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61.
为评价大蒜素对鲫Carassius auratus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在鲫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50、500mg/kg的大蒜素,并对鲫进行42 d的养殖试验,其中试验的第1~28天饲喂含大蒜素的试验饲料,第29~42天饲喂不含大蒜素的基础饲料。结果表明:与投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相比,添加250 mg/kg剂量的大蒜素能显著提高鲫血清补体C3活力(P0.05),而添加500 mg/kg剂量的大蒜素则能显著抑制鲫血清补体C3、C4活力(P0.05),改投不含大蒜素的基础饲料后,该剂量组C4活性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250、500 mg/kg剂量的大蒜素能显著提高鲫血清、肝胰脏、肾脏和脾脏中溶菌酶(LZM)活力(P0.05),改投不含大蒜素的基础饲料的14 d内,250、500 mg/kg剂量组血清LZM活性及500 mg/kg剂量组肾脏和脾脏LZM活性仍有显著升高(P0.05);添加250 mg/kg剂量的大蒜素能显著提高肝胰脏和脾脏中一氧化氮(NO)含量(P0.05),添加500 mg/kg大蒜素能显著提高血清和脾脏中NO含量(P0.05),但该剂量显著抑制肝胰脏NO含量(P0.05),250、500 mg/kg剂量组肾脏中NO含量在第42天时均显著高于对照水平(P0.05)。研究表明,鲫基础饲料中大蒜素的适宜添加剂量为250 mg/kg。  相似文献   
62.
两株芽孢杆菌的生长特性及其对仿刺参的益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室前期从大连湾地区健康的仿刺参养殖池塘沉积物中分离出两株芽孢杆菌即B6和B7。首先,通过分析二者的生长特性发现,B6和B7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35℃;最适pH范围为6~8;最适盐度为3%~5%。菌株产酶特性检测结果表明,B6和B7均可产生淀粉酶和蛋白酶,B7产脂肪酶。将两种菌悬液投喂仿刺参后发现,B6和B7可有效提高仿刺参肠道内的消化酶活性以及体腔液中多种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本研究结果表明:B6和B7可作为益生菌剂的基础菌株添加至仿刺参生长环境中,并且对仿刺参的消化及免疫功能具有正向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63.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how Jerusalem artichoke powder (JAP) affected the growth, immunity, and gut microbiota of the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 Animals were fed diets containing antibiotic (1 ppm) or five levels of JAP (0, 2.5, 5, 10, and 15 g/kg). After the feeding trial, three sea cucumbers were sampled per tank to assay for immunity and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of 2.5 g/kg JAP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growth rate and phenoloxidase activity of sea cucumbers. The diet containing 5 g/kg of JAP increased the survival rate and phagocytic activity, and the diet containing 15 g/kg of JAP increased the growth rate and total coelomocyte count of sea cucumbers. Moreover, exposure to antibiotics significantly changed the microbiota of sea cucumbers, while the JAP supplementation stimulated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biota communities, which could be more homogeneous. Supplementing the diets with 15 g/kg of JAP increased the growth of Rhodobacterales, and this may underlie the higher growth rate of sea cucumbers in this treatment. Considered together,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upplementing the diet of sea cucumber with JAP may be beneficial for nonantibiotic farming of sea cucumber.  相似文献   
64.
研究了光合细菌对尖吻鲈(Latescal carifer)的生长、消化酶及血清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把浓度为8×10^8cfu·mL^-1的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e)的液体制剂分别以0.0%(对照组)、0.5%、1.0%和1.5%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0.95±0.25)g的尖吻鲈50d。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及饲料系数在组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蛋白酶、肠淀粉酶及胃淀粉酶在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肠蛋白酶在1.5%组显著低于1.0%组(P〈0.05),但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幽门垂的消化酶在1.5%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在组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该株光合细菌对尖吻鲈的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力没有显著影响,但在1.5%组能显著促进其幽门垂消化酶的活性,在1.0%组显著促进肝蛋白酶及肠和胃淀粉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65.
分别用15.0%(对照组)、30.0%、45.0%、60.0%、75.0% 的菜粕配制5种等氮(粗蛋白质为34.0%)等能(总能为19.2 kJ/g)饲料,饲养吉富罗非鱼幼鱼[初始体质量(4.82±0.46) g]10周,考察饲料中不同菜粕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肝脏组织结构和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随着菜粕水平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60.0%和75.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0% 和45.0% 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处理组之间的肝体比、脏体比和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吉富罗非鱼全鱼营养成分,60.0% 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0%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30.0%(P<0.05),各处理组水分和灰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吉富罗非鱼肝细胞核偏移和空泡变性的数量随着菜粕水平的增加逐渐增加,肝脏组织结构受损程度加剧。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菜粕水平的增加不断升高,且75.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随着菜粕水平的增加而下降,60.0%组最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菜粕的使用量不宜超过45.0%。  相似文献   
66.
为了探讨哈氏仿对虾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及非特异免疫能力。分别于哈氏仿对虾养殖的第0、10、17、21、34、63、77、90 天采集样品,测定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肝胰腺中消化酶(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以及非特异性免疫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哈氏仿对虾肝胰腺中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随生长而发生显著变化。碱性蛋白酶活性在养殖10 天出现微弱的波峰,至17 天降至最低,至90 天达到最大。酸性蛋白酶活性在养殖第0 天未检出,从第10 天开始,持续升高,至63天活性最高。淀粉酶与脂肪酶活性均呈现“波浪式”变化,淀粉酶活性在0天最高,34、77 天出现两个波峰。脂肪酶活性在90 天最低,波峰出现在21、77 天。酸性磷酸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在21 天最低,随后开始上升,分别在77 天与63 天开始下降;碱性磷酸酶活性在17 天最低,63 天最高;可在哈氏仿对虾养殖前期0~21 天(体长小于36.00 mm)与养殖后期(63 天始,体长大于57.85 mm)投喂的饵料中添加适量的免疫增强剂来提高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  相似文献   
67.
分别用软性颗粒饲料(Ⅰ组)和膨化颗粒饲料(Ⅱ组)喂养褐菖鲉幼鱼8周,比较2种饲料对褐菖鲉幼鱼生长、体成分、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Ⅰ组的相对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145.67%和1.77)都显著高于Ⅱ组(分别为110.73%和1.67);Ⅱ组的蛋白质效率(130.90%)显著高于Ⅰ组(119.41%);2组鱼的肥满度和成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Ⅱ组肌肉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75.68%和2.37%)均显著高于Ⅰ组(分别为75.41%和2.05%),而灰分和粗蛋白含量的结果相反;Ⅰ组肠道中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Ⅱ组,Ⅱ组肝和胃的胃蛋白酶活性、胰蛋白酶活性、脂肪酶活性及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Ⅰ组;Ⅱ组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高于Ⅰ组,且差异极显著。软性颗粒饲料对褐菖鲉幼鱼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而膨化颗粒饲料降低了饲料系数,提高了蛋白质效率以及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两者对肌肉营养成分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8.
以表达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编码harpin广谱抗性激发子的hrf1基因的转基因系为材料,在温室和田间病圃鉴定它们对稻瘟病菌的抗性,分析转基因水稻抗稻瘟病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转hrf1基因水稻对稻瘟病菌ZC3、ZD1和ZG1小种表现高抗,对ZB13表现中抗,表明hrf1基因在水稻中表达可以产生非小种专化抗性。在稻瘟病圃中对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转hrf1基因水稻在T1、T3、T5和T7代对稻瘟病菌都表现很好的抗性,表明转hrf1基因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能稳定遗传。 转hrf1基因抗病水稻中防卫反应基因OsPR1a、OsPR1b、PAL和Chia4a以及正向调控水杨酸介导信号传导的NPR1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强。转基因抗病水稻中硅含量显著提高。Harpin编码基因在水稻中表达,可能通过激发水稻中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提高水稻中硅含量等,从而使水稻产生对稻瘟病菌的广谱抗性。  相似文献   
69.
猪附红细胞体病免疫调节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猪附红细胞体病对仔猪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并筛选有效的免疫调节剂作为辅助治疗药物。【方法】选取20头40日龄个体质量相近、无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健康仔猪,随机分为5组,1~3组为试验组,4组为阳性对照组,5组为阴性对照组。1~4组人工接种附红细胞体菌血5 mL/头,5组同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随后1~3试验组分别给予防风多糖溶液0.1 mL/kg、黄芪多糖注射液0.1 mL/kg和左旋咪唑注射液0.05 mL/kg,阴性和阳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各0.1 mL/kg,连用7 d,分别于第0,4,7,14天自猪前腔静脉采血,测定红细胞感染率、血清溶菌酶活力、淋巴细胞总数、血清总蛋白含量、血清球蛋白含量、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含量。【结果】阳性对照组、防风多糖组、左旋咪唑组和黄芪多糖组的红细胞感染率分别为62.75%,52.25%,51.25%和40.00%。仔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阳性对照组血清总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显著降低,IAP含量显著升高(P0.05),淋巴细胞总数略有下降,血清溶菌酶活力无显著变化(P0.05)。黄芪多糖、左旋咪唑能显著提高感染仔猪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和溶菌酶活力(P0.05),3种免疫调节剂均能显著提高感染仔猪的血清球蛋白含量(P0.05),降低IAP含量(P0.05)。【结论】3种免疫调节剂均能提高感染仔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其中以黄芪多糖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0.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非特异性卵黄抗体(IgY)对雏鸡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IgY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同一批出雏、体重接近的1日龄罗曼褐公雏24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雏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非特异性IgY,试验期6周。每周末称重,在6周龄末从每个重复选取接近该重复平均体重的试验鸡2只屠宰,测定其消化器官的发育、相关免疫指标及肠道微生物数量。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非特异性IgY显著提高了1和5周龄雏鸡体重(P < 0.05);显著提高了雏鸡腺胃重、脾脏重、血清白细胞介素-2、空肠食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P < 0.05);显著提高了盲肠乳酸杆菌数量(P < 0.05)。以上结果表明,雏鸡日粮中添加非特异性IgY可以促进雏鸡的生长和消化器官发育,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