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0篇
农学   10篇
  5篇
综合类   11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阐述了河西绒山羊不同生产区育种核心群和生产群的各项生产性能,并对各生产性能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河西绒山羊作为一个原始古老的品种,应加大该品种的选育幅度,进一步提高其生产性能,保护好该品种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62.
Izumol is a novel member of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locating on sperm, and is indispensable for sperm-egg fusion. According to its immunoglobulin-like domain in the extracellular region, Izumol was fractionated into 6 fragments (F0-F5) which were ligated with pGEX-4Tl to construct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s pGEX-Fn. The recombinant plasmids were transformed into Escherichia coli BL21 (DE3) and the GST-Fn fusion proteins were expressed successfully by induction with IPTG. GST-FO, a recombinant fusion protein of GST with the full length of extracellular region of mature cashmere goat Izumol, was purified by polyacrylamide gel slicing method and was used as an antigen to immunize the Kunming mouse to generate anti-GST-Izumo1 ascetic polyclonal antibody with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SI80 cells. Subsequently, the anti-GST-Izumol polyclonal antibody was purified with miscellaneous antigen by glutaraldehyde cross-linking method.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urified ascetic polyclonal antibody had high affinity to all 6 GST-Izumo1 fragment fusion proteins.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with this antibody displayed that the cashmere goat Izumol proteins were at the equatorial segment of sperm head surfac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polyclonal antibody has high specificity and lays the foundations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 Izumol in cashmere goat testis and binding abilities of each extra-membrane fragment of Izumol to the egg surface.  相似文献   
63.
辽宁绒山羊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取高质量的卵泡卵母细胞,提高绒山羊体外胚胎生产的效率,采用切割法与抽吸法采集卵泡卵母细胞,并对获得的可用卵母细胞进行了体外成熟培养,表明结果:切割法获得的可用卵母细胞较多,明显增加了用于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数。在温度37.0、38.0、39.0℃条件下对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成熟率分别为67.74%、72.00%、75.38%,表明39.0℃适合辽宁绒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在温度39.0℃条件下用10%胎牛血清(FCS)的TCM-199培养液培养卵母细胞的成熟率为78.57%,而在10g/LBSA的TCM-199培养液中培养卵母细胞的成熟率为74.07%,二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4.
蛋白水平对舍饲辽宁绒山羊产绒性能及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舍饲辽宁绒山羊对蛋白质的营养需要,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选取辽宁绒山羊2周岁母羊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研究日粮不同蛋白水平(9.26%、10.06%、11.02%)对辽宁绒山羊产绒性能及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蛋白水平对辽宁绒山羊产绒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蛋白水平达到9.26%时,就能满足辽宁绒山羊山羊绒生长需要,日粮蛋白水平为10.06%,产绒量最高,为453.2 g,羊绒长度和绒层厚度也最高,羊绒细度最细,分别为5.72,5.31 cm和15.26μm,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能是由于绒山羊个体间差异所致;日粮蛋白水平11.02%组,尿氮、可消化氮、沉积氮、氮表观沉积率均最大,分别为3.13,8.07,4.94 g/d和43.94%,均显著高于蛋白水平9.26%组和10.06%组(P0.05),粪氮最小,为3.17 g/d,显著低于其余2组。从氮平衡来看,3组均为正平衡,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山羊绒的生长;日粮蛋白水平对粗纤维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蛋白水平对能量消化代谢无显著影响(P0.05)。配制辽宁绒山羊日粮,粗蛋白水平以11.02%为宜。  相似文献   
65.
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绒山羊初级毛囊体外培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褪黑激素(MT)对绒山羊毛囊体外生长及毛囊形态的影响,采用物理切割法结合胶原酶消化分离绒山羊初级毛囊,并通过设置酶的不同体积分数(0.10%、0.20%、0.25%、0.30%、0.35%、0.40%和0.45%)以及相应的消化时间(100、80、70、60、50、45和35min)确定型胶原酶消化的最佳条件。在初级毛囊体外培养的基础上,添加褪黑激素(300pg/mL)连续培养5d,在显微镜下观察毛囊每天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毛囊分离过程中胶原酶消化的最佳体积分数和时间为0.30%、60 min,褪黑激素对初级毛囊体外生长具有极显著的(P0.01)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6.
毛囊是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独特的可再生器官,其周期性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为了研究毛囊差异基因表达变化情况,文章以内蒙古绒山羊生长期毛囊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方法,检测6~10月皮肤毛囊差异基因表达变化情况,寻找对绒毛生长及质量具有调控作用的特异表达基因。试验发现,多数差异基因分别在初级毛囊(PF)的7、8月份和次级毛囊的(SF)8、9月份表达;在绒毛生长期的相邻月份中,发现FAM83C、LOC102185501、FYCO1、CTTNBP2NL、C6orf132、KRTAP29-1 和 CRYBG3 7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呈现相同的表达趋势,且在次级毛囊上的表达变化均比初级毛囊滞后1个月。综上所述,次级毛囊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将为绒毛周期生长发育和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7.
本试验通过人为控制光照,探讨光照控制和通风设计对绒山羊在非产绒期绒毛生长和羊舍氨气(NH3)浓度的影响,为非产绒期绒山羊高效生态养殖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年龄、体重、胎次相近的56只3~4岁陕北白绒山羊空怀母羊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对照组,采用自然光照,试验羊12只;Ⅱ组为试验组,采用控制光照,试验羊22只;Ⅲ组在同等控制光照条件下,粗饲料饲喂量相同,精料水平饲喂量增加15%,试验羊22只。对照组采用完全自然光照;试验Ⅱ、Ⅲ组每日进行光照7 h(09:30~16:30),其余17 h(16:30~次日09:30)进入光控舍内进行光控处理,并设置不同的通风换气方案,测定试验羊绒毛生长性状和羊舍NH3浓度。结果显示,与Ⅰ组相比,Ⅱ、Ⅲ组试验羊末重和日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略高于Ⅰ组(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组可极显著增加绒毛混合重(P<0.01)、显著提高绒毛比(P<0.05)、极显著增加绒重(P<0.01),分别较Ⅰ组提高了68.40%和78.78%。Ⅱ、Ⅲ组绒毛混合重、绒毛比及绒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光照控制组可极显著增加绒纤维伸直长度(P<0.01),但在控制光照条件下增加精料摄入量对绒纤维伸直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组显著增加了绒纤维细度(P<0.05),但对绒纤维断裂强度无显著影响(P>0.05)。在每日清粪的基础上,在白天非光控时间(09:30~16:30)同时开启4个风机,可有效降低光控羊舍内NH3浓度。结果提示,在绒山羊非产绒期,通过光照控制可增加羊绒产量,但应适当降低日粮中营养素浓度,以保证绒纤维品质。同时,应根据圈舍空间大小,选择合适的风机数量和功率及清粪间隔,以保障圈舍内空气质量和试验羊健康。  相似文献   
6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蛋白水平对辽宁绒山羊产绒性能和营养物质代谢率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取20只1周岁辽宁绒山羊,根据体重分为5组,每组4只。采用3个蛋白水平(7.7%、9.4%和11.2%)和3个代谢能水平(7.6、8.6、9.6 MJ/kg DM),设计5种日粮饲喂绒山羊。结果表明:不同能量水平对辽宁绒山羊绒细度有显著影响(P<0.05),对绒毛长度和绒毛强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不同蛋白水平对绒品质没有显著影响(P>0.05);能量和蛋白代谢率随日粮能量水平增加而增加(P<0.05);蛋白代谢率随日粮中蛋白水平增加而增加(P<0.05),辽宁绒山羊日粮中适宜的能量和蛋白水平分别为8.6 MJ/kg DM和9.4%。  相似文献   
69.
本研究通过饲养试验与屠宰试验来探讨限饲对绒山羊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将20只育成羊随机分成4组,即分别为自由采食组(AL)及自由采食组采食量的90%(IR90%)、80%(IR80%)和70%(IR70%)。正式试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AL的日增重比IR90%组I、R80%组显著高出91.21%和194.92%(P<0.05),但IR90%和IR80%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IR70%组的日增重为-6.3 g/d。宰前活体重、空体重、胴体重和屠宰率随着营养水平的降低有所减少(P<0.05)。随着营养水平的降低,肾周脂肪、系网膜脂肪占空体重的比例显著减少(P<0.05)。随着限饲强度的增加,日增重逐渐下降,体内脂肪沉积也随之减少。综合分析显示,绒山羊的限饲的阈值为IR80%。  相似文献   
70.
选育和提高陇东绒山羊的生产性能,以陇东绒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数量遗传学和现代繁殖新技术,在甘肃东部地区选育出陇东绒山羊专门化新品系,数量达到18 685只,其中绒长型9 632只,绒细型9 053只。新品系被毛全白,以产绒为主,绒肉兼用,两品系特一级成年公母羊产绒量分别为626.49 g、506.87 g和601.67 g、465.76 g;羊绒细度分别为15.02μm、14.82μm和14.49μm、14.25μm;羊绒伸直长度分别为90.37 mm、75.82 mm和85.41 mm、79.78 mm;春季体重两品系公母羊分别为36 kg和28 kg以上,屠宰率为47.68%,经产母羊产羔率105%。选育结果陇东绒山羊专门化品系外貌特征一致,遗传性能稳定,白色个体稳定在97.6%以上,繁殖性能良好,其中双羔率占约5%。陇东绒山羊专门化新品系具有体质结实,角型整齐,被毛全白,产绒量高,羊绒品质优良,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干旱环境条件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