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13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16篇
  38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51.
种植密度对冀东地区春玉米灌浆和脱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脱水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为冀东地区春玉米高密度种植、提高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前期筛选出的立杆特性良好的宜机收品种(京农科728和MC812)进行耐密性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60000、67500、75000、82500、90000株/hm2)对灌浆、脱水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2.
【目的】 在宁夏地区不同播期条件下,对不同脱水类型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降至适宜机械粒收含水率的日期进行预测,为区域品种选择、适宜收获期的确定及低水分粒收技术提供支撑。【方法】 本研究以38个主栽玉米品种为材料,以生理成熟期平均含水率(30.1%)和播种至生理成熟≥0℃的平均积温(3 274℃·d)为指标,采用双向平均法将38个品种分为晚熟脱水慢(Ⅰ类)、早熟脱水慢(Ⅱ类)、早熟脱水快(Ⅲ类)和晚熟脱水快(Ⅳ类)4种类型,结合宁夏生产实际,在每类型品种中选择出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和积温需求居中的品种作为各类型的代表品种;采用Logistic Power非线性增长模型构建玉米品种脱水方程,结合近10年(2008—2017年)气象数据,分始播期、盛播期和终播期对各类型品种与区域热量资源进行定量匹配。【结果】 适期早播可以争取162—230℃·d的积温。Ⅰ、Ⅱ、Ⅲ和Ⅳ类品种由播种至籽粒水分降至25%所需积温分别为3 615、3 291、3 138和3 427℃·d,在宁夏北部和中部区域所有类型品种均可满足含水率降至25%的要求,在南部山区,Ⅲ类品种在始播期和盛播期播种也能基本满足。4类品种籽粒水分降至16%所需积温依次为4 321、3 816、3 633和4 024℃·d,其中,早熟脱水快的Ⅲ类品种,在宁夏北部区域于始播期—终播期播种含水率均可降低至16%;在中部地区始播期和盛播期播种积温也可得到满足。【结论】 在宁夏地区,通过合理配置区域热量资源和脱水类型不同的品种,采用早播种植技术,可以实现高质量的玉米机械粒收,其中,在宁夏北部与中部区域选择早熟、脱水快(Ⅲ类)的品种,可以较好地实现低水分收获,将区域热量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相似文献   
253.
为了探明玉米籽粒机收质量的关键因素,解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偏高的问题,总结与分析了国内外玉米籽粒脱水相关研究,笔者提出未来玉米籽粒机收推广过程中,选用适宜籽粒机械化直收优良品种,不断改进种植模式、优化养分和水分施用方式,研发高效促脱水化学调控产品等关键栽培技术途径,是推动中国玉米籽粒机收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玉米生产实际,提出了加快籽粒机收推广的建议:加快早熟、籽粒脱水快、适宜机收品种的选育;明确各生态区域影响籽粒脱水动态的因素和机制;综合运用粒收品种选育、品种熟期配置、延迟收获期、栽培技术配套。同时,应加强农艺措施相配套的轻简化农机装备的有效研制,农艺农机有机融合,推动玉米籽粒机收技术应用,提升玉米产业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