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4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林业   134篇
农学   390篇
基础科学   78篇
  286篇
综合类   1817篇
农作物   227篇
水产渔业   101篇
畜牧兽医   434篇
园艺   907篇
植物保护   28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399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为了解卵叶青藓可能具有的化感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以卵叶青藓配子体水提取液为处理液,以玉米种子为受试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浓度梯度卵叶青藓水提液对受试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初步阐明卵叶青藓可能具有的化感潜能.结果表明:卵叶青藓配子体水提液对玉米种子发芽率有较大影响,且总体趋势表现为提取液浓度愈高,对其种子萌发率影响愈大,处理组玉米种子萌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卵叶青藓水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在对苗高与根长的抑制方面.随着水提液浓度的增高,玉米幼苗根长逐渐变短,在80 mg/mL处理下达到最短,且与对照间差异显著(p<0.05);对玉米幼苗根部发育状况有较强的影响,即随着水提液浓度的提高,生根数目逐步减少,直至浓度为80 mg/mL时达到最少.实验中,玉米幼苗鲜重及干重均随着提取液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尤其是幼苗于重,在提取液浓度达到40 mg/mL时达到最小.随卵叶青藓提取液浓度不断增高,玉米幼苗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逐步下降,均在80 mg/mL时达到最低,而叶绿素b在5 mg/mL时反而略高于对照组,在10 mg/mL时达到最低.上述结果表明,卵叶青藓具有一定的化感潜能.  相似文献   
82.
以北柴胡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以0.5%、1.0%、1.5%和2.0%的酵母浸膏液对北柴胡种子进行浸种,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测定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探讨酵母浸膏液对北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含水量的测定采用烘干减重法,体积的测定采用排水法,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G 250染色法,氨基酸含量的测定采用茚三酮显色法;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北柴胡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种子内含水量的变化和其体积的变化呈一定的相关性,都是呈先下降后上升再缓慢增加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蛋白质含量整体呈先急剧下降后上升再缓慢下降的趋势;氨基酸含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合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酵母浸膏液浸种对北柴胡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1.0%酵母浸膏液浸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3.
以狭叶红景天种子、榆荞种子、樱桃番茄种子、意大利耐抽薹生菜种子和新牛角椒种子为受试材料,研究了狭叶红景天果皮水提液对5种植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狭叶红景天果皮水提液对5种植物种子的萌发、胚根及幼苗生长均表现出不同的化感作用影响.其中,对狭叶红景天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都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处理浓度增高,抑制作用表现越强,但对幼苗的生长却表现出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其中以0.02 g/mL的水浸液处理的狭叶红景天幼苗生长速度最快;对榆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而对胚根生长却表现抑制作用,并随着处理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也越强;对樱桃番茄和意大利耐抽薹生菜种子的萌发和胚根生长也都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樱桃番茄幼苗的生长影响与榆荞的一致,对意大利耐抽薹生菜幼苗的生长影响与狭叶红景天植物一致;对新牛角椒种子萌发的影响与榆荞种子相同,对其胚根和幼苗生长影响都表现为促进作用,但也存在随着处理浓度增高,其产生的促进生长作用逐渐减弱的现象.  相似文献   
84.
‘秦椒1号’辣椒是以自交系‘R9816-2-1-3’为母本,‘Z97-2-7-4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一代杂种。果实长灯笼形,表面微皱,果长17.1 cm,果肩宽4.7 cm,果肉厚3.1 mm,单果质量73.5 g,商品性好,品质佳,平均产量45 062.6 kg·hm-2。高抗病毒病、青枯病和疫病。  相似文献   
85.
本文旨在比较研究毛茛科植物提取物、莫能霉素和苹果酸对小麦粉的肉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效果。试验采用体外产气量法进行。瘤胃液供体动物为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黄牛,发酵底物为小麦粉。试验设3个处理组:毛茛科植物提取物组(200mg/L)、莫能霉素组(5mg/L)和苹果酸组(10mmol/L),对照组不添加调控剂。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之间小麦粉DM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6),活体外24h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产气速率和产气延滞期差异极显著(P<0.01)。植物提取物处理组能明显提高发酵液pH,而莫能霉素和苹果酸处理组导致发酵液pH下降(P<0.05),不同处理组间各发酵时间点的发酵液中乳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较低。各处理组之间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各种挥发性脂肪酸的摩尔百分比例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中3个处理组均能明显改变小麦粉的体外发酵。与莫能霉素相比,提取物能明显提高小麦粉体外发酵液pH,增加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改变各种挥发性脂肪酸的摩尔百分比例,而苹果酸处理对小麦粉体外发酵的调控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86.
为实现用机器取代人工对牛角椒进行大小分级,针对牛角椒的外形近似弧的特点,设计一个基于图像处理的牛角椒大小分选系统。研究选取100个某一品种的牛角椒,首先对牛角椒进行拍摄,然后将拍摄的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提取辣椒边缘,并去除辣椒柄,最后对去柄后的边缘通过最小外接矩形的方法得到矩形的4个顶点坐标,再选取1个牛角椒中点,计算出牛角椒的弧形长度。将牛角椒的系统检测大小与实际大小进行比较,系统检测的辣椒分级正确率为95%,研究结果为牛角椒大小自动分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7.
郭书君  李丽  梅树立 《农业机械学报》2017,48(S1):147-152, 165
植物叶片图像的采集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或成像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夜间,采集到的图像大多带有椒盐噪声,造成图像质量下降。很多植物叶片含有丰富的叶脉,被噪声污染不利于后续的表型分析、图像分割等。椒盐噪声密度较小时,中值滤波降噪效果较好,但在噪声污染严重时滤波方法也无法有效去噪。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概率PCA的图像修复模型。一幅光滑的不含噪图像通常可认为服从高斯分布,概率PCA能有效地提取描述这幅图像中的主要信息,通过估计模型参数重构因噪声引起的数据缺失,从而达到图像修复的目的。但是当噪声的缺失像素点聚集在叶脉上时,直接用概率PCA修复会出现明显的边界效应,因此本文先基于树的叶脉进行追踪,再对叶脉进行概率PCA修复,然后再基于整幅图像利用概率PCA模型修复,迭代次数根据修复后图像的PSNR值自适应地选择。为了验证所提出的模型的修复性能,进行了与常用滤波方法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去噪后的图像PSNR值比使用均值滤波高出6dB左右,比使用维纳滤波高出9dB左右,比使用高斯滤波高出7dB左右,比使用中值滤波高出1dB左右,并且在结构相似性上采用本文算法去噪后的图像与原始图像的相似度最高。因此,将概率PCA模型应用于植物叶片彩色图像修复是可行的、有效的,为其后续的图像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8.
在旱作梯田上,田面和地坎的主体蒸发效应,使靠近田埂的农作物因土壤水分不足而生长受抑的现象普遍存在。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利用植物群落中物种在自然资源利用上的时空异质性,配置以泡桐作建群种、以紫穗槐为附属种的主防风林带和以山楂或紫穗槐组成为副防风林带,可充分占有生态位,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在中沟流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旱作梯田上配置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网,可显著降低于热风危害,提高光能利用率13.1%。提高土壤(0~80cm)含水量11%,减少梯田埂坎冲蚀量87.5%,使土地生产率由2400元/hm2提高到4725元/hm2。  相似文献   
89.
银杏叶提取物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为使银杏叶提取物能在食品领域得到充分有价值的应用,探索采用微胶囊技术来解决银杏类黄酮难溶于水及强烈苦味的问题。本研究选用阿拉伯胶和β-环状糊精作为银杏黄酮微胶囊壁材,通过喷雾干燥进行微胶囊化。结果表明:选用阿拉伯胶和β-环状糊精(1∶1)作为银杏黄酮的微胶囊壁材,能达到较好的微胶囊化效果,且芯材与壁材的最佳配比为0.1 g/g。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料固形物浓度为25%,进风温度为180℃,进料速度为35 mL/min。产品微胶囊化效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0.
以 4个辣椒品种为材料 ,探讨飞船搭载对辣椒种子发芽力、植株生长特性、果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飞船搭载对辣椒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有一定的影响 ,这种影响随材料而异 ;搭载种子平均初花期较对照提早 0 2~ 3 2d ,且株间变异增加 ,植株有矮化的趋势 ;第 1花序节位也呈降低态势 ,结果能力有所提高 ,但果实长度、直径和平均单果重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