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5篇
  7篇
综合类   60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8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畜禽粪便再生饲料的饲养价值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畜禽粪便再生饲料的饲养价值、饲喂效果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 研究我国不同地区间各种饲料原料中砷含量分布情况及不同饲料原料中砷含量超标情况,确定砷污染高风险原料为严控饲料砷含量,防止饲料砷超标提供科学依据,更为饲料企业科学制定重金属砷的品控方案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利用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IC-ICP-MS)对采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40种共4 054个主要畜禽饲料原料中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这40种饲料原料的平均砷含量范围为5.21—13 292.0 μg·kg-1之间,而各类饲料原料砷含量分布规律是:矿物质饲料(5 018.6 μg·kg-1)>动物性蛋白饲料(1 704.8 μg·kg-1)>秸秆类饲料(1 239.0 μg·kg-1)>牧草类饲料(500.3 μg·kg-1)>谷类籽实加工副产品(329.24 μg·kg-1)>植物性蛋白饲料(72.99 μg·kg-1)>谷类籽实(38.07 μg·kg-1)。同时发现,谷物籽实及其副产物与秸秆类饲料的砷分布规律:玉米秸>副产物(玉米蛋白粉、喷浆玉米皮、玉米DDGS)>玉米籽实;小麦秸>副产物(小麦麸、小麦DDGS、次粉)>小麦籽实;稻秸>副产物(米糠、脱脂米糠)>稻谷>碎米,是因为谷物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对砷的富集能力排序:根>叶>茎>谷壳>米粒。通过比较不同省(区)玉米、小麦和豆粕的砷含量发现,不同省(区)同一种饲料原料的砷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根据国家饲料卫生标准,在对40种饲料原料砷含量超标率的统计中发现,谷物籽实类饲料、植物蛋白类饲料及牧草类饲料的砷含量均未超标;而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中的脱脂米糠砷超标率为2.8%,其他未超标;动物蛋白中鱼粉砷超标率5.3%,其他未超标;秸秆类饲料中稻秸砷超标率27.4%,其他未超标;矿物质饲料中石粉与磷酸氢钙砷含量超标率分别为30.8%和60%,其他未超标。不同饲料的砷含量超标率:磷酸氢钙>石粉>稻秸>鱼粉>脱脂米糠。【结论】 以上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和不同地区饲料原料中砷含量差异较大,谷物相关的饲料原料中,秸秆类饲料砷含量最高,谷物加工副产物次之,籽实类最低。反刍动物饲料在选择秸秆类原料时,应重点检测砷的含量。同时,磷酸氢钙、石粉、稻秸、鱼粉和脱脂米糠均存在砷含量超标现象,可视为砷污染高危饲料。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原料中的砷含量,加大高危饲料的检测频率,严控饲料砷含量在国标GB 13078-2017允许的范围内,保障饲料品质安全。  相似文献   
94.
95.
饲料配料平滑自适应误差补偿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配料误差具有多因素随机性等特点,自适应误差补偿是保证计量精度极其有效的途径。采用数据平滑算法,不需要经验数据,可自动改变给料提前量,减少喂料误差。在分析饲料自动配料系统的误差及控制的基础上,明确了空中料柱量是误差补偿控制的主体,建立了饲料配料平滑自适应误差补偿模型,阐明了模型应用的方法,并对应用结果进行了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96.
明红梅  霍丹群  周健  刘军  李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39-10742
[目的]探讨丢糟蛋白饲料的发酵工艺。[方法]以白酒丢糟为主要原料,黑曲霉、绿色木霉、热带假丝酵母为发酵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丢糟混菌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原辅料配比为粉碎至20目的丢糟75%、麸皮20%、玉米粉5%,黑曲霉∶绿色木霉∶热带假丝酵母的接种比例为1∶1∶1,总接种量为12%,初始pH值为5.0,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6d。[结论]经混菌发酵后的白酒丢糟不但含有大量的有益活菌体及微生物酶类等生物活性物质,而且粗蛋白含量为31.32%(干样),比较原料丢糟增长78.97%;真蛋白含量为24.60%(干样),比较原料丢糟增长56.29%;粗纤维含量为16.58%(干样),粗纤维降解率达到31.60%。  相似文献   
97.
本研究主要选取呼和浩特地区奶牛养殖较集中的赛罕区与和林格尔县,对其规模养殖场与奶牛小区的饲料和牛奶中风险因子的污染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调研了奶牛饲养过程中兽药使用情况,其中饲料中评估的风险因子包括黄曲霉毒素B1和重金属铅,牛奶中评估的风险因子包括黄曲霉毒素M1、重金属铅、菌落总数、体细胞数和总抗生素。结果表明:①青霉素是使用最多的抗生素,规模场比奶牛小区使用药物种类多;②对饲料中2种风险因子的检出率均为100%,但均未超标; ③除体细胞,牛奶中的其他风险因子均未超标;④除重金属铅,牛奶中其他风险因子均是奶牛小区高于规模养殖场;⑤本次调研虽然样本量不大,但所选调研地点均是随机选择,因此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次调研分析结果有助于指导下一步牛奶风险评估的开展。  相似文献   
98.
利用芳香族化合物估测反刍动物采食量的潜力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综述了芳香族化合物的发现过程、反刍动物饲草料、瘤胃和尿液中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类型及存在形式.马尿酸是最早从家畜排泄物中发现的芳香族化合物.反刍动物的尿液中排出的苯甲酸几乎完全来源于日粮中的前体物.饲料日粮中芳香族化合物是酚酸、简单酚、香豆素、棉子酚、酚的生物碱、类黄酮、单宁酸和木质素.羟基肉桂酸和安息香酸是维管束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酚类化合物,其在禾本科牧草中的含量远高于豆科牧草,但禾谷类籽实中的含量却很低.瘤胃液和尿液中的芳香族代谢物主要是无酚的芳香酸、酚酸和苯酚,环己烷羧酸是惟一发现的脂环族酸.饲喂不同的日粮饲草料,反刍家畜以马尿酸形式排出的氮量大约占尿氮总量的6%,变化范围为1%~38%.测定尿中芳香族化合物特别是马尿酸对预测反刍家畜的采食量具有重要潜力和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我国不同地区间各种饲料原料中硒含量分布情况,以及我国畜禽基础饲粮中硒水平,从而为饲粮中合理添补硒提供依据。方法 对采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7大类(谷物籽实、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植物性蛋白饲料、动物性蛋白饲料、牧草类、秸秆类和矿物质饲料)37种饲料原料共3 785个饲料样品,经预处理后用MARS6高通量密闭微波消解系统进行微波消解,然后用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IC-ICP-MS)进行测定。用国家标准物质猪肝粉作为参照标准,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饲料原料中硒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谷物籽实(包括玉米、小麦、稻谷和大麦)平均硒含量为0.037 mg·kg -1(范围为0.025—0.044 mg·kg -1);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包括玉米蛋白粉、玉米DDGS、玉米胚芽粕、次粉、小麦麸、小麦DDGS、碎米和米糠)平均硒含量为0.071 mg·kg -1(范围为0.034—0.124 mg·kg -1);植物性蛋白饲料(包括膨化大豆、大豆粕、菜籽粕、棉籽粕、花生粕、亚麻粕和葵花粕)平均硒含量为0.209 mg·kg -1(范围为0.097—0.502 mg·kg -1);动物性蛋白饲料(包括鱼粉、肉粉、水解羽毛粉、肠膜蛋白粉、血浆蛋白粉和血球蛋白粉)平均硒含量为1.217 mg·kg -1(范围为0.611—2.220 mg·kg -1);牧草类(包括羊草、黑麦草、苜蓿和青贮玉米)平均硒含量为0.062 mg·kg -1(范围为0.057—0.070 mg·kg -1);秸秆类(包括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稻秸和甘薯藤)平均硒含量为0.069 mg·kg -1(范围为0.033—0.128 mg·kg -1);矿物质饲料(包括石粉、磷酸氢钙、骨粉和贝壳粉)平均硒含量为0.352 mg·kg -1(范围为0.085—0.544 mg·kg -1)。这37种饲料原料的平均硒含量范围为0.025—2.220 mg·kg -1,而各类饲料原料硒含量分布规律是:动物性蛋白饲料(1.217 mg·kg -1)>矿物质饲料(0.352 mg·kg -1)>植物性蛋白饲料(0.209 mg·kg -1)>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0.071 mg·kg -1)>秸秆类(0.069 mg·kg -1)>牧草类(0.062 mg·kg -1)>谷物籽实(0.037 mg·kg -1)。以省(区)为单位比较,发现不同地区间的玉米、小麦和大豆粕的硒含量差异显著(P<0.05);所测省(区)玉米样品全部缺硒(≤0.05 mg·kg -1),其中有61.1%的省(区)严重缺硒(≤0.02 mg·kg -1);四川省小麦严重缺硒(≤0.02 mg·kg -1);四川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豆粕缺硒(0.03—0.05 mg·kg -1),河南省豆粕临界缺硒(0.06—0.09 mg·kg -1)。根据全国各地猪、鸡常用的153个饲料配方计算出基础饲粮中可提供的硒含量为0.06—0.11 mg·kg -1,如根据我国猪、鸡饲养标准中硒含量的要求,基础饲粮中的硒含量仅能提供猪、鸡硒营养需要的约1/4。结论 我国不同种类和不同地区饲料原料中硒含量差异较大,全国猪、鸡常用基础饲粮配方中硒含量可提供硒营养需要量的约1/4。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建议参考不同地区饲料原料中硒含量分布调查数据,精准配制饲粮,以满足畜禽高效生产的需要及减少硒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100.
应用Chelex-100快速提取动物基因组DNA的方法,并根据羊线粒体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通过对分离的DNA进行PCR扩增、基因克隆及核苷酸序列分析,实现了对动物源性饲料中羊组织成分的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羊组织DNA检测的敏感性可达20.16 pg/μL,当肉骨粉样品中含有质量分数为0.050%的羊源性成分时仍能检出,整个过程约需3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