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04篇
畜牧兽医   21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益生菌制剂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制剂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48头平均体重为(6.39±0.42)kg的(21±2)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性别、体重和窝源基本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2组为益生菌组,每kg基础饲粮中添加1×109 CFU活菌.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益生菌制剂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并显著降低料重比和腹泻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益生菌制剂可以显著提高仔猪断奶后第7天血清白介素-1β水平,显著提高断奶后第21天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回肠黏膜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含量(P<0.05),空肠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含量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粪便免疫球蛋白A含量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及CD4+/CD8+无显著差异(P>0.05).由结果可知,益生菌制剂可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增强早期断奶仔猪的免疫力,有效缓解早期断奶应激引起的仔猪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32.
本文就微生态制剂在海参养殖中的应用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3.
34.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集约化养殖成为主流趋势,抗生素的缺失往往会给养殖者带来巨大损失。但是,长期以来,抗生素滥用导致的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日益严峻。随着我国2020年饲料添加剂类的抗生素的禁用,寻找高速、有效的抗生素替代品成为养殖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涌现出的各种饲料添加剂,如酸化剂、微生态制剂、酶制剂、植物提取物、抗菌肽等均表现出良好的杀菌、抑菌、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免疫力的效果,为抗生素替代提供了解决思路。文章对近年来一些抗生素替代品在生猪养殖方面的研究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为替抗用饲料添加剂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本试验旨在研究4种不同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薯渣与大豆秸秆混贮发酵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密封塑料桶进行混贮,将薯渣与大豆秸秆按照1∶3的重量比混合,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设置对照组(不含微生物制剂)及试验1、2、3和4组(分别添加微生物制剂1、2、3、4),每组3个重复。贮存60 d后取样分析,采用实验室化学分析法测定混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采用半体内法测定48 h瘤胃降解率,同时进行有氧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1)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感官评定结果无明显差异,均为一级优良。2)经发酵品质的分析测定,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混贮饲料发酵品质均得到改善,以试验2组的pH最低(P<0.01),乳酸含量最高(P<0.01),氨态氮/总氮最低(P>0.05)。3)除试验4组外,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干物质损失率(DML)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粗蛋白质(CP)含量提高(P>0.05),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有氧稳定性较对照组均得到提高,其中以试验2组的效果最好(P<0.01),其次是试验1组(P<0.01)、试验3组(P<0.01)和试验4组(P<0.05)。5)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干物质(DM)48h瘤胃降解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P瘤胃降解率(P<0.05)、NDF瘤胃降解率(P<0.01)与对照组相比均以试验2组最高,且试验2组的ADF瘤胃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淀粉瘤胃降解率较对照组均得到提高,试验2组的淀粉瘤胃降解率较对照组提高3.34%(P<0.01)。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经发酵处理后,薯渣混贮饲料质地松软,呈酸香味,无黏手现象,试验2组对薯渣与大豆秸秆混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6.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对奶牛的生产性能有很大影响,使用益生菌来稳定奶牛分娩后-产奶过渡期瘤胃pH可以减轻这种代谢紊乱的症状。因此,本试验选择了体重(741±55)kg,产奶期在(212±19.5)d的奶牛4头,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共4种日粮: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1组为日粮添加0.5 g/d米曲菌,处理2组为日粮添加2.5 g/d米曲菌,处理3组为日粮添加2 g/d粪肠球菌和酿酒酵母菌的混合物。每组经过3 w的适应期、4 d酸中毒期以及3 d恢复期。结果显示:瘤胃最大pH范围在5.6~6.0,占比最高,与适应期和中毒期的结果相似。中毒期间,其他pH范围表现为显著差异(P <0.05)。中毒期,处理3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瘤胃pH(P <0.05),同时处理3组瘤胃pH在5.6~6.0的占比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日粮添加2.5 g/d米曲菌显著降低了产奶量(P <0.05)。奶牛遭受瘤胃酸中毒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丙酸、丁酸和戊酸含量显著升高(P <0.05),而乙酸、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显著降低(P <0.05)。除了处理3组外,其他组瘤胃乳酸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 <0.05)。饲喂12 d后,处理3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P <0.05)。瘤胃白球菌和大肠杆菌含量在饲喂2 h后显著升高(P <0.05),之后在6 h达到稳定。结论 :粪肠球菌和酿酒酵母菌复合物可以缓解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症状,米曲菌可以调控瘤胃pH,但高剂量米曲菌添加水平对瘤胃pH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7.
38.
为探讨复合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血清中钙(Ca)、磷(P)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39周龄产蛋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1组饲喂基础日粮为对照组,2、3、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1.5%、2.0%复合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预试期为7 d,试验期28 d。试验期间测定蛋鸡生产性能,在试验后的1、14、28 d测定血清中Ca、P的含量。结果表明:(1)试验2、3组产蛋率和平均蛋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3.79%、4.56%和12.81%、13.52%(P <0.05),试验2、3组的料蛋比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1.86%、15.42%(P> 0.05),试验2、3、4组商品合格率和日均采食量均高于1组(P> 0.05)。(2)在试验后的14、28 d,试验2、3组血清中Ca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8.78%、20.17%、6.69%、11.15%(P <0.05),在试验后的1、14、28 d,试验2、3、4组血清中P的含量均高于1组(P>0.05)。综上所述,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5%复合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可以提高蛋鸡生产性能及血清中Ca、P含量。  相似文献   
39.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gut microbial diversity in weaning swine after administering feed supplemented with probiotic bacteria that specifically inhibit the activity of quorum molecules. Initially, the universal quorum molecule autoinducer‐2 (AI‐2) bioassa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I‐2 activity was profoundly inhibited in 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EHEC) O157:H7 in the presence of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strain 30SC cell extract, although the growth of EHEC was not affected. Based on plate counting results, bacterial community analysis revealed a specific reduction in coliform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whereas the population of lactobacilli increased in weaning swine in in vivo trials. Supplementation with L. acidophilus strain 30SC did not affect the counts of other communities, such as total aerobes and yeast/mold. In addition, PCR‐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16S rRNA gene products after administering L. acidophilus strain 30SC. Selected bands were sequenced, and most of them were identified as uncultured bacterium clones or a Lactobacillus‐ and Bifidobacterium‐specific community. Therefore,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quorum‐quenching probiotic bacteria can significantly modulate the gut microbiota of swine and these beneficial effects can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performance and health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of weaning pigs.  相似文献   
40.
瘤胃源益生菌对小鼠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对筛选出的6种瘤胃源益生菌进行小鼠试验,以期为其在畜禽养殖业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选取5周龄雄性昆明小鼠56只,随机分为7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解淀粉芽孢杆菌Lw-J21组、枯草芽孢杆菌Lw-K16组、乳酸菌Lw-R35组、产蛋白酶菌Lw-D48组、产纤维素酶菌Lw-X21组和酵母菌Lw-JM70组,试验组每天以0.2 mL/10 g体重剂量连续灌胃42 d,对照组灌喂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并分析灌胃不同益生菌对小鼠体重、肠道菌群数量、脂肪积累量、免疫器官指数和血糖降解能力等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解淀粉芽孢杆菌Lw-J21和产纤维素酶菌Lw-X21组小鼠体重增加明显(P>0.05),同时可显著减少小鼠体内的脂肪积累(P<0.05)。乳酸菌Lw-R35和产纤维素酶菌Lw-X21组小鼠肠道中的乳酸菌和总厌氧菌数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多(P<0.05;P<0.01)。各益生菌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P<0.01),且可不同程度提高小鼠血糖的调节能力。综上所述,用筛选出的6种天然益生菌饲喂小鼠可改善其肠道微生态环境、免疫器官指数和血糖调节能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