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41篇
农学   86篇
基础科学   15篇
  58篇
综合类   432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174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1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本文报道了农抗SH—62产生菌原生质体再生菌株的筛选和再生菌株R—4的发酵规律。试验表明,通过摇瓶的初筛和复筛,从活性比出发菌株要强的202株再生菌株中,找出R—4、R—66和R—72三株活性最强而又稳定的再生菌株。在再生菌株R—4的发酵试验中,选出了该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1号培养基,并证明这个菌株对溶氧量并不敏感,在偏碱条件下有利于生长和产素,发酵周期为72小时等最适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22.
采用程氏指数对两系杂交组合亲本及其杂种F1进行分类,对杂种F1产量性状与亲本及杂种F1程氏指数,杂种F1产量性状与父本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偏粳×粳、偏粳×偏粳的组合杂种F1为偏粳类型。杂种F1每穗总粒数表现与双亲程氏指数差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也受到父本性状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纤维原料预处理过程中会产生酚酸等抑制菌株生长的物质,为选育出高丁醇产量及高耐受酚酸胁迫丁醇生产菌株,该研究利用多因子复合筛选策略筛选出一株能够合成足够还原力与对丁醇耐受性较好的菌株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W6。通过丁醇胁迫适应性进化获得丁醇耐受菌W6-1,其丁醇和总溶剂产量相较于菌株W6分别提高了14.01%和16.85%。通过紫外诱变处理菌株W6-1并结合理性筛选模型最终获得丁醇产量较高菌株W6-2,其丁醇及总溶剂产量分别可达到(9.51±0.06)和(15.32±0.11)g/L。最后将菌株W6-2通过酚酸胁迫适应性进化得到突变菌W6-3,其能耐受1.0 g/L酚酸胁迫环境,且丁醇和总溶剂产量相较于菌株W6-2分别提高了18.17%和17.49%。当以葛渣水解液为底物进行丙酮丁醇发酵时,突变菌W6-3的丁醇产量达(8.54±0.31)g/L,相较于菌株W6-2提高了26.71%。经多轮次诱变及适应性进化处理获得的突变菌的酚酸耐受性及发酵性能均有较大提高,该文所采用的多轮次筛选方法可以为其他快速筛选优良生产菌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4.
以大白菜抗、感干烧心病自交系(C8、651A)及其杂交种F1代(651AXC8,C8X651A)为试验材料,进行无钙营养液和100mmol.L-1NaCl处理,20d后调查植株的矿质元素含量、干重和发病率。结果表明,苗期营养液无钙处理比根际盐胁迫更容易导致大白菜干烧心病的发生,无钙处理下651A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盐胁迫处理,且叶柄和叶片中钙含量与干烧心病发生正相关,正反交均能提高品种抗性。盐钙处理均抑制了氮磷钙的吸收,盐处理下品系651A叶片的氮、磷、钙吸收抑制率分别为25.43%、22.00%、31.18%;无钙处理使叶柄中钾镁含量显著增加,651A叶柄中钾镁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1.00%和12.08%;抗病品系651A和正反交F1代的钙钠含量均显著高于感病品系C8。  相似文献   
25.
本研究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分离白海南岛的12个反菌株与分离自广西、黑龙江的5株&菌株及2株胁模式菌株进行质粒数量、大小等特征分析。19个供试菌株可区分为16种独特的质粒电泳图谱,充分显示出不同来源肪菌株的质粒多样性。进一步选择了其中的10个菌株,利用包埋法制备琼脂块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果表明苏云金芽孢杆菌大质粒组成特征也具有丰富多样性。但是供试菌株的质粒电泳图谱并未体现与地理和生态特征相关联的特征差异。研究结果初步证实海南分离株S3078—1是一株无内生质粒的助菌株,而S3031-1和S3073—1两个分离株仅有一个大质粒存在,这三个分离株将为进一步研究质粒功能提供初始菌株。本研究进一步暗示将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脉冲场凝胶电泳结合起来研究质粒特征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6.
利用2014年夏季青藏高原9个观测站的实测资料,首先分析了夏季高原地区的湍流输送特征,并对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地表潜热产品在高原地区的适用性进行检验,进一步在潜热模型中引入MODIS昼夜地表温度来估算研究区的地表潜热,并将估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下垫面以裸土/稀疏植被为主的阿里站能量输送以感热为主,其他观测站的湍流输送则以潜热输送为主;MODIS潜热产品在高原各地区的适用性存在差异,产品在高原东部偏东地区适用性较好,其他地区适用性较差,且高原西部的潜热有效数据大量缺失;而新提出的方法不仅可以弥补高原西部地表潜热的缺失,还可以提高地表潜热的估算精度,估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相关系数达到0.77,均方根误差仅为29.8 W/m2,相对误差为35.59%;模型给出的高原地区地表潜热区域分布特征与高原的地表覆盖类型吻合较好,说明模型给出的高原地表潜热分布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7.
A dynamic mathematical model for simulating the coupled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through walls was proposed with variable material properties. Relative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were chosen as the driving potentials. The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and heat flux of wall surface were calculated under varying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taking moisture transfer into accou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out and with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processes, the wall interior surface temperature amplitude of the former case is lager than that of the latter, and the average difference temperature of two cases is 0.9℃. The phase change latent heat caused by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wall surface takes up 27.5% of the total heat transfer quantity, which cant be neglected.  相似文献   
28.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山西分离株ORF3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山西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ORF3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2014-2015年从山西地区11个地市收集的PEDV阳性病料中扩增到4株PEDV的ORF3基因,并进行序列比对及遗传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4株PEDV山西分离毒株的ORF3基因与CV777毒株相比,无核苷酸插入和缺失,有部分核苷酸及氨基酸发生变异;4株PEDV山西分离毒株的ORF3基因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6%~100.0%和98.7%~99.6%,与CV777、疫苗株CV777 truncated和attenuated DR13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6.6%~97.0%,90.6%,97.6%~98.1%,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1%~96.0%,88.0%,97.1%~98.1%。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4株PEDV山西分离毒株与12株2010-2015年我国各地方分离的毒株和2009年分离的CH/JL/09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与CV777、LZC、Brl/87和2个疫苗株(CV777truncated和attenuated DR13)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29.
采用48℃恒温水浴热胁迫法对玫烟色棒束孢7个菌株进行了耐热性测定。结果表明,热胁迫45 min后,不同菌株的残存活孢率差异显著,其中IF-502、IF-904和IF-9606菌株耐热性较强,残存活孢率均达50%以上;IF-7606菌株耐热性最差,残存活孢率仅为28.70%;IF-14、IF-511和IF-609菌株耐热性居中,残存活孢率34.72%~36.00%。对耐热性强的IF-502、IF-904和IF-9606三个菌株对麦长管蚜若蚜的致病力测定表明, IF-904菌株在1×10~7孢子/mL时对麦长管蚜的致病力最高,校正死亡率达88.20%,致死中时最短,为2.67 d。  相似文献   
30.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野生羊肚菌子实体分离出两株性状稳定的分离株SM1和SM2,对其菌丝在PDA培基上的生长特性进行比较,并从碳源、氮源、温度、pH值等方面,研究菌丝体的培养特性。结果表明:同一培养基上,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存在差异;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温度为20℃,最佳pH值为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