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21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23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为阐明3种不同品种韭菜的内生细菌、叶围和根际5个生态隔间中细菌群落组成的变化及各生态隔间相关网络的结构差异,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及分析,对不同功能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功能微生物在各个生态隔间中的丰度变化及地上隔间、地下隔间和各品种的微生物共现网络。结果表明:1)‘久星16号’韭菜品种叶围微生物中与病原菌防御相关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2)生态隔间对于门和属水平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相对丰度具有显著性影响,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在植物内部呈现由上至下逐渐递减的趋势;3)地下生态隔间的微生物共现网络较地上隔间复杂性和抗干扰性更强,韭菜各品种间存在网络直径相似但中心节点不同的微生物共现网络,‘久星16号’‘久星18号’因其应对温度变化特性,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与绿弯菌门(Chloroflexi)间拥有更多负相关作用。综上,生态隔间对韭菜微生物的结构分布和互作网络的影响要高于韭菜品种,且不同韭菜品种会根据自身特性招募特异微生物。  相似文献   
262.
为探究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 ex Spreng.)不同生态位微生物的分布情况,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信分析比较不同生态位的多样性差异,找出不同生态位的核心菌群;通过PICRUSt2对不同生态位微生物的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韭菜根及根际土,即韭菜的地下部分,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其他生态位,且主要的核心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而地上部分如韭菜叶片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更高。通过对不同生态位韭菜细菌代谢功能进行预测,发现在韭菜地上部位内生菌主要的代谢功能是通过各种有机系统进行一系列代谢活动,而地下部分的微生物主要是参与遗传信息的处理和细胞的基础活动,变形菌门多与细胞的基础生命活动有关,而地上所发挥作用的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可能参与韭菜机体的一系列代谢活动。该研究结果为不同品种韭菜内生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63.
王石岩  夏超 《草业科学》2022,38(4):749-757
真菌病毒是一类以真菌和卵菌为寄主,并在真菌和卵菌内完成生命周期的病毒类群,广泛存在于各真菌和卵菌类群中.部分病毒会导致其真菌寄主出现弱毒现象,从而降低病原真菌对植物的致病能力.目前,已在包括引致禾草叶斑病、褐斑病、赤霉病及豆科牧草根腐病在内的病原中发现了具弱毒特性的病毒,具有生防方面的利用价值.此外,近年来发现的真菌病毒毒株CThTV可对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提供耐热性,揭示了真菌病毒的另一利用潜力.草类植物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生活资料,在生态环境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草原退化日趋严峻,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也导致草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本文系统介绍了真菌病毒的定义、分类、及其对寄主的影响,从草类植物的病原真菌与内生真菌两个视角,综述了真菌病毒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明确真菌病毒在草类植物真菌中的多样性及功能,为其在草类病害防治及抗性提升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4.
为探究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YY1抗菌蛋白的基本特性,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对蛋白粗提液进行提取,测定温度、酸碱性、蛋白酶和金属离子对抗菌蛋白稳定性的影响,利用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对其组分进行分离,通过MALDI-TOF质谱对其活性组分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当硫酸铵饱和度为50%时,菌株YY1产生的粗蛋白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半径达2.20 cm。该粗蛋白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90℃处理120 min其抑菌活性未受到明显影响,121℃处理120 min其抑菌活性仍可保持原有活性的85.0%。该粗蛋白具有较好的耐碱性,pH 5~11条件下其抑菌活性稳定,pH 3~4条件下其抑菌活性显著下降。该粗蛋白对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不敏感,两者处理后的抑菌活性分别为对照的97.5%和98.9%;不同浓度金属离子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Cr3+可使该粗蛋白完全失活,Zn2+、Li+、K+、Na+、M...  相似文献   
265.
张鹏  任茜  孟思宇  魏小星  鲍根生 《草业学报》2022,31(10):110-121
紫花针茅是青海湖流域盐渍化危害严重的高寒草地优势禾草之一,天然草地中紫花针茅保持较高的内生真菌侵染率,内生真菌侵染能提高禾草耐盐能力,然而有关盐胁迫下,内生真菌提高紫花针茅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研究鲜有报道。以带菌(E+)和不带菌(E-)的紫花针茅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的单盐(NaCl、Na2SO4、Na2CO3、NaHCO3)和复合盐(NaCl+Na2CO3)胁迫对E+和E-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增加,紫花针茅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不断降低,而内生真菌的存在抑制了其下降趋势;幼苗和胚根生长抑制强度随盐浓度增加,且种子萌发相对盐害率也持续增加。Na2CO3和Na2SO4对紫花针茅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的盐害较强。由此可见,内生真菌侵染是紫花针茅适应青海湖流域盐渍化土壤且成为高寒草原优势禾草的原因之一,这将为利用内生真菌-紫花针茅共生体进行盐碱地改良和耐盐禾草种质创新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