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篇
  18篇
综合类   12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洋河水库"水华"形成的关键因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野外观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水华”发生的实验研究,观察了从藻类增殖到“水华”形成的全过程,定量研究了“水华”的形成与总磷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洋河水库发生“水华”的优势藻类为铜绿微囊藻,“水华”形成主要经过三个阶段,营养盐磷含量对“水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水华”发生所需藻类的生物量阈值为38.9μgChla.L-1,在总氮浓度为5.0 mg.L-1的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内禀增长率随培养液中总磷浓度的上升而增加,总磷浓度超过0.50 mg.L-1时增势逐渐减缓,直至饱和,且二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表明磷是洋河水库“水华”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2.
铜绿微囊藻·螺旋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竞争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启华  赵林  谭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90-1991,2031
用铜绿微囊藻、螺旋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进行单独培养和共培养,研究其生长特性和培养液N、P含量变化,探讨其竞争优势.结果表明:单独培养时,水华束丝藻生长优势最显著,其次是螺旋鱼腥藻;共培养时,水华束丝藻完全被抑制,P含量较高时,螺旋鱼腥藻生长占优,P含量较低时,铜绿微囊藻占优.铜绿微囊藻和螺旋鱼腥藻均向水体中分泌或释放较多的含N化学物质,而水华束丝藻几乎不分泌或释放含N物质.铜绿微囊藻、螺旋鱼腥藻、水华束丝藻和混合藻吸收的N、P比值分别为12.1、14.8、12.5和15.2,推测此比值是它们生长最适N、P比.该研究为解释自然水体中蓝藻水华优势种演替的原因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1只大熊猫呼吸道感染,继发肠炎的病例。介绍了其病史,血液学变化和临床症状。经过微生物培养和鉴定,确诊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继发性肠炎的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阿奇霉素和环丙沙星治愈呼吸道感染;选用氟康唑和金双歧,治愈继发性肠炎。并讨论了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发病原因,总结了临床用药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15.
水貂绿脓杆菌(PASD03株)鞭毛蛋白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水貂绿脓杆菌PASD03株为研究对象,对其鞭毛蛋白的提取方法进行研究,分别通过酸裂解、差速离心以及酸裂解结合机械振荡三种方法,用(NH4)2SO4盐析来获得鞭毛蛋白,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提取的绿脓杆菌鞭毛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电镜鉴定。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出水貂绿脓杆菌的鞭毛蛋白,获得了绿脓杆菌鞭毛蛋白的初提液.绿脓杆菌鞭毛蛋白经SDS-PAGE提示纯化的鞭毛蛋白为一条相对分子质量(Mr)为53×103蛋白带,透射电镜(SEM)观察发现该鞭毛蛋白呈丝状。结论:经酸裂解法并结合机械振荡和硫酸铵沉淀法简便、耗时短、纯度高、产量高,适用于绿脓杆菌鞭毛蛋白的提取。  相似文献   
16.
把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暴露于3组不同成分的微藻悬浮液中[蓝藻组:只投喂产毒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混合藻组:50%四尾柵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50%产毒铜绿微囊藻;对照组:只投喂四尾柵藻],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藻液和螺肝组织中的藻毒素浓度。结果表明,藻液中包括藻相和水相的总微囊藻毒素(MCs)浓度分别为:蓝藻组(36.34±4.12)μg·L-1;混合藻组(18.69±2.12)μg·L-1;对照组未检出。在喂食暴露的前6h内,混合藻组和蓝藻组螺肝组织中微囊藻毒素含量持续增长,而后出现下降趋势;第12h更换藻液并将微藻浓度调整至初始值后,肝组织中MCs含量又迅速回升。同期螺肝细胞DNA损伤指标彗星尾长(TL)、彗星尾距(TM)和彗星尾部DNA百分含量(Tail DNA%)也随螺肝组织中MCs含量发生相应变化,各项DNA损伤指标均在产毒微囊藻喂食暴露6h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各项指标值有所回落,但第12h更换藻液后,DNA损伤再次加剧。整个实验期间(24h),混合藻组和蓝藻组的DNA损伤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混合藻组均显著高于蓝藻组。说明铜锈环棱螺经产毒微囊藻喂食暴露后,其肝组织细胞的DNA受到损伤,且螺肝组织MCs积累越多,DNA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17.
通过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Nd3+初始浓度条件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相对BG11培养基(Nd3+初始浓度为0 mg.L-1),低初始Nd3+浓度(0.01、0.05、0.1、0.5、1 mg.L-1)条件下,随着Nd3+浓度的增加,藻细胞中叶绿素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增加趋势,促进了铜绿微囊藻生长;在Nd3+初始浓度为5 mg.L-1和10mg.L-1时,藻细胞丙二醛(MDA)含量急剧增加,CAT活性下降,藻细胞清除活性氧(ROS)能力下降,抗氧化防御体系被破坏,膜脂过氧化严重,严重抑制藻细胞生长,在初始Nd3+浓度50 mg.L-1胁迫下,铜绿微囊藻无法生长。藻细胞超微结构表明,过量的Nd3+破坏了藻细胞内的类囊体结构,胞内脂质体含量增加,细胞膜变粗糙甚至变形破碎,对藻细胞造成不可逆伤害。  相似文献   
18.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H4-3菌株是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微生物研究中心从香蕉植株中分离到的一株内生菌,该菌株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初步判断其活性物质为大分子蛋白.采用硫酸铵沉淀方法提取H4-3菌株的抑菌蛋白,研究不同硫酸铵浓度对H4-3菌株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酸铵浓度的提高,H4-3菌株抑菌蛋白粗提液的抑菌活性逐步提高,其盐析后的上清液抑菌活性则逐步降低,70%饱和度的硫酸铵处理即可完全沉淀.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快速并能同时检测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3种奶牛隐性乳房炎致病菌的方法,根据无乳链球菌16S rRNA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NUC耐热基因、绿脓杆菌ETA基因序列并参考文献各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PCR反应各项参数的调整优化,建立多重PCR检测体系,并同时进行灵敏性试验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可以同时扩增出无乳链球菌270 bp、金黄色葡萄球菌153 bp和绿脓杆菌375 bp的特异性片段以及细菌16S rRNA 1 500 bp的通用片段,而对于其他的6种病原菌只能扩增出1 500 bp的通用片段,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三种特异性引物扩增条带与GenBank上的细菌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增菌培养24 h,该体系对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的最低灵敏度分别为8×104、4×104、1.5×105 CFU·mL-1。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完成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的快速检测,对于生产上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鉴别诊断和快速检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PCR方法从绿脓杆菌ATCC27853菌株基因组扩增其外毒素A(PEA)全长编码基因,并将PEA基因插入到pcDNA3.1A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成pcDNA3.1/ PEA质粒表达载体。经磷酸钙介导将重组质粒转染 HEK293T 细胞进行表达。结果表明本文克隆的PEA基因与标准菌株PA103碱基序列基本相似,同源性达99%。表达产物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表明本文构建的含有原基因信号肽的PEA基因能够在真核细胞进行分泌性表达,这为基于PEA的免疫毒素、疫苗佐剂和疫苗载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