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0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480篇
林业   142篇
农学   259篇
基础科学   105篇
  477篇
综合类   1863篇
农作物   200篇
水产渔业   167篇
畜牧兽医   1487篇
园艺   118篇
植物保护   59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研究木薯渣与甜菜颗粒粕组合用作泌乳中后期奶牛饲料的可行性及适宜组合比例。试验设计7个处理:木薯渣分别以0%(对照组)、5%、10%、15%、20%、25%和30%与甜菜颗粒粕(风干物质基础)组合,使用AGRS-Ⅲ型微生物发酵产气系统进行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试验,监测体外培养3、6、12、24、48h后的发酵液pH、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含量和体外培养48h后干物质消失率(IVDMD)、累积产气量(GP)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体外培养48 h后,GP和底物的最大降解率(RmaxS)随木薯渣占比增加呈线性或二次增加(P<0.05);发酵液各VFA和TVFA含量均随木薯渣占比增加呈线性或二次降低(P<0.05);根据多项组合效应值,以0%组为对照时,5%组和10%组表现为正组合效应,其余组合均表现为负组合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当木薯渣与甜菜颗粒粕组合使用,且木薯渣为5%~10%较为适宜,但此结果仍需奶牛饲养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2.
63.
抗球虫药物在畜禽业应用广泛,可预防治疗球虫病,提高家禽饲料转化率,提升肉品质。但是,随即会出现饲料交叉污染,对非目标动物产生毒性作用,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超标等问题。因此,建立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抗球虫药物残留极为重要。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的免疫分析检测技术能够完成快速检测,高通量筛选,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的优点。本文综述了不同基质中抗球虫药物残留的免疫检测技术进展,重点介绍了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免疫层析法、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检测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法和生物传感器检测法。并对免疫检测技术在残留检测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抗球虫药物的残留监控提供方法学上的参考,为新方法的建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4.
为更好地完善我国兽药质量监督抽检计划,通过对欧盟药品抽检管理工作机制的研究,本文分析了欧盟和我国兽药监督抽检管理方式的不同,从抽检责任部门、抽检目的、抽检计划内容、抽检计划制定流程、抽检品种的遴选和检测参数的确定等6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我国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工作的管理中可以借鉴的方面。  相似文献   
65.
建立了生猪异位发酵床垫料中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酰胺醇类和大环内酯类共54种抗菌药物残留量的LC-MS/MS检测方法,经超低温冷冻粉碎后的垫料样本,以费休氏-库仑滴定法测定水分,用Mcllvaine-Na2EDTA缓冲液和乙腈提取,经亲水亲脂平衡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用LC-MS/MS法测定抗菌药物残留量,最终结果以折水后含量表示。方法具有简便、高通量、抗干扰的特点,可以满足生猪异位发酵床垫料中主要兽用抗菌药物残留检测的要求。利用该方法,对12家养殖场垫料样本中5大类兽用抗菌药物的残留量进行了检测。12家养殖场垫料样本中共检出25种抗菌药物,各场垫料样本抗菌药物总残留量在0.7 g/t~28 g/t之间,其中四环素类药物对总残留量的贡献率在91.3%~98.8%之间。  相似文献   
66.
试验评估不同水平柑橘渣对奶牛泌乳性能、养分消化及乳成分的影响。将32头泌乳性能一致的奶牛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对照组饲喂粗脂肪水平为3%的日粮,处理组分别饲喂粗脂肪水平为5.5%的日粮同时添加0(T1)、5%(T2)和10%(T3)柑橘渣。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奶牛的粗脂肪摄入量、干物质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T2和T3组奶牛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T1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乳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中粗脂肪产量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乳中C10∶0脂肪酸含量最高,而T3组乳中C8∶0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浓度最高,饱和脂肪酸浓度表现最低。处理组乳中n-3/n-6脂肪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高脂肪(5.5%粗脂肪)日粮中添加5%或10%柑橘渣可以提高奶牛粗蛋白表观消化率,且对奶牛的泌乳量和乳品质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益生菌发酵红薯渣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试验,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育肥肉牛40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试验1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3、4组分别用10%、15%、20%益生菌发酵红薯渣替代饲粮中的玉米,预试验10 d,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试验3、4组的平均日增重较1组比分别提高16.9、14.1%(P<0.05),试验2、3、4组的平均采食量均高于1组(P>0.05);试验3、4组的料重比较1组比分别降低14.9%、12.4%(P<0.05);(2)试验2、3、4组干物质、蛋白质、钙、磷的表观消化率均高于1组(P 0.05);试验3、4组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较1组比分别提高12.7%、11.0%、18.9%、16.4%(P<0.05)。综上,益生菌发酵红薯渣替代饲料中15%玉米,可以提高肉牛的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68.
本文旨在评估蘑菇渣青贮料的营养品质、发酵特性及其与常规饲料原料的体外降解差异性。试验将收集的蘑菇渣作为原料,与米糠、糖蜜、垫料和菌种混合后青贮4周。分别在青贮0、7、14和28d时收集样品,用于评估营养品质、体外发酵特性,同时对比青贮蘑菇渣饲料与水稻秸秆和大麦秸秆的体外降解特性。结果:随着蘑菇渣青贮时间的升高,干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青贮7d后有机物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蘑菇渣青贮后,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青贮7d后,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青贮7和28d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青贮0和14d(P<0.05)。蘑菇渣青贮7d后,pH显著升高(P<0.05),随后又显著降低(P<0.05),同时乙酸和丙酸含量显著降低,随后又升高(P<0.05)。蘑菇渣青贮后,乳酸和氨氮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水溶性碳水化物浓度显著降低(P<0.05)。青贮蘑菇渣的干物质组分中,水溶降解部分显著高于水稻秸秆和大麦秸秆(P<0.05),但不溶降解部分显著降低(P<0.05)且非降解部分显著低于水稻秸秆(P<0.05)。针对蛋白组分,青贮蘑菇渣水溶降解部分也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原料(P<0.05),但不溶降解和非降解部分显著降低(P<0.05)。蘑菇渣青贮料中性洗涤纤维可消化部分显著低于水稻和大麦秸秆(P<0.05),不可消化部分则显著提高(P<0.05)。结论:以蘑菇渣为基础的青贮料发酵良好,可保存至第4周。以蘑菇渣为基础的青贮料干物质和粗蛋白质降解率远高于水稻、大麦和黑秸秆,中性洗涤纤维的降解率则相反。  相似文献   
69.
为建立快速测定猪尿中地西泮及其7种代谢物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确证方法,本研究优化了样品净化的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PCX柱)及其淋洗洗脱条件。猪尿液酸化后直接经PCX柱净化,依次用水、60%甲醇水溶液淋洗,最后用5%氨化甲醇洗脱;选用BEH C18色谱柱分离,UPLCMS/MS进行检测,以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定量。结果显示:8种药物在0.3~2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μg/L和0.3μg/L;各药物在3个添加浓度下回收率为73.6%~95.3%,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9%~18.6%(n=6)和2.2%~12.6%(n=3)。结果表明,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相似文献   
70.
为对发病鹅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并防控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本研究无菌采集腹泻鹅及病死鹅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染色观察、生化鉴定、致病性试验,对菌株部分基因进行测序、构建遗传进化树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灰白色、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菌落,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玫红色、光滑圆润菌落;分离菌株经革兰氏染色,镜下可见革兰氏阴性菌,两端钝圆、大小中等,多呈单个存在的杆状菌;致病性试验表明,该分离菌株对小鼠、雏鹅均有较高致死率;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患者粪便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CP024992.1)同源性最高,达99.5%;体外抑菌试验发现菌株耐药情况较严重,对大多数抗菌药均有较强抗性,仅头孢噻呋对该分离株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合理用药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本研究为有效防治鹅大肠埃希菌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规模化鹅场防控大肠埃希菌等其他细菌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