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97篇
  免费   764篇
  国内免费   718篇
林业   741篇
农学   562篇
基础科学   144篇
  2666篇
综合类   3245篇
农作物   569篇
水产渔业   721篇
畜牧兽医   2025篇
园艺   220篇
植物保护   286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429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516篇
  2018年   424篇
  2017年   582篇
  2016年   640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500篇
  2013年   757篇
  2012年   848篇
  2011年   627篇
  2010年   486篇
  2009年   470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498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357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研究不同组合酶菌制剂处理对水稻秸秆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试验共设9个处理组:对照组(CK)、复合酶制剂处理组(C)、果胶酶+漆酶处理组(PL)、复合酶制剂+果胶酶+漆酶处理组(CL)、植物乳酸杆菌处理组(LP)、布氏乳酸杆菌处理组(LB)、植物乳酸杆菌+布氏乳酸杆菌处理组(LPB)、复合酶制剂+果胶酶+漆酶+植物乳酸杆菌(CLP)、复合酶制剂+果胶酶+漆酶+植物乳酸杆菌+布氏乳酸杆菌处理组(CLPB),以水稻秸秆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聚乙烯袋袋装发酵,贮藏45d后取样,利用实验室化学分析和半体内法(insitu)对水稻秸秆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及瘤胃降解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酶制剂处理组(C、PL和CL)pH、乙酸含量、氨态氮/总氮、DM、ADF级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DM、NDF、ADF和纤维素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菌制剂处理组(LP、LB和LPB)pH、氨态氮/总氮、NDF、ADF及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乙酸及DM、纤维素、CP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提高(P<0.05)。(3)与酶制剂、菌制剂及对照组组相比,复合酶菌制剂处理组(CLP和CLPB)pH和纤维素含量最低,乳酸含量及DM保存量最高,NDF、纤维素及CP的瘤胃有效降解率最高。综上所述,复合酶菌制剂组合添加能更好的改善水稻秸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提高其主要营养物质的瘤胃降解率。  相似文献   
992.
文章旨在探讨苜蓿干草切割长度对湖羊增重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60只体重和日龄相近的断奶湖羊,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日粮中的苜蓿干草为自然长度,其余3组分别饲喂切割长度为5、15和25 mm的苜蓿干草,预饲期为10 d,正试期为90 d,在饲喂试验结束前的最后10 d开展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苜蓿干草切割长度对育肥羔羊的干物质采食量具有显著影响,育肥羔羊的干物质采食量随苜蓿干草切割长度的增加而降低。苜蓿干草切割长度对育肥羔羊的平均日增重具有显著影响,以苜蓿切割长度为15 mm具有最大日增重。育肥羔羊的营养物质表观率受苜蓿干草长度的影响显著,日粮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随苜蓿干草切割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育肥羔羊饲料配制过程中,应考虑苜蓿干草的切割长度,本试验中以苜蓿干草切割长度为15 mm具有最佳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93.
为探讨苜蓿干草捆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对含水量为15%、打捆密度为150kg/m3的苜蓿草捆在不同贮藏时间(1、10、30、90、180、360d)营养物质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FV)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中,苜蓿干草的粗蛋白(CP)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与贮藏1d时相比,不同贮藏时间段苜蓿干草的CP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从CP含量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2级。苜蓿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贮藏360d时的NDF含量显著高于贮藏时间在90d之内的NDF含量(P<0.05);从NDF含量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2级下降到3级。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也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贮藏10d之后ADF含量开始显著增加(P<0.05);从ADF含量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4级。贮藏时间在30d以上的苜蓿干草DMI值显著低于贮藏时间在30d之内的DMI值(P<0.05);从DMI值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3级。贮藏时间在90d以上的苜蓿干草DDM值显著低于贮藏时间在90d之内的DDM值(P<0.05);从DDM值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4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苜蓿干草的RFV值显著降低(P<0.05),且在贮藏180~360d的时间段内,RFV值下降幅度较大;从RFV值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2级下降到3级。综合比较,苜蓿干草在贮藏180d之后营养价值大幅度下降,因此,在贮藏180d之内出售或者饲喂家畜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994.
试验旨在研究一种新型缓释尿素替代日粮中部分豆粕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8头健康、体重相近(315±5)kg、7月龄左右生长期西门塔尔杂交公牛,随机分为豆粕组、缓释尿素组和普通尿素组3组,每组6头牛。豆粕组饲喂含11.12%豆粕(粗蛋白质(CP)为15.51%、干物质(DM)为48.06%)的试验日粮(精粗比4∶6)。按照等能等氮原则,缓释尿素组和普通尿素组饲喂含缓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分别占各自日粮的1.41%和1.15%,即2个试验组分别用缓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替代豆粕组日粮中75%豆粕。预试期14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①各组间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缓释尿素组和普通尿素组的平均日采食量(ADMI)显著低于豆粕组(P<0.05)。②缓释尿素组和普通尿素组的干物质和有机物(OM)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豆粕组(P<0.05);缓释尿素组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普通尿素组(P<0.05),但与豆粕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普通尿素组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最低,豆粕组最高,各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组间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与豆粕组相比,缓释尿素替代日粮中部分豆粕未对肉牛各项血液生化指标产生影响(P>0.05);缓释尿素组的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组(P<0.05)。由上述结果可知,缓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可替代日粮中部分豆粕应用于肉牛生产中,且缓释尿素替代豆粕效果优于普通尿素。  相似文献   
995.
内源脂肪损失(ELF)的研究对于生长猪油脂真消化率的计算和脂肪酸需要量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研究ELF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影响因素、测定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今后ELF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为了高效利用玉米秸秆各部位,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以整株玉米秸秆作为对照,对玉米秸秆不同部位(茎髓、茎皮、苞叶和叶片)的营养成分,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 30、48 h体外消化率、有效能和吨干物质产奶量等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粗脂肪、粗蛋白在叶片中含量最高,茎皮中最低;苞叶中的淀粉、总可消化养分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茎皮中的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的含量最高,苞叶和叶片中含量较低;苞叶的DM (48 h)和NDF (30,48 h)的体外消化率最高,显著高于叶片、茎髓、整株秸秆、茎皮(P<0. 05);苞叶的有效能和吨干物质产奶量显著高于其叶片(P<0. 05),叶片显著高于茎髓、整株秸秆、茎皮(P<0. 05)。综合以上指标比较,玉米秸秆各部位的综合营养价值存在差异,从高到低的顺序为苞叶>叶片>茎髓>整株秸秆>茎皮。  相似文献   
997.
刘燕 《中国饲料》2019,(3):38-40
为研究紫花苜蓿鲜草对肉牛生长性能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设计试验,选择体重相近的肉牛9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1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3组分别在风干物质的基础上添加5%、10%的紫花苜蓿鲜草,预试验10 d,试验期为60 d,在试验期间测定肉牛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试验3组的试验末重、平均日增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3.30%、14.77%(P <0.05),试验2组和3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高于1组(P> 0.05),试验3组的料重比分别较对照组降低7.20%(P <0.05);(2)试验2、3组的粗脂肪、粗灰分、钙、磷的表观消化率均高于1组(P> 0.05);试验3组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3.85%、18.83%、21.03%(P <0.05)。结论,10%紫花苜蓿鲜草可以提高肉牛的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998.
文章旨在研究肉鸡饲粮中植酸酶水平从1000 FTU/kg(行业推荐水平)提高到2500 FTU/kg(超剂量水平)对肉鸡养分回肠表观消化率系数和氮平衡校正表观代谢能值的影响。试验选择360只1日龄雄性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肉鸡。试验1~14 d饲喂基础日粮(前期料),在15~21 d期间饲喂3种日粮,即正对照日粮(不含植酸酶)、负对照日粮(1000 FTU/kg植酸酶),植酸酶组日粮(2500 FTU/kg植酸酶)。负对照组日粮除钙和非植酸磷含量降低1.80 g/kg和1.50 g/kg外,其余营养指标均与正对照组日粮相同。结果显示,正对照组日粮的总能和粗蛋白质回肠表观消化系数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 <0.05)。正对照组日粮中淀粉、钙、磷的回肠表观消化系数与负对照组日粮无显著差异(P> 0.05)。正对照组日粮的氮校正表观代谢能显著低于负对照组日粮(13.34 MJ/kg和14.46 MJ/kg,P <0.05)。负对照组日粮中植酸酶水平从1000 FTU/kg升高至2500 FTU/kg,导致总能和粗蛋白质回肠表观消化系数分别升高2.5%和7.1%(P <0.05),且磷有显著升高的趋势(10.4%,P=0.08)。此外,负对照组日粮中植酸酶水平从1000 FTU/kg升高至2500 FTU/kg时对淀粉回肠表观消化系数和日粮的氮校正表观代谢能值无显著影响(P> 0.05)。综上所述,日粮超剂量植酸酶水平(≥2500 FTU/kg)在改善玉米能量、蛋白质和磷在回肠消化率的效率要优于肉鸡行业推荐水平。  相似文献   
999.
采食量是放牧家畜生产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草地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夏季在甘南夏河分别选取不同生理类群(羔羊、1岁母羊、2岁母羊、3岁母羊、4岁母羊、羯羊和种公羊)的欧拉型、甘加型和乔科型藏羊各4只进行试验。采用二氧化钛指示剂法与粪氮指数法分别测定藏羊排粪量和牧草有机物质消化率,从而计算放牧采食量,并对特征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的平均放牧采食量分别为1031.93、834.59和956.15 g·d-1,乔科型藏羊放牧采食量显著(P<0.05)小于欧拉型和甘加型藏羊。3个类型藏羊的每kg代谢体重采食量和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对夏河天然草地牧草的平均有机物质消化率分别为50.79%、47.22%和55.58%。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的平均排粪量分别为561.26、484.06和466.74 g·d-1,其中欧拉型藏羊的排粪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类型。试验在高寒地区天然草地研究不同类型藏羊的排粪量、有机物质消化率和放牧采食量,旨在为该地区放牧藏羊的科学饲养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水煮和提取处理对中草药干物质消化率和小肠可消化蛋白质的影响,揭示提取过程对营养价值影响的作用机理,对于客观评定中草药提取残渣的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尼龙袋试验分别测定黄芪、麦芽和甘草3种原料及其经水煮和提取处理后产物的瘤胃降解动力学参数,并分别估算其主要养分在瘤胃的有效降解率(effective degradability,ED);采用移动尼龙袋试验分别测定3种原料及其经水煮和提取处理后产物瘤胃未降解干物质(nondegradable dry matte,UDM)和未降解蛋白质(nondegradable protein,UDP)的小肠消化率(intestinal digestibility,Idg),在此基础上分别估算其干物质消化率(dry matter digestibility,DDM)和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intestinal digestible crude protein,IDCP)含量。结果表明:1)3种中草药经水煮和提取处理后产物的EDDM(effective degradability of dry matter)和EDCP(effective degradability of crude protein)均分别显著低于其未处理原料(P<0.05),但EDNDF(effective degradability of NDF)和EDADF(effective degradability of ADF)均分别显著高于其未处理原料(P<0.05);2)3种中草药经水煮和提取处理后产物的IdgUDM(intestinal digestibility of UDM)和IdgUDP(intestinal digestibility of UDP)均显著高于其未处理原料(P<0.05);3)水煮处理显著提高了3种中草药处理后产物的DDM(P<0.05),显著提高了麦芽处理后产物的IDCP和IDCP/CP,提取处理显著提高了麦芽提取残渣的DDM、IDCP和IDCP/CP(P<0.05),显著降低了甘草提取残渣的IDCP和IDCP/CP和黄芪的IDCP(P<0.05)。在无特殊需求时完全没有必要对饲料进行水煮处理;麦芽提取残渣具有作为优质精饲料的营养潜力;黄芪和甘草提取残渣具有作为优质粗饲料的营养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