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42篇
畜牧兽医   23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对94只母貂的体重(x1),体长(x2),管围(x3)与其产仔数(y)采用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产仔数的估测模型^y=1.666-0.005x1+0.332x2,经检验此模型的适合度,回归系数和复相关系数均差异显著(P<0.05)。模型预测效果良好,为准备配种期母貂的体况调整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

Background

Aleutian mink disease virus (AMDV) is widespread among ranched and free-ranging American mink in Canada, but there is no information on its prevalence in other wild animal speci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evalence of AMDV of 12 furbearing species in Nova Scotia (NS), Canada.

Method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carcasses of 462 wild animals of 12 furbearing species, trapped in 10 NS counties between November 2009 and February 2011. Viral DNA was tested by PCR using two primer pairs, and anti-viral antibodies were tested by counterimmunoelectrophoresis (CIEP) on spleen homogenates.

Results

Positive PCR or CIEP samples were detected in 56 of 60 (93.3%) American mink, 43 of 61 (70.5%) short-tailed weasels, 2 of 8 (25.0%) striped skunks, 2 of 11 (18.2%) North American river otters, 9 of 85 (10.6%) raccoons, and 2 of 20 (10.0%) bobcats. Samples from six fishers, 24 coyotes, 25 red foxes, 58 beavers, 45 red-squirrels and 59 muskrats were negative. Antibodies to AMDV were detected by CIEP in 16 of 56 (28.6%) mink and one of the 8 skunks (12.5%). Thirteen of the mink were positive for PCR and CIEP, but three mink and one skunk were CIEP positive and PCR negative. Positive CIEP or PCR animals were present in all nine counties from which mink or wease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Conclusions

The presence of AMDV in so many species across the province has important epidemiological ramifications and could pose a serious health problem for the captive mink, as well as for susceptible wildlife. The mechanism of virus transmission between wildlife and captive mink and the effects of AMDV exposure on the viability of the susceptible species deserve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33.
水貂病毒性肠炎巢式PCR,PCR-RFLP联合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的VP2基因序列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的巢式PCR方法。采用一次扩增的敏感性来检测5个TCID50/mL的细小病毒MEVB株,二次扩增的敏感性来检测0.05个TCID50/mL的细小病毒MEVB株。同时,利用该方法第一轮PCR产物酶切,能够区分犬细小病毒与水貂肠炎细小病毒,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34.
水貂阿留申病是水貂养殖业的重要疫病,目前无疫苗预防,主要通过发展诊断技术,淘汰感染貂防控该病。论文总结了在貂场应用的基因与抗体检测技术,基因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检测到动物带毒感染,不同类型的基因检测技术对变异性强的阿留申病毒检测各有所长;抗体检测是水貂阿留申病的主要检测方式,研究者不断创新和改进原有技术,趋向对阿留申病的规模化精准检测,但单一的抗体检测方法淘汰感染貂具有局限性。论文通过对两类检测技术分析,建议采用基因与抗体的联合检测方法,从感染貂群中区分耐受貂或抗性貂,期望为国内高感染率貂场的检测和选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为进一步探明美洲水貂酪氨酸酶(TYR)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信息,对美洲水貂TYR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构建TYR基因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美洲水貂TYR基因共编码531个氨基酸,其编码产物为不稳定的亲水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含有1个酪氨酸酶超家族结构域,存在信号肽、跨膜结构域和二硫键;该蛋白主要在内质网中发挥细胞被膜、运输和结合的作用,同时还通过信号转导在细胞内发挥其生物学作用;系统进化情况和动物分类学基本一致,美洲水貂TYR基因与雪貂、家犬的亲缘关系最近。美洲水貂TYR基因编码蛋白在生物进化中具有较强保守性,该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分析为水貂TYR基因遗传特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
本试验旨在研究当日粮钙磷比一定时,维生素D和钙水平对冬毛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钙、磷代谢的影响。随机选取(135±5)日龄、健康雄性水貂117只,分成9组,每组1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采用3×3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设3个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2 300、4 300、6 300 IU/kg;设3个钙水平,分别为2.0%、2.4%、2.8%,钙磷比固定为1.7∶1,配制9组试验日粮,分别为:Ⅰ组(2 300 IU/kg维生素D+2.0%钙)、Ⅱ组(4 300 IU/kg维生素D+2.0%钙)、Ⅲ组(6 300 IU/kg维生素D+2.0%钙)、Ⅳ组(2 300 IU/kg维生素D+2.4%钙)、Ⅴ组(4 300 IU/kg维生素D+2.4%钙)、Ⅵ组(6 300 IU/kg维生素D+2.4%钙)、Ⅶ组(2 300 IU/kg维生素D+2.8%钙)、Ⅷ组(4 300 IU/kg维生素D+2.8%钙)、Ⅸ组(6 300 IU/kg维生素D+2.8%钙)。预试期13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①各组水貂料重比差异极显著(P<0.01),Ⅱ组最低。钙水平对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维生素D水平对料重比有极显著影响(P<0.01)。②钙水平可极显著影响粗脂肪消化率(P<0.01),其中2.8%水平极显著低于2.0%和2.4%水平(P<0.01)。③日粮维生素D和钙水平对水貂氮代谢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④各组水貂粪钙、粪磷、钙消化率、磷消化率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Ⅱ组钙消化率、磷消化率最高,Ⅲ组次之。钙水平可极显著影响粪钙、粪磷、钙消化率、磷消化率(P<0.01),2.0%水平可极显著降低粪钙、粪磷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钙消化率及磷消化率(P<0.01)。维生素D水平对钙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对粪磷、磷消化率影响极显著(P<0.01),2 300~4 300 IU/kg维生素D水平有利于提高钙消化率、磷消化率,降低粪磷含量。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钙磷比为1.7∶1,维生素D水平为2 300~4 300 IU/kg、钙水平为2.0%时,冬毛期水貂料重比及钙、磷排放量较低,而粗脂肪、钙、磷消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37.
为研制水貂阿留申病核酸疫苗,应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去除ADV VP2基因中编码428~446位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与pc DNA3.1(~+)载体连接,构建全基因突变重组质粒pc DNA3.1-ADV-428,在此基础上,截去编码487~501位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构建全基因突变重组质粒pc DNA3.1-ADV-428-487。将构建的重组质粒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接种后14、28、42、56 d抗ADV抗体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接种后第42天小鼠脾细胞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小鼠接种质粒后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均明显增加,第42天抗ADV抗体水平达峰值。本试验通过对ADV全基因突变重组质粒的免疫原性进行分析,为水貂阿留申病核酸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8.
国外水貂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遭扑杀事件引起了国内水貂养殖业关注。为了解SARS?CoV-2对山东省水貂养殖场户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方法了解水貂养殖场户对貂源冠状病毒和SARS-CoV-2的认知情况,同时采集样本应用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核酸检测,确定水貂中两种病毒的感染状况。结果显示:47.83%的养殖场户对国外水貂感染SARS-CoV-2被扑杀事件有所了解,36.23%的养殖场户认为该事件会对水貂养殖业带来影响,其中10.14%的养殖场户对水貂进行过SARS-CoV-2核酸检测;84.06%的养殖场户认为貂源冠状病毒不会感染人,57.49%认为国外水貂感染SARS-CoV-2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养殖场其他动物(如犬猫等)感染,仅0.97%认为貂源冠状病毒与SARS-CoV-2存在一定关系,更多的(52.17%)是不清楚;310份样品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山东省水貂养殖场户普遍意识到貂源冠状病毒与SARS?CoV-2相关性很小,其对水貂养殖业影响不大。但部分养殖场户对这两种病毒及其对水貂养殖业的潜在威胁尚缺乏足够认知,因此需要加强对养殖场户的认知宣传和病毒监测。  相似文献   
39.
试验旨在研究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在水貂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并为抗病育种积累可供选择的基因素材。本试验以雪貂TLRs基因为参考序列设计4对引物对水貂TLR4、TLR6、TLR7及TLR8进行分子克隆,并对所得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TLR4和TLR7基因mRNA在不同年龄水貂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水貂TLRs与食肉目动物(雪貂、北极熊、大熊猫、海象、海豹、犬、老虎和猫)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系统发育树中距离最近;组织表达分析表明TLR4和TLR7在检测的组织中广泛表达且表达量存在差异,相比成年水貂,仔貂各组织中TLR4或TLR7基因表达量更高。  相似文献   
40.
通过建立一般线性模型,对5个水貂群体、300个个体的4个经济性状与16个微卫星遗传标记位点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珍珠色水貂的Mvi4013的AA和BB针毛长度差异显著,A基因起正面效应。珍珠色水貂Mvi586的BB和CC、BC和CC之间的针毛直径差异显著,银蓝色水貂Mvi4015的AA和BB基因型、AB和BB基因型的绒毛长度之间差异显著,A基因起正面效应;Mvi4013的AA和AB基因型、AB和BB基因型的绒毛长度之间差异显著,Mvi4001BB基因型的绒毛长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类型,B基因起正面效应。在金州黑水貂群体中Mvi4006的AC型与BD、CC型绒毛直径有显著差异,A基因起正面效应。在银蓝色水貂。Mvi2243的AA型和AB型绒毛直径差异显著,Mvi4001AA型绒毛直径和AB基因型差异显著,B基因起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