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55篇
  免费   1052篇
  国内免费   1739篇
林业   996篇
农学   2327篇
基础科学   486篇
  1973篇
综合类   6771篇
农作物   1453篇
水产渔业   843篇
畜牧兽医   2645篇
园艺   1138篇
植物保护   814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91篇
  2022年   636篇
  2021年   809篇
  2020年   851篇
  2019年   952篇
  2018年   610篇
  2017年   965篇
  2016年   1044篇
  2015年   886篇
  2014年   1024篇
  2013年   1163篇
  2012年   1282篇
  2011年   1264篇
  2010年   1057篇
  2009年   1021篇
  2008年   943篇
  2007年   852篇
  2006年   723篇
  2005年   560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8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研究湿地松优良半同胞家系保护酶及脂质过氧化作用对水分逆境的生理响应,采用盆栽试验和吸光度测定结合的方法,以普通湿地松种子为对照(CK),测定了七个湿地松半同胞家系在正常水分状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弱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 ̄60%)、中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5% ̄40%)和强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0% ̄25%)条件下的SOD、CAT、AsA、MDA的含量和-O2产生速率,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不同水分梯度还是不同家系水平,SOD、CAT、AsA活性和MDA含量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家系水平间-O2产生速率有显著差异,不同水分梯度间-O2产生速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SOD活性和MDA含量增加,二者呈显著线性关系;在水分胁迫初期,CAT活性缓慢增加,至水分胁迫后期,CAT活性增加较快;在水分胁迫初期,AsA活性缓慢增加,至胁迫中期,AsA活性上升较快并达到极大值,至胁迫后期,AsA活性急剧下降;在水分胁迫初期-O2产生速率缓慢下降,至胁迫中期下降幅度较大,至胁迫后期的严重水分胁迫时-O2产生速率略有上升,但此时还未达到胁迫初期的水平。表明在干旱逆境条件下,湿地松各家系体内的SOD、CAT和AsA协调正常运行,清除体内产生的MDA和活性氧等有害物质,避免活性氧和MDA的大量积累,维护其细胞功能性的完整,保护湿地松各家系生理代谢活动不受干扰而能正常生长发育,使其免受伤害。而湿地松半同胞家系与CK的SOD、CAT、AsA、MDA、-O2产生速率在品种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湿地松半同胞家系在水分胁迫下的保护酶也没有显著的保护优势。  相似文献   
992.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 ,研究了酸雨对大豆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pH3.0酸雨严重抑制大豆幼苗根系生长 ,损伤生理机能 ;La -Gly浸种的大豆植株 ,根系受酸雨的胁迫减轻 ,这同La -Gly稳定质膜结构和保护酶 (CAT,POD)功能 ,降低丙二醛 (MDA)含量 ,提高根系活力 ,促进根系生长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3.
外源脯氨酸对盐胁迫下大豆愈伤组织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豆小真叶愈伤组织分别在NaCl浓度为 0 % (CK)、 0 4 %、 0 8%、 1 2 %、 1 6 %及在各盐浓度中加脯氨酸(0 8mmol/L)的培养基中分别进行 2 4、 4 8、 72h培养 ,测定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愈伤组织在0 4 %、 0 8%、 1 2 %的不同盐浓度培养条件下 ,蛋白质含量都比对照增高 ,并有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外源脯氨酸可提高盐胁迫下大豆愈伤组织的蛋白质含量 ,盐浓度 0 4 %培养 2 4h最明显 ,盐浓度增至 0 8%和 1 2 % ,产生此作用的培养时间相应延长 ,效果相应减弱。  相似文献   
994.
证明了应变能函数的客观性意味着Cauchy应力张量的对称性,以及Cauchy应力张量的客观性将包含应变能函数的客观性,从而也导致Cauchy应力张量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995.
通过施用茶氨酸来减轻低钾胁迫对烟草幼苗的毒害,并从抗氧化系统、钾离子含量及相关基因来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低钾胁迫下,0.1和0.2 mmol·L-1茶氨酸均能促进烟苗根长、鲜重及叶绿素含量的显著增加;外源茶氨酸预处理不仅能显著提高低钾胁迫下烟草幼苗脯氨酸、谷胱甘肽(GSH)含量,还能增强烟草幼苗抗坏血酸还原酶(APX)、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此外,茶氨酸还能促进烟草幼苗对钾离子的吸收。半定量PCR结果表明,茶氨酸预处理可以诱导低钾胁迫下烟草幼苗Nt LKS1、Nt KC和Nt KT1上调。综上,茶氨酸缓解烟草幼苗低钾胁迫是通过激发植物体抗氧化系统、促进钾离子的吸收及相关基因上调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996.
水分胁迫对4种牧草苗期的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法对不同水分胁迫下4种牧草幼苗期的形态及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种牧草幼苗的株高、茎粗、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均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呈下降趋势;而根冠比、叶片水分饱和亏缺、游离脯氨酸均呈上升趋势.综合评价4种牧草苗期抗旱性强弱的顺序为:蒙古冰草>扁穗冰草>沙生冰草>羊草.  相似文献   
997.
水稻基因型94D-64是比较特殊的基因型,这是因为随着Pi浓度增加,根部和地上部As的浓度变化模式截然不同。随着Pi处理浓度的增加,水稻(Oryza sativaL.)基因型(94D-64)地下部As浓度降低,而地上部As浓度增加,为此采用水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水稻94D-64根部和地上部各种生理指标的应答模式是否与组织As浓度密切相关。将水稻幼苗在4个Pi(10、50、150和450μmol·L~(-1)KH_2PO_4)浓度和10μmol·L~(-1)Na_3AsO_4处理11d,结果表明,随着Pi浓度的增加,(1)根部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降低,而地上部MDA含量则增加;(2)根部K和As的外渗降低;(3)地上部非蛋白巯基(Non-protein-thiols,NPT)和CAT含量亦降低。这些指标与根部As浓度降低而地上部As浓度增加的现象相吻合,说明植物具有良好的抵御重金属伤害的应答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998.
钙胁迫对不同基因型花生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砂培方法,在高钙200m g/L和低钙40m g/L处理条件下,对12个不同基因型花生品种的根系、植株生长和产量进行观察测定,筛选出耐低钙胁迫的花生品种。结果表明,与高钙处理相比,钙胁迫条件下,大部分花生品种的主茎高、干物重、单株果数、主根长、根干重、单株产量等均明显降低,且不同花生品种间降低幅度具有明显差异。初步筛选出两个耐低钙能力较强的花生品种:汕油21和汕油27;花生荚果产量、植株地上部干物重和根干重可作为鉴别花生品种耐低钙能力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99.
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小麦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试验表明 ,小麦孕穗期和抽穗期干旱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与对照相比 ,皖麦 38和皖麦 19分别减产 6 1.95 %、6 0 .89%和 43 .35 %、43 .2 1%。蜡熟期的干旱胁迫对小麦有增产效应 ,2个品种分别比对照增产 7.40 %和 11.34%。  相似文献   
1000.
水稻不同基因型吸收利用土壤钾素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特制的淹水培养装置,选取耐低钾和缺钾敏感的两个水稻基因型,研究它们吸收利用土壤钾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钾条件下,耐性基因型辐简稻地上部生长未受明显抑制,而根干重略有增大.供钾充足时,根际及近根土壤中4种形态钾的亏缺程度都是缺钾敏感基因型81394大于耐低钾基因型辐简稻,这与81394生物量大,需钾量大的遗传特性有关.缺钾条件下,辐简稻距根2 mm内根际土壤易交换态速效钾和可交换态速效钾的平均亏缺率分别为96%和84%,而81394分别为93.7%和66%;在辐简稻近根10 mm土壤中,两形态钾亏缺率仍为83%和84%,而81394分别减小至53%和44%.易释放态缓效钾在两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辐简稻距根3 mm内根际土壤难释放态缓效钾的平均亏缺率为56.6%,显著高于81394.研究发现,辐简稻根际土壤pH的降低程度大于81394,这可能是辐简稻根系适应低钾胁迫分泌更多质子的结果及促进难释放态缓效钾向速效态钾转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