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37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2篇
  13篇
综合类   180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6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Sheep can be vectors for the long‐distance dispersal of weeds when seed becomes attached and retained in wool or survives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an appropriate quarantine period for sheep that minimized the risk of the long‐distance dispersal of the seeds of branched broomrape (Orobanche ramosa L. subsp. mutelii [F.W. Shultz] Cout.), a parasitic weed. Experiments with penned sheep found that the seeds that were placed on the soil surface adhered to the wool on the thigh and belly of the sheep, with most of the seeds attaching to the feet. Most of the seeds that were applied to the belly and thigh wool detached within 2 days, although a small proportion was present after 7 days. The seeds that were introduced to the digestive tract via drenching had a peak voidance 2 days later and no seed was detected on Day 8. It is suggested that a 7 day quarantine period for sheep would be sufficien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isk of the internal transport of seed to acceptable levels, but a small risk of the external transport of seed on the fleece remains.  相似文献   
92.
食线虫真菌蠕虫埃斯特菌对植物寄生线虫的侵染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食线虫真菌蠕虫埃斯特菌Esteya vermicola菌株NKF 13222的生防应用价值,采用2%水琼脂培养基平板接种法测定了该菌株对7种植物寄生线虫的诱引、黏附和侵染能力,并比较了其对不同线虫的侵染特性.结果显示,该菌株的菌丝对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腐烂茎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均有诱引作用,而对南方根结线虫、禾谷孢囊线虫和穿刺短体线虫无诱引作用;菌株的粘性分生孢子对有诱引现象的4种线虫都能黏附,接种24 h后的黏附率达到82%~99%,对无诱引现象的3种线虫不能黏附;粘性分生孢子黏附虫体后对不同线虫的侵染力存在差异,接种7 d后的松材线虫死亡率可达98%,而拟松材线虫、腐烂茎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死亡率分别为43%、35%和9%.表明蠕虫埃斯特菌不仅是松材线虫的强内寄生真菌,而且对其它重要植物寄生线虫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3.
猪传染性胃肠炎临床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腹泻、呕吐和脱水为特征,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病,对哺乳仔猪的危害最严重.然而以腹泻为主症的还有猪痢疾、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梭菌性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仔猪副伤寒等7种疫病,为了更有效地防控猪传染性胃肠炎,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论文阐述了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其他7种腹泻疫病的临床症状的区别及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要点.  相似文献   
94.
应用pRc/CMV2真核质粒骨架,先后插入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基因AD抗原位点片段和乳酸杆菌复制子基因Rep.8014,构建了pRc/CMV2-SAD-Rep.8014真核表达穿梭质粒。将其转染PK-15细胞,RT-PCR检测到S基因A D抗原位点的mRNA表达。随后,将pRc/CMV2-SAD-Rep.8014质粒电转化猪源的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SW1株,成功构建了以乳酸杆菌为载体的带有TGEV S基因AD抗原位点的DNA疫苗株L.acidophilusTGES-1。本研究结合了乳酸杆菌胃肠道常在共生菌的优势和TGE呈现肠道局部发病的特点,达到益生性与免疫预防的双重功效,对乳酸杆菌口服DNA疫苗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5.
[目的]通过研究设施条件下人工释放丽蚜小蜂与黄板联合使用对番茄上烟粉虱的控制作用,探讨设施农业烟粉虱的生物防治技术.[方法]每株烟粉虱成虫不超过3头,若虫不超过2头左右释放,每5-7 d释放一次,连续释放5次,每次5 000头/667 m2.[结果]丽蚜小蜂平均出蜂率均在84.5;以上,最高寄生率达73;.从起始释放到其建立种群历时约35 d,约两个月后控制烟粉虱种群.丽蚜小蜂在番茄上的分布调查表明:垂直方向上,在番茄生长旺盛期,丽蚜小蜂主要分布于植株的中下部;而当番茄生长中后期,丽蚜小蜂随着烟粉虱分布的上移逐渐分布于植株中上部;水平分布由东向西(棚室进门向内)依次表现为高→低→高→低→高的规律性.[结论]人工释放丽蚜小蜂为主结合黄板诱杀对番茄上烟粉虱防治效果显著.黄板可有效地降低烟粉虱成虫数量而对丽蚜小蜂的诱杀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96.
太谷县玉米田植物寄生线虫种类及垂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宇  高俊明  李红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0):51-54,96
对山西省太谷县玉米田植物寄生线虫种类及分布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从126份土壤样品中共鉴定出4个属5个种的植物寄生线虫,分别为米卡垫刃线虫(Miculenchus sp),马舒德矮化线虫(Tmashhoodi),燕麦真滑刃线虫(A avenae),普通丝尾线虫(F vulgaris)和裂片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spar-sus),其中,马舒德矮化线虫和普通丝尾线虫为山西省新记录种。这些线虫在0~50 cm土层内均有分布,但不同种类的线虫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有不同的趋向性。裂片真滑刃线虫在10~20 cm土层中最多;马舒德矮化线虫主要聚集于0~10 cm的表层土壤中;米卡垫刃线虫在各土层中分布较均匀,40~50 cm土层中稍多;普通丝尾线虫主要分布于0~20 cm土层中;燕麦真滑刃线虫在30~40 cm土层中分布最多。总的来说,玉米根际线虫主要集中于10~20 cm土层中,占0~50 cm土层线虫总数的22.9%。  相似文献   
97.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消化道传染病,该病的流行给养猪业,特别是集约化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8.
郭宁  石洁 《玉米科学》2012,20(6):132-136
对我国北部及中东部9省(直辖市)的57市(县)采集玉米根际土壤样品,从92份土样中共分离到17属植物寄生线虫,即垫刃属(Tylenchus)、丝尾垫刃属(Filenchus)、杆垫刃属(Rhabdotylenchus)、平滑垫刃属(Psilenchus)、叉针属(Boleodorus)、巴兹尔属(Basiria)、矮化属(Tylenchorhynchus)、短体属(Pratylenchus)、小环属(Criconemella)、茎属(Ditylenchus)、纽带属(Hoplolaimus)、盾属(Scutellonema)、盘旋属(Rotylenchus)、螺旋属(Helicotylenchus)、拟盘旋属(Pararotylenchus)、真滑刃属(Aphelenchus)、滑刃属(Aphelenchoides)。其中,矮化属线虫分布较广,占样本总数的58.70%;螺旋属线虫的相对丰度最大,占线虫总数的47.53%,这两属线虫为玉米根际土壤中的优势属。对不同地区线虫种群进行分析得出,螺旋属线虫为山东、安徽、江苏及河南省的优势属,矮化属线虫为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和河北省(市)的优势属,垫刃属线虫是吉林省的优势属,短体属线虫为辽宁和河南两省的优势属。  相似文献   
99.
白蜡窄吉丁综合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蜡窄吉丁是一种入侵性害虫,寄生树种多、隐蔽性强、危害大。详细叙述白蜡窄吉丁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及其综合防控方法。其中,防控方法主要包括生态控制、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特别是对其天敌寄生蜂的分布与控制作用评价、优势天敌的空间分布、繁殖与释放利用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斑潜蝇寄生蜂的研究情况,对国内斑潜蝇寄生蜂的种类、生物学、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解决生产上斑潜蝇的危害以及我国斑潜蝇的持续控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