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5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606篇
林业   468篇
农学   512篇
基础科学   290篇
  627篇
综合类   2110篇
农作物   306篇
水产渔业   255篇
畜牧兽医   574篇
园艺   312篇
植物保护   26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402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施用缓控释肥是缓解我国水稻生产中施氮量高、氮肥利用率低的有效措施。本文总结了缓控释肥施用量和施用方式等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及机理。适量减氮施用缓控释肥可保证水稻产量并有效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改善稻米食味品质。改进施肥方式,如采用侧深施肥或配施速效氮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未来应加强缓控释肥影响稻米品质形成的内在机理、缓控释肥稻田释放规律与水稻根系生长关系及缓控释肥两者混施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影响等问题的研究,达到进一步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992.
自1949年以来,我国的植物保护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物理防治作为重要的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及产品创新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该文综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灯光诱控、色板诱控、物理阻隔、温度控制、辐照不育等害虫物理防治的理论、技术、设备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成果,并对农业害虫物理防治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建立现代植保技术体系,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不同工艺肥料对夏玉米植物学和经济性状影响。[方法]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肥料对玉米植株高度、茎粗、果穗、产量、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结果]在所选的4种肥料中,长效控释肥能显著提高夏玉米郑单958的产量,与施入相同养分用量的尿素处理相比,增幅8.8%。[结论]玉米施用长效控释肥后可不再追肥,省工省时省钱,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94.
不同光照条件下东北红豆杉幼苗光合特性日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东北红豆杉的光适应特性以达到高效培育的目的,以5年生东北红豆杉幼苗为研究对象,研究3种光照条件下(全光照FL、60%全光照F1和30%全光照F2)东北红豆杉幼苗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明确其幼苗随光温变化的生理响应特点。结果显示:3组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均呈现双峰变化趋势,9:00时Pn的峰值显著高于15:00时的峰值,且F2条件下的Pn最高,F1次之,FL最低;显然增加光照强度后,幼苗的Pn受到了强光的抑制。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规律与Pn相似,呈现出明显的双峰趋势,F2条件下幼苗的Gs变化幅度要小于其他2组幼苗的Gs;上午F2条件下幼苗的Tr最高,下午FL条件下的Tr最高。胞间CO2浓度(Ci)呈现V型变化趋势,上午F2条件下幼苗的Ci最高,下午最低,且与FL条件下的幼苗差异显著。气孔限制值(Ls)的变化趋势与Ci完全相反。总体而言,幼苗增加光照强度后,在1 d内,从外观上幼苗生长状态正常,但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95.
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既是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贫困农户减贫增收的现实路径。在农业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通过培育农产品供应链以此带动农户减贫增收致富,是当前市场化减贫的重要方向。基于滇、桂、苏、闽四省(区)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对农户减贫增收的关联效应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产品供应链对农户减贫增收具有正向作用,加入农产品供应链能显著增加农户收入,而且对欠发达地区的作用发挥优于发达地区。有无加工销售、农产品出售渠道、对供应链管理认可程度等供应链融入状况关键因素对农户减贫增收影响明显。因此,重视采取整合区域农业资源与要素,培育优势农产品供应链;协调农产品供应链主体关系,构建小农户稳定融入机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深入推进农业市场化改革进程等优化措施,方能充分发挥农产品供应链对农户减贫增收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光照时间对兴国灰鹅产蛋量及产蛋性状相关基因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表达水平的影响,对兴国灰鹅分别进行长光照处理(试验组)和自然光照处理(对照组)。结果发现,整个试验阶段,对照组持续产蛋,产蛋率维持在10%以上,处理组在接受递增式长光照至40 d左右时,产蛋率下降到8%左右,并于试验第47天停产。基因表达水平方面,相对于对照组产蛋期鹅,试验组鹅下丘脑中催乳素(PRL)的mRNA表达水平与输卵管和卵巢中促卵泡素(FSHβ)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卵巢中黄体生成素(LH)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长光照可通过影响PRL的mRNA表达,从而导致FSHβ和LH表达比例失调,最终影响FSHβ和LH的协同作用,从而抑制兴国灰鹅的产蛋活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光照处理对发芽燕麦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燕麦籽粒分为光照组和黑暗组,浸泡后分别在光照(光照强度为200 μmol/(m2·s))和遮光条件下进行发芽,在发芽24,48,72和96 h时取样,提取样品中的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测定多酚、黄酮含量及肉桂酸、阿魏酸、没食子酸、对香豆酸、咖啡酸这5种主要酚酸的组分变化。测定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能力),分析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黄酮含量与3种抗氧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光照处理下发芽燕麦中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黄酮含量明显高于黑暗组。游离态多酚提取物中,光照组样品中没食子酸、咖啡酸、阿魏酸含量在发芽过程中总体高于黑暗组,对香豆酸和肉桂酸的含量总体低于黑暗组;5种酚酸的总量在发芽前期(发芽24~48 h)光照组略低于黑暗组,发芽后期(发芽72~96 h)显著高于黑暗组。结合态多酚提取物中,除肉桂酸外,其余4种酚酸的含量在发芽过程中均表现为光照组显著高于黑暗组;在发芽过程中,光照组5种酚酸的总量显著高于黑暗组。光照组样品的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黑暗组。2种处理下,除游离态黄酮外,发芽燕麦中的多酚、结合态黄酮均与其抗氧化活性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光照处理可有效提高发芽燕麦中多酚物质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98.
机动式喷杆喷雾机机架的轻量化设计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了解决机动式喷杆喷雾机机架质量过重、燃油消耗率和碳排放量过高等问题,以机动式喷杆喷雾机机架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机架的有限元模型。对机架进行了试验模态分析,将仿真结果与模态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Radioss对机架进行了静态分析,计算了机架在水平弯曲和极限扭转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及变形。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机架进行了轻量化设计并对机架进行了结构改进。研究结果显示:模态试验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结果基本接近,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经过尺寸优化,机架的质量降幅为40.4%,实现了轻量化目标;根据轻量化结果对机架进行了结构改进,改进后弯曲工况和扭转工况的安全系数为分别提高了9.7%和7.8%。该文的相关研究可以为企业研发机动式喷杆喷雾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基于Hybrid-Maize模型的黑龙江春玉米灌溉增产潜力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灌溉增产潜力研究是建设灌溉设施的基础,该文利用Hybrid-Maize模型研究了黑龙江省不同区域玉米通过灌溉措施可获得的增产潜力。田间验证结果表明,Hybrid-Maize模型对黑龙江省灌溉和雨养玉米均表现出很好的模拟效果。为了研究黑龙江省春玉米灌溉增产潜力(充分灌溉和雨养产量潜力之间的产量差),利用Hybrid-Maize模型结合实际的生产要素(品种、密度和生育期)及多年气象数据对黑龙江全省玉米的产量潜力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第1积温带灌溉增产潜力较大,第3、4、5积温带灌溉增产潜力小;第1与第2积温带西部代表站点灌溉增产潜力大于东部。区域模拟分析表明,黑龙江省西南部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玉米产量潜力最高,达到15000kg/hm2以上,而东部地区雨养产量潜力最高,达到14000~14799kg/hm2;自西南向东、向北,灌溉增产潜力逐渐变小,西南部的灌溉增产潜力最大,达到1600kg/hm2以上,而东部与北部最小,灌溉增产潜力小于300kg/hm2。当生育期内降雨量在350mm以下、全年降雨量在430mm以下时灌溉增产潜力变异最大。因此,黑龙江省玉米灌溉条件的建设应综合考虑积温和降雨2个要素,优先考虑积温较高(第1与第2积温带)、降雨较低(生育期降雨量在350mm以下、全年降雨量在430mm以下)的区域。该研究可为黑龙江建立合理的水利灌溉设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谷物联合收割机电控全液压转向系统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谷物联合收割机视觉导航系统中电控全液压转向系统的操纵性能,该文介绍了联合收割机视觉导航系统结构,在建立了电控全液压转向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数学模型基础上,构建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Simulink 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联合收割机的侧向速度和横摆角速度的稳态值与实车试验结果一致,横摆角速度稳态值约为-12.5°/s,侧向速度稳态值约为-0.25 m/s,二者的稳态误差小于5%;在信号瞬态响应过程中,仿真与实车试验的过渡时间相同,约为1.8 s,仿真试验的侧向速度及横摆角度的响应速度皆快于实车试验结果,但二者总体变化趋势相同。所建立的系统模型准确、可靠,较好地反映了联合收割机转向时动静态特性,为联合收割机视觉导航转向控制器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