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为研究不同复合免疫增强剂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非特异性免疫酶的影响,试验设置正常对照组(A组)、芽孢杆菌+壳寡糖+刺五加等中草药组(B组)、芽孢杆菌+壳寡糖+百合等中草药组(C组)、芽孢杆菌+壳寡糖+大黄等中草药组(D组)、芽孢杆菌+壳寡糖+黄芪等中草药组(E组)、芽孢杆菌+壳寡糖组(F组)、壳寡糖组(G组)和芽孢杆菌组(H组)8组,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芽孢杆菌和壳寡糖,研究了芽孢杆菌、壳寡糖和中草药对体质量为(3.87±0.54)g的刺参幼参生长及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芽孢杆菌、壳寡糖和中草药制剂均促进了刺参的生长,各试验组刺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D和E组均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在饲料中添加不同配伍的复合免疫增强剂对AKP活力无显著性影响(P0.05);投喂50 d后,C、D、E组ACP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投喂50 d后,除H组外,其他试验组SOD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B、C和D组SOD活力较高;投喂50 d后,除G组外,其他试验组LZM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共同添加芽孢杆菌、壳寡糖和中草药复合免疫增强剂能进一步提高刺参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其中C、D和E试验组均能提高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且C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2.
为探究感染累枝虫(Epistylis sp.)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病愈过程中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测定了患病鱼和经药物治疗痊愈及健康的黄颡鱼的血清皮质醇、葡萄糖、乳酸(LD)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结果显示,患病组黄颡鱼血清皮质醇、血糖含量和AST活性均显著高于痊愈组(P0.05),血清ALT活性与痊愈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患病组相比,痊愈组黄颡鱼血清LD含量,LDH和ALP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与健康组相比,痊愈黄颡鱼血清皮质醇含量和ALT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而葡萄糖、LD含量,LDH、AKP和AST活性则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累枝虫的寄生引起了黄颡鱼显著的应激反应,使鱼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经治疗痊愈后的黄颡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可恢复正常,鱼体应激反应消失并表现出正常的游泳行为。  相似文献   
33.
枯草芽孢杆菌B2的生长及其对仿刺参的益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连湾地区健康的仿刺参养殖池塘沉积物中分离得到一株芽孢杆菌菌株B2,经16SrDNA鉴定以及形态学分析确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该菌株生长适宜温度为15~35℃,适宜pH为6~8,适宜盐度为30~50。电镜观察发现,枯草芽孢杆菌B2周围有明显可见的芽孢。枯草芽孢杆菌B2可产淀粉酶和蛋白酶,但不具有产脂肪酶的能力。将枯草芽孢杆菌B2按照仿刺参体质量的0.1%、0.2%和0.3%配成不同密度的菌液,添加至饲料中,投喂7d后发现,该菌株可有效提高仿刺参肠道内的消化酶以及体腔液中多种非特异性免疫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2可作为益生菌剂的基础菌株添加至仿刺参饲料中。  相似文献   
34.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immune‐stimulating complexes (BSA ISCOMs) on immune‐related genes expression, serum nonspecific immun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Pseudosciaena crocea). Fish were fed diets containing 3.5 ml of BSA ISCOMs per kg feed (experimental group) or 3.5 ml of phosphate‐buffered saline per kg feed (control group) for 1 week. The liver, spleen, head‐kidney tissues were sampled for determining gene expression of myxovirus‐resistant protein (Mx),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I alpha chain (MHC II α), 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 and interleukin‐10 (IL‐10) 30 and 90 days after feeding. Also,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determining activities of serum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interferon alpha (IFN‐α), TNF‐α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TNF‐α and MHCⅡα gene expression in the liver, spleen, head‐kidney, as well as IFN‐α, TNF‐α and ALP activities in the serum, of experimental fis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30 days after feeding; while only TNF‐α and MHC II gene expression in the head‐kidney remained upregulated 90 days after feeding. The cumulative mortality of the experimental fis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BSA ISCOMs improved the immune response and induced protective immunity in large yellow croaker.  相似文献   
35.
6种中药对鲫非特异性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将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五味子(Fructus Schisandrae),党参(Radix Codonopsis),刺五加(Radix Acan-thopanacis Senticosi),黄芪(Radix Astragali),鱼腥草(Herba Houttuyniae)的醇提取物用生理盐水配成浓度2%的溶液,胸腔注射鲫(Carassius auratus)连续5 d,每次0.2 mL,探讨了6种中药对鲫鱼非特异性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药组鲫白细胞吞噬活性明显地高于空白组(P<0.05),几种中药组吞噬活性的高低顺序依次为刺五加、黄芪、党参、五味子、白芍、鱼腥草、空白组。血清溶菌酶和抗菌活力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活力高低次序为刺五加、黄芪、鱼腥草、党参。白芍、五味子组溶菌酶活力虽低于空白组,但经统计表明差异不显著(P>0.05)。经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各中药组鲫的死亡率均低于空白组。  相似文献   
36.
淫羊藿—蜂胶佐剂对实验动物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了淫羊藿-蜂胶佐剂(简称淫峰佐剂)对小鼠和雏鸡的NK细胞活性、腹腔巨噬细胞活性及血浆cAMP、cGMP含量等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小鼠NK细胞活性,淫蜂佐剂(Ⅰ)组>生理盐水对照(Ⅳ)组>淫蜂佐剂+环磷酰胺(Ⅱ)组>环磷酰胺(Ⅲ)组.上述各组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Ⅱ组和Ⅳ组间差异不显著).这种差异4周龄小鼠较8周龄小鼠更为明显.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检测结果与之相似.雏鸡NK细胞活性、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以及cGMP/cAMP比值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注射生理盐水对照雏鸡(P<0.05或P<0.01),且0.4 mL/只组高于0.2 mL/只组.上述结果表明.淫蜂佐刺能增强实验动物非特异免疫功能,并拮抗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对免疫系统未成熟的幼龄动物作用尤佳.淫蜂佐剂的这种作用,与其用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7.
碱性磷酸酶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是一种非特异性磷酸单酯酶,能催化磷酸单酯的水解反应,产生无机磷酸和相应的醇、酚或糖,也能催化磷酸基团的转移反应。AP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和动物体内,在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并广泛应用于诊断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领域。作者对碱性磷酸酶的研究历史、催化作用机制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8.
鹦鹉血清非特异性凝集因子消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检验检疫部门在工作中发现鹦鹉血清中存在非特异性凝集因子,严重影响血凝抑制试验中红细胞被抑制凝集,从而造成试验结果的误判。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试验采用将待检鹦鹉血清用20%鸡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处理15min,可消除全部30份被检血清中的非特异性凝集现象。对除去非特异性凝集因子的血清与未处理血清所做的HI试验的准确率进行比较,差异极显著(t检验P<0.01)。表明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可有效保证鹦鹉血清HI试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9.
在纯化日粮中分别添加0、60、120、180、240和300 mg/kg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饲喂平均体重为(1.12±0.01)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8周,观察饲料中不同浓度谷胱甘肽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和部分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GSH添加量的增加,凡纳滨对虾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值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20~240 mg/kg时达到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饲料中GSH添加量的增加,血清和肝胰腺中的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呈下降趋势,在240 mg/kg组达到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在300 mg/kg组又有所回升。以上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浓度的GSH能有效提高凡纳滨对虾血清和肝胰腺中髓过氧化物酶、溶菌酶和磷酸酶活性,并影响转氨酶的活性,从而激发了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0.
中药产品甙肽对猪高热病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找到一种有效防治猪“高热病”的方法,本研究分别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猪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以及甙肽产品对于预防和治疗猪高热病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中药产品甙肽后,能够显著提高试验组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进一步证明了中药对于预防病毒性疾病可以起到独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