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5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9 毫秒
21.
根据羊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羊附红细胞体的PCR诊断方法.该方法能扩增羊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片段,对大肠杆菌、羊无形体、羊源支原体、猪附红体和假单孢菌基因组DNA没有扩增出条带,所能检测羊附红细胞体DNA的最低量为1.82 pg/mL.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从重庆市荣昌县采集的110份羊血样进行附红细胞体检测,其中13份羊附红体感染阳性,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高,可用于急性羊附红细胞体病和临床带菌羊的检测.  相似文献   
22.
参考GenBank登录的羊附红细胞体16S rRNA序列设计引物,建立检测羊附红细胞体16S rRNA的特异性PCR方法,对重庆市14个区县山羊进行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市附山羊红细胞体感染率为16.1%;其中1周岁以下羊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为13.9%,低于1周岁以上羊附红细胞体感染率(17.0%).重庆黑山羊、波尔山羊、南江黄羊和板角山羊的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分别为15.9%,16.3%,16.6%和17.6%.  相似文献   
23.
SLC24A5基因影响脊椎动物色素沉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色素广泛分布于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体内并扮演了重要的作用。人类浅色皮肤的色素沉积是由于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小体数量、大小和密度的减少造成的,而黑色素小体变化也导致斑马鱼由灰色突变为金色,这个金色突变位点编码一个推定的阳离子交换体SLC24A5基因,该基因位于黑色素小体或其前体的细胞膜上。人类和斑马鱼在这个基因的序列及功能上有很高的同源性。该基因的多态性主要出现在非洲和东亚人身上。而等位基因固定在欧洲人的身上,这与局部杂和性大量减少和较浅的皮肤色素沉积有关,表明SLC24A5基因在人类色素沉积方面起关键作用。作者总结了SLC24A5基因与黑色素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乌骨绵羊的发现及其分子特征。  相似文献   
24.
为建立羊无浆体病简便快捷的病原学检测方法,论文以马米玲等已建立的边缘无浆体MSP5重组抗原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甘肃省景泰县多地采集的219份田间样品进行羊无浆体ELISA检测,以PCR检测方法进行病原学的检测和验证。同时为进一步验证MSP5基因在边缘无浆体和羊无浆体之间的保守性,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边缘无浆体重组蛋白在45ku处与羊无浆体阳性血清反应,与羊其他病原阳性血清均不反应,表明该重组蛋白适合作为羊无浆体病的诊断抗原。在被检的219份样品中,ELISA方法检测阳性率为34.7%(76/219),PCR方法阳性率为30.6%(67/219),证实该地区存在羊无浆体病,与以往调查结果相比,阳性率有所下降。利用边缘无浆体MSP5重组抗原建立的EIL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检测羊无浆体病,为羊无浆体病的血清学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25.
This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chronobiology and seroprevalence of nasal bot infestation (Oestrus ovis) in Spain and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is disease in caprine herds.

A total of 1590 sera from adult goats were collected at random on 175 farms in southwestern Spain. Sera were tested by ELISA, using crude protein from second stage larvae as antigen. The mean seroprevalence was 46.04% and mean percentage of optical densities was 41.83. These data indicate a high prevalence of this parasite in the investigated areas. The serological survey revealed that goats managed at higher altitudes, at meridians latitudes and on farms with small herds had a smaller probability of infestation. Eighty goat heads, obtained from abattoirs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Spain, were collected and examined for nasal botflies from February to October 2002. O. ovis larval stages were recovered from the nasal-sinus cavities of 23 goats, reaching a prevalence of 34.94%. The mean larval burden was 3.9 larvae per infested head. No first instars were found during February and March, when the second instar reached its larger count. The third instar was observed in very small number during the whole period of study, with one peak occurring in July–August. These data show the existence of a favourable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rval instars of O. ovis in goats that starts in February and finishes in September.  相似文献   

26.
以表达新疆绵羊种布鲁氏菌外膜抗原蛋白OMP36的表达蛋白OMP2b,探索其作为诊断抗原和分子疫苗的可能性。采用PCR扩增技术,从新疆绵羊种布鲁氏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OMP2b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28a(+),构建成重组质粒,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有无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获得长约1 083bp的PCR片段,序列分析结果与已知绵羊种OMP2b同源性达89.72%;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在相对分子量39 ku获得了新疆绵羊种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36的表达蛋白OMP2b基因片段,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表达。  相似文献   
27.
羊痒螨成虫的盐水和吐温萃取物对已经发展到活跃期的痒螨病绵羊有显著的保护效应,通过PCR扩增获得了羊痒螨的cDNA编码免疫原Pso01,试验证实绵羊痒螨保护性抗原的成分复杂。在该病诊断方面,应用改进的ELISA法诊断自然感染的羊痒螨病,其敏感性为93.7%,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在感染后4d受损伤的皮肤中CD4^+和CD45RA^+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并且γδ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CD1b^+显著增加持续了8d。随着绵羊瘁螨cRNA表达文库的建立,为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发抗绵羊瘁螨病的疫苗积累了有价值的资料,从而为应用免疫学方法防控绵羊瘁螨病展示了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28.
野生盘羊与巴什拜羊第二代杂种羔羊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野生盘羊与巴什拜羊第二代杂种羔羊生长发育进行测定,通过对第二代杂种羔羊初生前的生长发育、哺乳期的生长发育测定,并且绘制了累积生长、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曲线图.计算分析生长发育的速度、强度等指标,并与纯巴什拜羔羊比较.测定结果表明:第二代杂种羔羊在胚胎期四肢生长强度比躯体强,这一点继承了盘羊的遗传特性;从初生到断奶期间躯体的生长速度和强度较好,这方面继承了巴什拜羊早期生长发育快的遗传特征,但在体尺指标和外部特征上野生基因占优势,为今后巴什拜羊与野生盘羊杂交改良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分别用绵羊附红细胞体自然感染病羊的全血及分离纯化的绵羊附红细胞体对小白鼠进行攻毒,以建立绵羊附红细胞体人工感染小鼠模型。通过攻毒后症状观察、血液涂片镜检和绵羊附红细胞体特异性PCR检测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各试验组小鼠人工感染后3~6 d,血液中均可检测到绵羊附红细胞体,而对照组小鼠未出现异常症状,且血液附红细胞体检查结果为阴性。该研究成功地构建了绵羊附红细胞体小白鼠感染模型,创建的模型可用于附红细胞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0.
将提取的羊附红细胞体抗原进行SDS-PAGE电泳及免疫印迹分析,并以此抗原为诊断抗原,用ELISA方法对64份羊的血清样本进行了初步检测。结果表明,56kDa和26kDa的羊附红细胞体抗原具有较好的免疫性,而且不与羊附红细胞体阴性血清和羊支原体病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ELISA检测的64份血清样本的阳性率为66.7%,比涂片镜检高22.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