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42篇
畜牧兽医   23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试验旨在对吉林省某水貂养殖场送检的3只具有典型腹泻症状的病死水貂的小肠和肠内容物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情况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通过细菌分离纯化和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对BALB/c小鼠进行菌液注射来检测菌株的致病性。采用K-B药敏法检测菌株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其耐药基因和Ⅰ类整合子的携带情况。结果显示,分离得到3株志贺氏菌,致病性检测试验显示分离菌可引起小鼠腹泻。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3株志贺氏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头孢类药物、氟苯尼考和多黏菌素较敏感,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氯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3株志贺氏菌共检测出7种耐药基因blaTEM-1、aadA1、aac(3')-Ⅱc、aac(6')-Ⅰb、aph(3')-Ⅶ、tet(M)、cat2及携带aadA1基因盒的Ⅰ类整合子。结果表明,分离的3株志贺氏菌均具有致病性,可引起小鼠腹泻,主要表现为多重耐药现象,携带的耐药基因呈多样性,为临床治疗带来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82.
针对养殖业蛋白质资源面临世界范围的紧缺危机,又因水貂的消化生理结构、消化酶分泌的种类与量的限制,而导致的水貂蛋白质饲料资源面临枯竭,可替代资源很少等原因,进而对水貂蛋白质饲料资源的探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83.
水貂阿留申病概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主要对水貂阿留申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制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以便对该病诊断和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4.
【目的】 研究甘草查耳酮A对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使用甘草查耳酮A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平板计数法测定甘草查耳酮A对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平板计数法测定1MIC、2MIC、4MIC和8MIC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效果;吸光光度法测定1/16MIC、1/8MIC、1/4MIC和1/2MIC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结晶紫染色法测定1/8MIC、1/4MIC、1/2MIC和1MIC的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以及1/4MIC、1/2MIC、1MIC和1MBC甘草查耳酮A对生物被膜的清除效果;建立小鼠皮肤刀伤模型和皮肤脓肿模型评价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 甘草查耳酮A对貂源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MIC和MBC分别为3.125和12.5 μg/mL。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显示,2MIC和1MIC组在6 h内铜绿假单胞菌数量逐渐减少,之后基本维持在1×105 CFU/mL左右;8MIC和4MIC组铜绿假单胞菌的数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并且分别在14和16 h后均无菌落形成。1/16MIC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影响不明显,而1/8MIC、1/4MIC和1/2MIC甘草查耳酮A可抑制细菌生长。1MIC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率约为70%,1MBC甘草查耳酮A可清除约50%预形成的生物被膜。体内试验结果表明,甘草查耳酮A有助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刀伤的创口愈合,并减少皮肤脓肿。与对照组相比,甘草查耳酮A和氨苄西林组脓肿中的细菌数量均极显著减少(P<0.01)。【结论】 甘草查耳酮A对貂源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良好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可进一步用于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制剂的研发。  相似文献   
285.
【目的】 肺炎克雷伯菌是人畜共患的条件致病菌, 是引起水貂肺炎的常见病原菌之一。试验主要对吉林省某水貂养殖场送检的6只患有肺炎的病死水貂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分离纯化方法从样品中分离菌株并进行PCR鉴定, 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进行菌株ST分型。通过感染小鼠了解菌株的致病性, PCR检测血清型及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 运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分离菌株对18种药物的敏感性, 并通过PCR检测分离菌株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 分离得到的6株菌株经PCR鉴定为肺炎克雷伯菌; MLST分析结果表明6株菌株分别有6种ST型, 分别为: ST2594、ST1782、ST2844、ST2330、ST86和ST661。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 6株菌株均可引起小鼠死亡, 共检测出6种毒力基因, 未检测到毒力较强的血清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 6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较敏感, 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较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 6株菌株共检测出blaSHVblaTEM-1blaCTX-M-1GaadA1、aac(3’)-Ⅳ、aac(3’)-Ⅱcaph(4’)-Ⅰaaph(3’)-Ⅶ、aph(3’)-Ⅳ、aph(2’)-ⅠbrmtBqnrBqnrDqnrSqepAoqxABfloRmcr-1 18种耐药基因。【结论】 分离到的6株肺炎克雷伯菌株为不同的种系进化, 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耐药性, 为临床用药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