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篇
  27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0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多经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发展而来。本文在前人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肾虚血瘀证治思想;认为肾虚无制、瘀毒肆虐是MM发生的关键;提出了补肾阴、扶正气、破瘀毒、解症状基本治法,使MM恢复到MGUS状态。  相似文献   
32.
33.
为了揭示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明确绿僵菌经消化道侵染东亚飞蝗的作用机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经绿僵菌IPPM202及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处理后,不同时间东亚飞蝗中肠总蛋白酶、类胰蛋白酶、类胰凝乳蛋白酶、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绿僵菌IPPM202处理后10 d内,东亚飞蝗中肠总蛋白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类胰蛋白酶活性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逐渐上升;但两种解毒酶的变化均为先上升后下降。加入两种抑制剂后,总体上抑制了东亚飞蝗中肠总蛋白酶和两种解毒酶的活性,降低了菌株IPPM202的侵染力,其中,甲苯磺酰基-L-氨基联苯氯甲基酮(tosyl-L-phenylalanine chloromethyl ketone,TPCK)作用较对脒苯基甲磺酰氯(4-amidino phenyl methane sulfonyl fluoride,APMSF)更加显著,使各种酶活力降低至与对照无差异水平。本研究对于揭示绿僵菌在中肠的致病机理及寄主对真菌侵染的免疫机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桃蚜对噻虫嗪代谢抗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桃蚜进行室内噻虫嗪抗性品系筛选,选育至15代后抗性倍数达到75.6倍。对噻虫嗪敏感品系(THI-S)和抗性品系(THI-R)桃蚜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LP)、羧酸酯酶(CarE)、多功能氧化酶(MFO)O-脱甲基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敏感品系(THI-S)和抗性品系(THI-R)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分别为3.127 5和3.215 9,差异不显著,桃蚜抗性品系体内酸性磷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分别达到了1.57、2.10、6.12、2.03倍。表明桃蚜对噻虫嗪抗性的产生与酸性磷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的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35.
Myzus persicae is a well known aphid pest, which can transport plant viruses to plants of the nightshade/potato family, namely the Solanaceae, and other food crops. Our aim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imidacloprid combined with synergistic agents (Beichuang and Jiexiaoli) on Myzus persica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imidacloprid combined with synergistic agents were used to treat M. persica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M. persicae was analyzed under indoor conditions, and the control efficiency of the admixture was determined through field experiments. The penetration rate of the admixture on tobacco leaf and M. persicae was analyzed, and the liquid surface tension and contact angle was measured. Imidacloprid combined with Beichuang and Jiexiaoli showed significant synergistic effects with high control efficacy. Beichuang and Jiexiaoli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enetration of imidacloprid into the cuticle of tobacco leaves and the insect body wall. The surface tension and contact angles were abated by synergists. The combination of imidacloprid with Beichuang and Jiexiaoli showed a significant synergistic effect, which can be used for decreasing the dosage of imidacloprid and improving its long-term control efficacy.  相似文献   
36.
为明确钾肥和吲哚-3-乙酸(IAA)的相互作用对调控小麦-麦长管蚜-短翅蚜小蜂载体植物系统内3个营养级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外源浇灌含223.5、447和894 mg/L KCl的Hoagland营养液和喷施0、50、150和250 mg/L IAA溶液的组合,研究了其对小麦叶片各生理指标、麦长管蚜体重差及体内代谢酶活力、短翅蚜小蜂体长及体内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KCl和IAA组合对3个营养级的影响差异显著。447 mg/L KCl与150 mg/L IAA处理下的小麦叶面积最大,为9.57±0.16 cm2;223.5 mg/L KCl与50、250 mg/L IAA处理组的叶片含水量最高,达89.69%;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处理组是447 mg/L KCl与250 mg/L IAA;麦长管蚜体重增长最多及短翅蚜小蜂体长最长的处理组均为447 mg/L KCl与50 mg/L IAA;各处理组对3个营养级酶活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同。KCl和IAA在多个指标中表现出交互效应,表明选用合适的组合不仅能饲养出优异的适宜繁殖寄生蜂的替代寄主,还可最大限度地培养优秀蜂源。  相似文献   
37.
新型植物蛋白饲料资源——麻疯树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疯树广泛生长于我国南方地区,其籽实粕中的粗蛋白质含量高达60%,氨基酸组成平衡。因其含有毒素和抗营养成分限制了饲用,开发麻疯树饼粕资源有很大的意义。该文从麻疯树籽实资源、化学特性、营养特点、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为这一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棉籽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棉籽蛋白是一个巨大的蛋白质资源,可以进行精加工,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介绍了棉籽蛋白的组成、营养特性,以及影响棉籽蛋白的主要成分——棉酚的性质,论述了棉籽蛋白的各种生产工艺,介绍了棉籽蛋白在当前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9.
脱毒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适应宜昌市东部平原丘陵种植的高产优质脱毒马铃薯品种,对引进的南中552等4个早熟品种进行了多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费乌瑞它的产量和商品薯率均位居第一,为首选早熟品种:中薯5号块茎大、商品薯率高,可同时选用;东农303特早熟,三熟制田块可选用;南中552生育期偏长,不宜在平原作旱熟品种,可在丘陵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40.
黏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_1的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对一株具有降解黄曲霉毒素B1活性的黏细菌的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优化的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优化后的培养基为:酵母粉7 g/L、CaCl2.2H2O为1 g/L、MgSO4.7H2O为0.5 g/L、VB12为750μg/L;并确定其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 7.5、接种量20%、发酵时间50 h、发酵温度30℃。在上述最佳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下,该菌株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能力为7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