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篇
  18篇
综合类   12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从解剖病变为心包炎、纤维素性肺炎、肺脓肿的病死仔猪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化试验,将分离菌株初步鉴定为绿脓杆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小鼠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高度敏感,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氟苯尼考、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强力霉素、卡那霉素等耐药。将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中发表的绿脓杆菌序列进行Blast比对,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绿脓杆菌不同菌株的同源性高达99%以上,进一步确定分离菌株为绿脓杆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使用MEGA 5.05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病人痰液和腹泻婴儿分离菌株的同源性最高,与未加工水果分离菌株同源性最低。  相似文献   
42.
环境因子对新立城水库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铜绿微囊藻在纯培养体系中温度、光照、氮磷比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该铜绿微囊藻在28℃时生长最好,藻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值。在试验范围内,铜绿微囊藻在3 000 lx时生长最好,藻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值。15∶1是铜绿微囊藻生长较为理想的氮磷比值。  相似文献   
43.
从患病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a体表病灶上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经分离纯化培养制成细菌悬液,分别以腹腔注射和浸泡两种方式感染草鱼。结果表明:该菌株能感染草鱼,且具较强毒力,腹腔注射0.2mL该菌液(3×109cfu/mL),可导致受试草鱼100%死亡;创伤浸泡感染(3×108cfu/mL),死亡率也达100%,受感染鱼出现与自然感染相似的类似赤皮病症状。对该病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主要理化特性分析,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aeruginosa。进一步对该菌进行分子鉴定,共选用16S rRNA、RNA聚合酶β亚单位(rpoB)和促旋酶亚单位蛋白(gyrB)3个基因进行鉴定分析。序列克隆与BLAST分析结果显示,这3个基因均与GenBank上登录的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应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16S rRNA、rpoB和gyrB基因与已知铜绿假单胞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在99%、98%和93%以上。综合生理生化与分子鉴定结果,可判定所分离的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阿米卡星、菌必治、氟哌酸和妥布霉素等11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链霉素和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罗红霉素、红霉素、四环素、苯唑青霉素、新霉素和头孢氨苄等16种药物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44.
为探索铜绿假单胞菌ETA蛋白的免疫保护功能,采用分子克隆方法获得铜绿假单胞菌ETA表达菌株;利用切胶纯化获得ETA蛋白并免疫小鼠,制备ETA蛋白多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检测出ETA抗血清滴度达1∶8 000;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表明,抗血清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小鼠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ETA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保护率达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免疫保护率。用DNAman软件对ETA序列同源性进行分析,发现革兰氏阴性菌的同源性高于革兰氏阳性菌,铜绿假单胞菌种间的同源性高于其他种类细菌的同源性;用MEGA软件对ETA的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亲缘关系高于其他细菌,据此可推测ETA免疫动物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能为不同种类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提供交叉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45.
为了解国内水貂出血性肺炎病原绿脓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血清型分布,2002—2010年间从国内5个省水貂养殖场暴发出血性肺炎的水貂肺中分离获得45株绿脓杆菌,测定了分离株的生化特性、血清型、抗生素敏感性和对小鼠和水貂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主要生化指标除甘露醇和ONPG与人医临床分离株的不同外,其余均与绿脓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相同。45株菌共分为3种血清型:G型(42/45),B型(2/45)和I型(1/45),此结果与国外近几十年流行的水貂出血性肺炎和人医临床分离的绿脓杆菌主要流行血清型相同。45株菌对5种抗生素均较敏感,敏感性与分离的年份和菌株的血清型无关系。经动物试验证明,所选的4株菌毒力均不同,2株B型菌株毒力均较G型弱,4菌株对水貂的毒力均强于对小鼠的毒力,说明菌株对水貂较易感。  相似文献   
46.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水分和养分条件下,细菌和噬菌体的生长和运移规律、细菌和噬菌体种群互作过程以及其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和调控机制。【方法】通过控制微生物运动平板表面相对水膜厚度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和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27-1(Pseudomonas phage PA-27-1)的互作过程。【结果】细菌和噬菌体的互作主要受噬菌体裂解细菌、细菌的运动和噬菌体扩散三个因素控制。水分通过调控多孔表面水膜的厚度和连通性来改变细菌在微孔尺度的运动,进而影响微生物在粗糙界面的增殖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以及菌落的形态特征,同时通过影响噬菌体的扩散传播来调节细菌和噬菌体之间的互作机制。细菌与噬菌体自身运动性及个体大小上的不同也导致二者在微观孔隙中增殖(扩散)特征的差异。相对低水膜网络促进了细菌和噬菌体之间的空间隔离,降低了噬菌体有效侵染细菌的概率,从而有利于细菌的增殖。丰富的养分条件有利于细菌生物量的快速繁殖,进而促进噬菌体的增殖。【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环境生物膜等微生境中噬菌体和宿主细菌的生长和运移规律,有助于为深入理解土壤噬菌体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演变规律以及其与土壤细菌之间的互作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7.
High nitrogen fixing, phosphate solubilizing, phytohormones producing isolates of Azotobacter, Azospirillum, Acetobacter and Pseudomonas were used as inoculants for cotton. Important cultures were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effect on root/shoot length and chemotactic behaviour. Selected bioinoculants were earlier tested for their beneficial properties like nitrogen fixation (ARA), ammonia excretion, IAA production etc. These bio-inoculants were further tested for phosphate solubilization property. Various chosen strains were tested with Desi (HD 123) and American (H 1098) cotton under field conditions (as for wheat). Plant height and boll weight were determined at the time of harvesting whereas survival rate of inoculated bacteria was determined after 30, 80 and 130 days respectively. In the year 2000–01, on the basis of boll number and boll weight plant?1 AVK 51 (36; 76.2?g plant?1), HT 57 (27; 56.9?g plant?1), AC18 (33; 61.5?g plant?1), Ala 27 (36; 61.4?g plant?1) and Pseudomonas (34; 71.3?g plant?1) were identified as significant both for American and desi cotton varieties. Highest survival rate was observed with Mac 68 (33.4 × 105) followed by HT54 (31.5 × 105) after 30 days of sowing, which decreased after 80 days and remained constant up to 130 days. This trend was observed with all the cultures. Similar results were observed in 2001–02. 25?kg ha?1 N saving was observed with A. chroococcum (AVK51) bioinoculant for cotton crop.  相似文献   
48.
从重庆黔江烟草田间分离获得一株烟草青枯菌拮抗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swu31 2(简称swu31 2)。采用逐步提高药物浓度的方法,筛选获得了抗链霉素300 μg/mL对烟草青枯病菌拮抗活性稳定的swu31 2突变菌株。采用灌根接种法,研究其在烟草根、茎和叶表面及内部的定殖能力及其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swu31 2能在烟草各组织的表面及内部定殖。该菌株在烟草各组织内部的数量均表现为“由增到减”的趋势。在接种后第8天定殖数量达到最高峰,随后有所下降;到第20天各组织内的数量仍然维持较高水平(105 cfu/g 以上)。同时,在接种20 d后,烟草的根、茎和叶的表面仍然可以检测到swu31 2的存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swu31 2的菌液和活性物质对烟草青枯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先施swu31 2菌液和活性物质粗提物的防效好于农用链霉素(51.25%),分别为60.87%和 60.32%,而后施菌液和活性物质粗提物的防效也分别达39.50%和20.90%。  相似文献   
49.
This experiment designed the pulsed electric fields (PEF) of high intensity of 100 kV· cm^-1 sterilization system. Fluorescent pseudomonas as target cell was operated 180 s in the PEF. By observing the difference of the bacteria before and after the disposal by TEM, it is found that the cell walls of the treated bacteria were broken. Irreversible perforations were formed on the cell membrane. The cell inclusions and cell fragments were leaked. The cell died as a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F sterilization system designed can be used for liquid food sterilization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50.
乐果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高效的有机磷农药乐果的降解菌。采集福建省福农生化有限公司排污口,沟口及草坪土壤进行乐果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经含乐果的培养基分离培养、脂肪酸鉴定,总共得到17个属23株细菌,对这些菌通过消解试验进行复筛,得到4株对乐果有较好降解能力的菌株,沙门氏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在乐果浓度为1000mg/L时,48h的降解率分别为27.3%、26.6%、22.9%和18.1%。对乐果有降解作用的菌株存在种类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