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6篇
  免费   538篇
  国内免费   445篇
林业   234篇
农学   394篇
基础科学   24篇
  807篇
综合类   1932篇
农作物   573篇
水产渔业   1108篇
畜牧兽医   1699篇
园艺   217篇
植物保护   16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321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351篇
  2016年   311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451篇
  2012年   396篇
  2011年   416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5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以10 a生酿酒葡萄‘蛇龙珠’为试验材料,运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的方式分别在萌芽期(S1)、新梢旺长期(S2)、开花期(S3)、果实第一次膨大期(S4)和副梢生长旺期(S5)一次性施入300 kg·hm-2尿素,对照为整个生育期均不施氮肥(CK),分别于花后50 d(DAF50)、花后85 d(DAF85)和花后120 d(DAF120)进行光合特性指标的测定,并采样分析氮肥施用时期对葡萄叶片光合生理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期施氮均能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及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在花前施氮肥叶片Pn和Fv/Fm增加最为显著,最高分别达到18.22 μmol·m-2·s-1和0.854。S1、S2和S3处理显著增大了不同生育期叶片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且S2处理在DAF85时最显著,Gs和Tr分别比CK高18.5%和10.8%;S3、S4和S5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的胞间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S1处理叶片Ci与CK之间无显著差异。果实第一次膨大期之前施入氮肥能够显著增大各生育期叶片的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最高分别达到0.889和0.959。可见,不同时期施氮肥,通过改变光合荧光相关参数影响叶片光能的吸收、传递、耗散和分配,从而改善叶片光能利用效率。氮肥的施用时期影响各生育期叶片内源激素的含量,施氮肥均显著提高了DAF85后叶片玉米素(ZT)含量,与CK相比至少提高21.9%;花后施入氮肥叶片中IAA含量在果实采收时保持在34.9 μg·g-1以上,S4和S2处理GA3含量最高,分别为7.11 μg·g-1和6.49 μg·g-1。因此,氮肥施用时期影响葡萄各生育期不同内源激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2.
为比较鄂通两头乌与通城猪肌肉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差异,分别对两群体背最长肌中氨基酸、脂肪酸、肌苷酸和硫胺素4类营养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通城猪肌肉氨基酸种类齐全,16种氨基酸总量为(19.42±1.31) g/100 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8.47±0.98) g/100 g,主要鲜味氨基酸含量为(6.80±0.46) g/100 g;脂肪酸种类丰富、营养风味价值高,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3.04%±1.84%,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6.96%±1.84%,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7.47%±2.6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50%±2.50%,亚油酸含量达8.93%±2.36%。而其风味物质硫胺素和肌苷酸的值分别为(0.23±0.05) mg/100 g、(3.23±0.67) mg/g。鄂通两头乌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12.08%±4.72%)、亚油酸(11.36%±4.44%)和硫胺素((0.23±0.05) mg/100 g)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通城猪,上述其他性状与通城猪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鄂通两头乌和通城猪的猪肉均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独特风味等特点,而且鄂通两头乌除保留了通城猪肉的营养风味外,多不饱和脂肪酸、硫胺素含量更高,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3.
水稻灌浆期穗颈瘟发生对产量及茎节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自然条件下稻瘟病感病品种茎节的代谢产物,从代谢物角度解析水稻品种感病和产量降低的原因,为粳稻品种感病机理研究和生态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稻瘟病感病品种辽星1号和粳型恢复系C418为材料,灌浆期调查穗颈瘟发病率,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检测感病茎节和正常茎节的代谢产物,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感病茎节与正常茎节之间代谢物组成,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的变量权重值(VIP>1.0)进行两者之间差异代谢产物种类的筛选,比较两者糖类物质和氨基酸类物质的差异,从代谢物角度解析水稻品种产量降低的原因。成熟期进行结实率、千粒重、粒长、糙米率等产量和品质性状测定。【结果】辽星1号和C418穗颈瘟发病率分别为57.23%和82.94%。穗颈瘟显著降低一次枝梗整精米率、二次枝梗的结实率、千粒重、长宽比和整精米率,其他性状无显著差异。辽星1号和C418的茎节GC-MS检测均定性到358种代谢产物,感病茎节上调了73.46%和67.88%的代谢产物。PCA和PLS-DA分析可以将感病茎节和正常茎节的代谢产物清楚分开,辽星1号和C418的感病茎节和正常茎节之间具有明显不同的代谢产物表型,与正常茎节相比,辽星1号感病茎节诱导61种代谢产物相对含量显著变化,C418感病茎节诱导47种代谢产物相对含量显著变化,两个品种共有显著变化的代谢产物30种。其中,次生代谢产物香草酸、α-生育酚、脱氢抗坏血酸、三十烷醇、大豆苷元和N-乙酰-d-甘露糖胺的相对含量显著下调,辽星1号分别下调了87.03%、96.29%、77.95%、74.56%、86.48%和82.68%,C418分别下调了99.92%、99.68%、97.26%、86.67%、94.96%和76.74%。正常茎节中辽星1号这6种次生代谢产物的相对含量分别是C418的2.64、2.39、2.39、2.27、3.09和2.56倍;感病茎节上调了63.33%的糖类物质和68.42%的氨基酸类物质,糖类物质上调了1.02—17.92倍,氨基酸类物质上调了1.05—13.12倍,其中C418糖类物质上调的幅度更大。【结论】穗颈瘟发生显著改变了感病品种辽星1号和C418的茎节代谢产物组成,感病品种可能通过香草酸、α-生育酚、脱氢抗坏血酸、三十烷醇、大豆苷元和N-乙酰-d-甘露糖胺相对含量的变化调控茎节对稻瘟病的防御反应。感病茎节通过积累大量的糖类物质和氨基酸类物质,降低其向籽粒转运,抑制了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04.
光氮互作对芹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质和施氮量是影响芹菜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适宜的光氮组合能有效提升芹菜幼苗质量。为优化芹菜工厂化育苗,本试验设置2种光质(白光,W;蓝光,B)和2种施氮量(8mmol/L KNO_3,高氮,H;4mmol/L KNO_3,低氮,L),以WH为对照,研究光氮互作对芹菜幼苗生长、生理代谢和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WH相比,WL和BH处理的芹菜全株干重分别显著减少43.18%和55.07%,WL处理的叶片和叶柄中硝酸盐、可溶性蛋白质和总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BH处理的叶片和叶柄中硝酸盐、可溶性蛋白质和矿质元素质量分数显著增加,而叶片中可溶性糖、丙氨酸族和丝氨酸族氨基酸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然而BL处理的芹菜全株干重比WH显著增加32.18%,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叶柄组氨酸(His)和脯氨酸(Pro)质量分数均显著增加。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对芹菜幼苗生长发育进行综合评价发现,BL处理表现最优。综上所述,蓝光和低氮组合能促进芹菜干物质积累,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进而促进芹菜幼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5.
为了进一步优化烤烟营养调控技术、提升烟叶品质,采取大田试验的方式,研究了氨基酸钙对烤烟生长以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氨基酸钙后烤烟田间长势较好,平顶期烟株株高、叶面积等农艺性状指标均优于常规对照,烤后烟叶具有较高的均价和上中等烟比例,能够增加烤后烟叶的经济效益。施用氨基酸钙对烟叶品质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以提升烤后上部烟叶的两糖含量,并对烟碱含量具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在团棵期和旺长期分次施用氨基酸钙B2F和C3F等级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最好。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氨基酸钙的施用方式以在团棵期或旺长期分次施用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究不同耐冷氮高效水稻材料内源激素代谢特点,以阐明氮营养对提高水稻耐冷性的调节机理。【方法】以水稻近等基因系耐冷氮高效I16和冷敏氮低效I67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胁迫与4个氮肥水平(10,20,40和60 mg/L)耦合对水稻根、叶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脱落酸(ABA)含量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结果】随水稻生育进程,根和叶中IAA、CTK、G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开花期达到峰值,ABA含量在成熟期达峰值。水稻根和叶中IAA、CTK、GA含量随施氮水平增加而升高,ABA则相反;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低温抑制IAA、CTK、GA合成,促进ABA升高,4种激素含量呈现I16高于I67,叶高于根。低温与中氮耦合对水稻根和叶中IAA、CTK、GA的调控为正效应,低温与高氮耦合调控ABA为负效应,中氮可使水稻维持较高内源激素含量,这是增强水稻耐冷性的内在机理之一。【结论】在低温和氮肥耦合下,维持根叶中较高的IAA、CTK、GA、ABA含量,以及施氮对根、叶激素耦合效应的差异,是引起水稻耐冷性和氮素利用效率差异的重要生理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107.
不定根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许多因子在这个过程中起调控作用。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基因表达、内源激素水平、酶的活性以及多胺水平影响不定根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8.
选用10支东北梅花鹿茸,每支茸从顶端到基部分腊片、粉片、血片和骨片4个部位分别取样,测定分析各部位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茸腊片、粉片、血片和骨片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96%、1.47%、1.24%和0.62%,必需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0.57%、0.40%、0.35%和0.19%,各部位之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外源脱落酸(ABA)处理下楸子(Malus prunifolia)、平邑甜茶(M. hupehensis)和新疆野苹果(M. sieversii)叶片解剖结构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利用扫描电镜和酶联免疫法分别研究ABA处理对叶片气孔特征及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ABA处理下楸子、平邑甜茶和新疆野苹果的叶厚分别减少了7.93%、0.25%和0.81%,栅栏组织厚度分别减少了31.43%、8.53%和4.99%(P<0.05),海绵组织厚度分别增加了10.34%、6.14%和5.63%(P<0.05),叶肉组织结构疏松度(SR)分别增加了19.59%、6.55%和6.50%。ABA处理下楸子和平邑甜茶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值(P/S)及叶肉组织结构紧密度(CTR)较对照显著减少(P<0.05),其中,P/S值分别下降37.86%和13.82%,CTR分别下降25.46%和8.29%,而新疆野苹果的P/S值和CTR下降但不显著。此外,ABA处理下楸子和平邑甜茶的上表皮细胞厚度较对照分别增加了5.82%和6.43%,新疆野苹果的较对照减少了26.23%(P<0.05);楸子和新疆野苹果的下表皮细胞厚度较对照增加了12.09%和14.21%(P<0.05),平邑甜茶的较对照减少了12.56%。平邑甜茶和新疆野苹果叶片上下角质层厚度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而楸子的变化不显著。在ABA诱导下,3种砧木的气孔密度、气孔大小(长度×宽度)及其开口度和开张比均不同程度地下降,其中,楸子的较对照分别下降了3.62%、7.12%×19.59%、67.60%和86.66%,平邑甜茶的分别下降了3.50%、4.99%×20.65%、32.42%和58.24%,新疆野苹果的分别下降了8.54%、0.92%×12.06%、20.37%和16.35%。ABA处理下3种砧木叶片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变少,类囊体结构排列疏松,叶绿体上的淀粉粒趋于变小。外施ABA使3种砧木叶片内源AB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其中楸子ABA和ZR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30.83%和13.31%,平邑甜茶的分别增加62.40%和45.28%,而新疆野苹果的分别增加了37.07%和17.06%。楸子和新疆野苹果叶片的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GA)含量无显著变化,而平邑甜茶叶片的IAA及GA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62.62%和20.62%(P<0.01)。总之,在ABA处理下,3种苹果砧木的叶片组织解剖结构和气孔特征都发生旱生性结构变化,叶肉细胞中淀粉粒趋于变小,叶片内源ABA和ZR水平增加显著,而IAA和GA水平变化因基因型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0.
磷酸氨基酸盐对Cd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减少淋洗修复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从12种不同磷酸氨基酸盐中筛选出了淋洗效率较高且价格低廉的最佳淋洗剂[Gly][H2PO4],探究了淋洗时间、淋洗剂浓度、液土比和pH对淋洗效果的影响,并对淋洗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淋洗剂浓度为0.3 mol·L-1、液土比为4、淋洗时间为60 min时,淋洗剂[Gly][H2PO4]对Cd的去除率最高可达55.4%。淋洗后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速效钾含量上升,土壤脱氢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在淋洗后第28 d时,两种酶的活性与原土相比,分别升高了61.3%和37.3%。在淋洗废液中添加Ca(OH)2,当其浓度为20 g·L-1时,废液中Cd去除率为96.57%,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排放要求(<0.1 mg·L-1)。因此,[Gly][H2PO4]可作为环境友好型淋洗剂用于Cd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