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1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林业   494篇
农学   86篇
基础科学   88篇
  497篇
综合类   897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543篇
园艺   69篇
植物保护   1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Accurate estimation of grassland biomass has been a central focus due to its importance in ecosystem processes and carbon cycles.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whether the performance of 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ices for estimating above‐ground green biomas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soil‐unadjusted vegetation indices in arid and semi‐arid grasslands. Above‐ground green biomass in desert steppe of Inner Mongolia and corresponding 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surface reflectance 8‐day composite MOD09Q1 data were collected during late September of 2013.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adjusted SAVI (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 MSAVI (modified 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 OSAVI (optimized 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 TSAVI (transformed 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 ATSAVI (adjusted transformed 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 and PVI (perpendicular vegetation index) did not improve estimation accuracy over soil‐unadjusted simple ratio (SR)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due to low green vegetation cover (<30%) in the study area.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se 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ices may be not suitable for describing green vegetation informa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grasslands with low green vegetation cover (<30%).  相似文献   
992.
为定量探究“红裸土”景观形成与土壤侵蚀之间的联系,笔者采用137Cs示踪法,分析了同一坡度3种不同覆被条件下土壤137Cs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的137Cs背景值为878.41 Bq/m2;137Cs在山原红壤剖面中的分布深度较浅,通常在15 cm以内;经测算,云南松林覆被下的土壤侵蚀速率为1252.34 t/(km2·a),草丛覆被下的土壤侵蚀速率为3069.718 t/(km2·a),“红裸土”中未能测到137Cs,土壤侵蚀速率呈现出“红裸土”>草丛>松林的侵蚀趋势。山原红壤覆被条件劣化是导致土壤侵蚀速率增大的重要原因,土壤侵蚀是“红裸土”景观形成的重要因素,植被保育是控制“红裸土”景观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更合理有效利用山区特有气候资源,提高高山地区辣椒产量及菜农收入,利用2009—2013年在鄂西南山区不同高度不同时间栽培试验及同步气象观测资料,建立了基于光温效应的高山辣椒生育期模型,分析了开花结果期累计光温效应APTE与单株坐果数、辣椒单产相关性,以及鄂西南山区相关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生育期模型对生育期推算明显高于有效积温的推算;单株坐果数、辣椒单产与开花结果期≥16℃持续时间、APTE有显著的正相关;鄂西南海拔800 m高度≥16 ℃持续天数最长,且无高温天气过程出现,1200 m以上高海拔地区辣椒适宜开花结果期短,800~1200 m是鄂西南山区反季节辣椒生产的最佳高度带。800 m以上的中高山地区可以通过保护措施提早辣椒开花结果,从而延长开花结果期,增加辣椒产量。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细鳞鲑在太白山南坡黄柏塬地区的适应性生长情况,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的适应性研究提供支持。【方法】在黄柏塬区域的湑水河、太白河及其支流,对细鳞鲑的栖息地特征、种群结构、生长状况以及分布进行调查。【结果】最近10年(1997-2007年)的年均气温较20世纪中后期(1970-1996年)升高1℃左右,细鳞鲑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喜欢选择水流速度较缓(0.19~0.52m/s)、中午水底温度在6℃以上、水深35~112cm的环境中进行繁殖;细鳞鲑的洄游习性有所改变,迁移距离相对较短,甚至不迁移。所捕获的细鳞鲑年龄组成为1~4龄共4个年龄序列;多数雄鱼于2+龄达到性成熟,而雌鱼为3+龄;细鳞鲑体质量(W)和体长(L)关系符合Keys增长函数-W=0.045L-2.725。对细鳞鲑体长和体质量的实测值进行回归,可得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参数为:渐进体长L∞=42.12cm,渐进体质量W∞=1202.11g,生长系数k=0.134,理论起始生长年龄t0=-0.517。细鳞鲑群体垂直分布表现出高年龄个体多分布于海拔高处的趋势。【结论】细鳞鲑对黄柏塬山地气候和生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95.
内蒙古退化草甸草原近地面光谱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I921VF-256型地物光谱仪对低山丘陵草甸草原植物群落和裸地的反射率光谱特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的光谱反射曲线在可见光波段具有明显的峰谷特性,在近红外波段呈强反射。(2)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的光谱反射率随退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强。(3)在同一退化梯度下,草甸草原裸地的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大于植物群落,而在近红外波段小于植物群落;大针茅群落对可见光的反射率小于冷蒿群落,而对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大于冷蒿群落。  相似文献   
996.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种子库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采用野外随机定点取样与室内萌发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放牧强度下围封草地土壤种子库的密度、垂直结构、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以及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试验区土壤种子库主要分布在0~20cm土层,占种子库总密度的87%~96%;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种子库总密度减少,同时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相似物种数减少,种子库组成的相异性增加;轻度放牧对土壤种子库中一二年生草本所占比例影响较小,而中度和重度放牧使土壤种子库中一二年生草本所占比例增加;土壤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997.
肖猛  李刚  覃瑞  陈执  刘虹 《现代农业科技》2010,(20):229-231
对鄂东大别山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发现该地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种(一级1种,二级9种,三级6种),并提出当地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与综合开发利用的3点措施,以为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分析了湖南常宁5种立地因子对楠竹平均胸径、平均竹高以及株数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地形部位、土层厚度与坡度对楠竹的生长影响较大,存在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而不同坡向与土壤类型对楠竹的生长则没有显著差异;(2)小地形部位的上坡不适合楠竹的生长而不宜栽种,其余,河滩、山冲(山洼)、下坡以及中坡均可栽种楠竹;(3)土层厚度以薄层土(40cm)不太适应于楠竹的生长,造林时应选择在中、厚层土壤上,最好是厚层土,尤其是高产竹林的营造更应如此;(4)酸性紫色土与石灰土两种土壤类型,阳坡与阴坡均适应于楠竹的生长,但阳坡,酸性紫色土上生长的楠竹相对更好。这些结论对同类地区的楠竹栽培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9.
高山莴苣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合高山种植的莴苣品种,2010年在海拔1 800 m的湖北长阳县高山主产区对26个莴苣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调查了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商品性、抗性、产量等各方面性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LT09005、LT09008、LT09010、LT09013、LT09019、LT09022、LT09025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合在高山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00.
分析了乌鲁木齐南山中山带地区天然草地土壤水分变化及土壤水分与牧草生物量关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南山中山带地区年内土壤水分的变化可分为春季增熵期、春末夏初缓慢失熵期、夏初墒情恢复期、夏季快速失墒期、秋季墒情稳定期5个时段;不同年份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随深度基本呈递减趋势;牧草生长季(5—9月)各月末的生物量不仅由当月平均土壤含水率决定,其与当月以前月份的土壤含水率、平均气温、光照、土壤肥力等因子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