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6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69篇
综合类   15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25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了两个抗根腐病连作大豆品种生育期间根面和根际微生物区系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大豆根面细菌随生育期增加呈递减趋势,品种间无差异。合丰25(H25)的根际细菌数量随生育期呈递减趋势,绥农10号(S10)根际细菌数量从三叶期到鼓粒初期不断增加,到成熟期又急剧减少。感病品种H25根瘤重明显低于抗病品种S10。H25根面真菌和镰孢霉总数在三叶期和成熟期均高于S10,苗期是根腐病的主要发病期。总之,在连作条件下,无论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大豆成熟期其根面和根际细菌减少,真菌和主要病原菌(镰孢霉Fusarium)都会大量富集,表明根系分泌物对根面和根际的微生物种群有选择性地促进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2.
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了3个抗病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在生育期内根面和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情况,并应用荧光计数法直接测定了根际细菌和真菌的生物量。结果表明,土体的微生物种类最丰富、根际的次之、根面的较单一。播种后从三叶期到鼓粒初期,根面和根际的可培养细菌总数随生育期逐渐增加,鼓粒初期达最大值,而成熟期则有明显的下降;大豆根际细菌生物量也存在相同的变化规律。抗病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其根面、根际可培养细菌总数存在差异;抗病品种大豆的根瘤重明显高于感病品种。种植一季后感病品种根际积累的病原生物(镰孢霉Fusarium.sp.和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的胞囊数)明显高于抗病品种。说明大豆根系分泌物对微生物具有选择性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不同大豆品种以及同一大豆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根系分泌物的组成和数量不同,从而使大豆根面及根际形成了特定的微生物区系组成。  相似文献   
33.
We identified 161 Gram-negative bacterial strains isolated from the root surface of wheat grown under different soil conditions. The strains were divided into seven groups based on major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Taxonomic allocation of the groups was verified by guanine+cytosine contents of DNA. Except for one group, which may be assumed to include bacteria belonging to the genera Flavobacterium and Cytophaga, the various groups were taxonomically unit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roups changed with soil improvement. Pseudomonads predominated in unimproved soil, but Flavobacterium and Cytophaga spp. were predominant in the most improved soil. As all the strains were non-fermentative by Hugh and Leifson's test, API 20NE identification was applied. However, many strains were misidentified by this system, especially in the Flavobacterium and Cytophaga spp. group. For ecological studies, the strains were classified to species level by the API 20 NE system and by the results of a combination of guanine+cytosine (mol%) and isoprenoid quinone data. The pattern of distribution of the bacteria on the root surface of wheat varied at species level within one genus depending on soil conditions.Dedicated to Professor J. C. G. Ottow on the occasion of his 60th birthday  相似文献   
34.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28±3)日龄、起始体重约(8.2±0.9)kg的二元杂种猪(L×Y)90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3重复/处理,6头/重复,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6.5%、17.6%、18.7%、19.8%、20.9%的等能(3 300 MJ/kg)等氨基酸模式(Dlys∶D-SAA∶DThr∶DTrp=100∶57∶64∶18)的日粮,进行为期28d的饲养试验,研究5种不同粗蛋白质水平日粮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粪便微生物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CP水平从16.5%增加至18.7%,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线性增加,而料肉比线性降低;CP从18.7%进一步增加至20.9%,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线性降低,料肉比线性增加,生产性能的各项指标呈二次曲线变化,蛋白质水平为18.7%时各项生产性能指标达到最优,因此以生产性能作为评价指标早期断奶仔猪最适宜的CP水平为18.7%。仔猪腹泻率,粪便大肠杆菌的数量以CP水平20.9%最高;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以及白蛋白/球蛋白先增加后降低,CP19.8%组含量最高,但未与CP18.7%达显著差异;血清尿素氮先增加后降低,CP19.8%组最高,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5.
诺氟沙星对中华鳖消化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口灌3种剂量的诺氟沙星(0.2mg/kg,2.0mg/kg,20.0mg/kg)后中华鳖消化道内好氧和兼性厌氧细菌的数量及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每千克鳖体重口灌剂量为0.20mg时,细菌数量的变化幅度不大,口灌2.0mg和20.0mg时,消化道中细菌数量明显减少,但灌服不同剂量时,细菌数量下降的幅度及恢复用药前水平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用药后,消化道中的优势菌群构成并没有改变,但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大,各优势菌群的比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肠杆菌(Enterobaoteriaceae)的比例升高,气单胞菌(Aeromonas)和弧菌(Vibrio)则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36.
以牛粪、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料,添加不同调理剂,在自制的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反应器中进行堆肥试验,研究不同处理的微生物变化规律。各处理在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总数呈波浪型的变化,其中细菌的数量变化类似于微生物总数的变化;真菌的数量变化呈现一条类似于"W"型曲线;放线菌一直呈下降趋势。牛粪和猪粪处理分别添加果园粘土和炉渣对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影响大,添加果园粘土能够增加微生物总数。堆肥处理中细菌是优势种群,Bacillus sp.和Aspergillus sp.是优势种。家畜粪便的粪大肠菌值在堆肥末期第39天以后达到GB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37.
尿素对鲤鱼消化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 释平板计数法对摄食含尿素饲料和对照饲料的健康鲤鱼(Cyprinus carpio)肠道内菌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鲤鱼肠道中需氧,兼性厌氧优势菌为气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可以利用尿素的细菌占细菌总数的55%,试验组中优势菌为芽孢杆菌属,肠杆菌科和葡萄球菌属,微示菌属和气单胞菌属数量明显减少,假单孢菌属和产碱菌属则未检出,新检测出不动杆菌属,能利用尿素的细菌占总数的85%。  相似文献   
38.
茶多酚是茶叶中重要的活性物质,具有多种保健功效,例如预防代谢综合症、癌症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茶多酚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与茶多酚的健康功效紧密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荼多酚体内ADME的研究结果,表明EGCG在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不低于小鼠,灌胃给药后肠道中的EGCE含量最高,而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极少;同时可以发现肝脏是体内EGCG的主要处置器官,之后通过胆汁排泄。对于2种儿荼素而言,非酯型儿茶素(EC和EGC)口服后在体内相对生物利用度高于酯型儿茶素(EGCG和ECG)。系统地比较了荼多酚在人体及其他动物模型中的代谢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茶多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鄂尔多斯固定、半固定沙丘固沙植物根际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鄂尔多斯4种典型固沙植物柠条、沙柳、杨柴、油蒿在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两种立地条件下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的季相变化,结果表明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根际微生物数量为好气性细菌>放线菌>真菌。秋季好气性细菌数量最大。分析了这4种植物根际和根面好气性细菌和芽孢杆菌季相变化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半固定沙丘向固定沙丘演变过程中,好气性细菌数量表现为上升趋势。根际芽孢杆菌和内生芽孢杆菌的数量随季节变化,秋季数量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40.
甘露寡糖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肠道微生物以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探明甘露寡糖在肉鸡生产上的最佳使用剂量,选用11日龄广东岭南黄肉鸡120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50只鸡,分别饲喂6种不同日粮,自由采食和饮水.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3,4,5,6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g/kgBio-MOS(甘露寡糖),4mg/kg黄霉素,1g/kgBio-MOS+4mg/kg黄霉素,0.5g/kgBio-MOS和1.5g/kgBio-MOS.结果表明:(1)添加Bio-MOS,提高了肉鸡的日增重和采食量,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添加Bio-MOS1g/kg,盲肠中双歧杆菌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对回肠中双歧杆菌增殖效果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的Bio-MOS对盲、回肠乳酸杆菌增殖效果不明显,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盲肠中乳酸杆菌的含量;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没有明显降低;回肠中除0.5g/kg组外,其余各组之间大肠杆菌含量差异不显著.(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Bio-MOS1g/kg极显著地提高了血液中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p<0.01).添加Bio-MOS对血清中新城疫抗体效价影响不明显,但以饲料中添加Bio-MOS1g/kg效果最好.饲料中添加Bio-MOS对血清中IgA,IgG,IgM影响不显著,但添加Bio-MOS1g/kg,其IgA,IgG,IgM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4)肉鸡日粮中同时添加甘露寡糖和黄霉素,两者表现出协同作用,但不及甘露寡糖单独使用时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