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4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274篇
林业   164篇
农学   252篇
基础科学   92篇
  834篇
综合类   1315篇
农作物   170篇
水产渔业   407篇
畜牧兽医   353篇
园艺   111篇
植物保护   14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不同利用方式红壤坡地土壤水分分配及水肥流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南方红壤坡地3种典型利用方式(休闲荒地、常规农作和茶园)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及水肥流失情况。结果表明: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与降雨量变化密切相关,土壤水分含量高低顺序为休闲荒地>茶园>常规农作。②常规农作产流不稳定,产流量明显高于休闲荒地和茶园,休闲荒地和茶园的产流无差异。③随径流损失的养分以氮素损失为主,养分损失量高低顺序为:常规农作>茶园>休闲荒地。从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及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南方红壤坡地利用以茶园利用为宜。  相似文献   
102.
以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发育于第四纪红黏土的植稻红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期种植水稻和施用无机肥对土壤β-变形杆菌纲中氨氧化细菌多样性和硝化作用的影响。原始红壤改种水稻13年后,氨氧化细菌16SrDNA的DGGE条带数量增加,条带谱与原始红壤的差异较大,相似性为61%,说明种植水稻后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PCR-DGGE方法研究结果也显示,长期施用无机氮肥的处理(NP、NPK和NK),DGGE带谱相似性较高,达到73%,硝化率和硝化势均高于未施用氮肥的处理。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硝化率和硝化势均随着土壤脲酶活性的提高而显著增加。推测尿素可提高土壤水解氮含量,使土壤脲酶活性提高,促进硝化细菌的生长,进而提高硝化率和硝化势。  相似文献   
103.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荷包红鲤抗寒品系与柏氏鲤进行杂交所获得的F2代个体进行亲子鉴定分析。从1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5个多态性较丰富的引物,并对其产生的多态性DNA片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双亲的RAPD谱带全部在F2代中表现出来,而子代中产生的所有谱带在双亲中的表现率在AB02、AB05、AC20、AI10、AI13几个引物中分别为87.0%、100.0%、92.1%、82.8%、92.6%。这也表明BAPD技术在对鲤的亲子鉴定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4.
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的优化农业生态模式的长期定位试验地,以恢复14年的常绿针叶林地(马尾松林)、落叶阔叶林地(小叶栎)、针阔混交林地(湿地松-小叶栎)和自然恢复地(受到人为干扰)为样地,并且在附近选择疏草荒地作为对照,研究不同人工林型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型对土壤的理化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在改善物理性状,增加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等方面优于针叶林和自然恢复地,均优于疏草荒地。在剖面分布上,也有明显的层次差异,即随土层的增加理化性状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5.
不同红蓝LED光照时间对冰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红蓝光照时间对冰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其生长发育规律.[方法]以冰菜为研究对象,以红蓝光为人工光源,在植物工厂及水培条件下,采用可循环营养液(EC2.8 dS/m,pH6.5),待冰菜幼苗长至4片叶后移植到水培立体培养系统中,设置红光与蓝光比例为(3:1),光强统一设定为300μmol/(m2·s),补...  相似文献   
106.
摘 要:为了综合评价广西主栽的不同红肉火龙果品种的果实品质特性和氨基酸组成,以金都1号、大红、蜜宝、美龙3号四个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果实品质和氨基酸组分及含量等指标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旨在为火龙果的种植生产、加工和食用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个火龙果品种果实外形端正,色泽鲜艳,品质佳,其中金都1号果实最大,美龙3号最小;金都1号和蜜宝的果形为近圆形,大红和美龙3号为椭圆形;萼片都是三角形,金都1号和大红较长,蜜宝较短;萼片数最多的是大红,最少的是蜜宝;果皮最厚的是美龙3号,最薄的是蜜宝;可食率最高的是蜜宝;金都1号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甜味氨基酸、苏氨酸、蛋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的比例最高,大红的17种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精氨酸、门冬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最高,蜜宝的胱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最高,美龙3号的酪氨酸含量最高。4个红肉火龙果品种果实所含的17种氨基酸中,排在前五位的是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亮氨酸、门冬氨酸。综合进行评价,金都1号的综合品质性状最佳,其次是大红。  相似文献   
107.
摘要:【目的】苹果树修剪掉的枝条是果园最常见的废弃物,探究苹果废弃枝条与有机肥配用直接还田对红富士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提高果园废弃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试验以14年生乔砧红富士果树为对象,将冬季修剪无病虫害的苹果废弃枝条与有机肥配施处理,连续开展了2年定位试验,研究其对红富士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比,苹果废弃枝条与有机肥配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主要养分含量,苹果废弃枝条L5(10kg/棵+有机肥60kg/棵)和L6(苹果废弃枝条10kg/棵+有机肥70kg/棵)对果园有机质、碱解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最高,且L5和L6之间差异性不显著;2)与对照比,苹果废弃枝条与有机肥配施普遍提高单果重、单株结果量和单株产量,2年定位试验中均是L5和L6提高量最高;3)与对照比,苹果废弃枝与有机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苹果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糖酸比。2年定位试验处理相比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提高范围不显著,L5和L6提高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0.94%~12.86%、L5提高量最高。【结论】苹果废弃枝条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肥力、产量及品质均有显著改善,L5为最佳配比比例。  相似文献   
108.
人工降雨条件下不同坡度红壤坡面迳流泥沙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模拟降雨强度为1.44 mm/min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坡度(β)红壤近似裸地坡面迳流、泥沙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地表迳流量随坡度的增大而迅速增加。②当β≤23°时,土壤侵蚀量随坡度的增大而迅速增加;当25°≤β≤40°时,土壤侵蚀量随坡度变化较小。③坡面土壤侵蚀的临界坡度则介于23°~25°之间。④坡度与侵蚀量关系可用函数表示为:S=199.1×L1.65×tan1.4β(0°≤β≤23°)。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基于长期定位试验,探索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性水稻土不同土层活性有机质(labile organic matter (LOM))和碳库管理指数(carbon pool management index,CPMI)变化特征,为红壤性水稻土碳库的合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进贤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站4个典型施肥处理:(1)不施肥(CK);(2)单施化肥(NPK);(3)在NPK的基础上早稻施绿肥,晚稻施猪粪和稻草冬季还田(NPKSM);(4)在NPK的基础上早稻施绿肥,稻草冬季还田(NPKS),测定并分析0—10、10—20、20—40及40—60 cm土层土壤高活性有机质(HLOM)、中活性有机质(MLOM)、低活性有机质(LLOM)、非活性有机质(NLOM)含量以及CPMI变化特征。【结果】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施肥处理相对CK均明显提高了不同土层的SOM;在0—20 cm土层,SOM含量表现为NPKSM>NPKS>NPK>CK,且均以NPKSM处理最高,达到43.47 g·kg -1(10—20 cm)和45.09 g·kg -1(0—10 cm);在20—60 cm土层,NPKSM和NPKS处理相较于CK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除NPK处理外,各处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随土层的加深显著降低。NPKSM和NPKS处理相较于NPK和CK,显著提高了耕层(0—20 cm)土壤DOC的含量,其中NPKSM处理最高,为35.93 mg·kg -1。施肥处理比CK处理提高了土壤HLOM、MLOM、LLOM含量,相同处理相同土层表现为LLOM>MLOM>HLOM,其中NPKSM和NPKS显著提高了各LOM组分含量,且随土层的加深无明显犁底层效应,这可能与活性有机质随水分下渗相关。其中,各施肥处理土壤HLOM、MLOM均随土层加深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NPKSM和NPKS处理HLOM含量在20—40 cm土层中达到最高,分别为5.31和5.49 g·kg -1;各处理MLOM均在10—20 cm土层中达到最高,以NPKSM处理含量最高,为10.62 g·kg -1;而土壤LLOM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逐渐降低,在0—20 cm土层中以NPKSM处理含量最高,达到18.52 g·kg -1(0—10 cm)和15.93 g·kg -1(10—20 cm)。不同长期施肥处理提高了土壤各LOM组分的比例及碳库管理指数,在0—10 cm表层土中,NPKS和NPKSM处理相较于CK,总活性有机质比例分别提高了27.9%和29.48%,MLOM占比分别提高了7.21%和7.72%,HLOM占比分别提高了5.10%和4.96%。以不施肥处理为参照,各施肥处理碳库管理指数均大于100,且以NPKSM和NPKS处理提高效果最好,有助于提高红壤性水稻土肥力。相较于CK,单施化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表层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可溶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耕层(0—20 cm)土壤中3种活性有机质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且与总有机质、全氮、可溶性有机碳及水稻产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和低活性有机质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NPKSM处理提高土壤有机质及活性有机质含量的效果最佳,并能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高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NPKS次之;而在20—60 cm土层中,NPKS处理对提高中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10.
近35年红壤稻区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特征—以进贤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红壤稻区典型县域农业生产中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以及当前土壤肥力水平,为红壤稻田土壤培肥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数据收集和野外采样分析得到江西省进贤县1982年、2008年和2017年3个时期稻田耕层土壤属性的数据,统一选取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作为土壤综合肥力评价指标,首先对3个时期各项肥力指标进行常规统计和差异性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找出不同时期肥力差异的关键因子并确定权重,通过隶属度函数得到各项肥力指标的隶属度值,将各项肥力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度值加乘得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最后结合土壤各项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指数的GIS空间分布图探究该区域稻田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982—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土壤pH呈下降趋势。1982、2008和2017年3个时期进贤县土壤pH的平均值分别为5.9、5.1、4.8,年均下降0.03个单位;35年来土壤pH整体由西部向东南和西北下降速率逐渐减低,2017年99%的稻田土壤处于酸性水平(4.5—5.5)。35年间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平均值由28.1 g·kg-1上升至36.8 g·kg-1,1982—2008年和2008—2017年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速率分别为0.21和0.31 g·kg-1,2017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0—40 g·kg-1之间的稻田占比达94%,1982—2017年土壤有机质整体由东北向西南上升速率逐渐降低。1982—2017年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平均值由7.0 mg·kg-1上升至32.1 mg·kg-1,2017年进贤县以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0—40 mg·kg-1的稻田为主,占比75%。1982—2017年稻田土壤速效钾累积缓慢,1982—2008年和2008—2017年土壤速效钾年均增加速率分别0.58和0.53 mg·kg-1,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73.2 mg·kg-1。稻田土壤碱解氮在1982—2008年和2008—2017年两个阶段增长均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前后两个阶段的年增长速率分别为1.24和0.29 mg·kg-1,1982—2017年进贤县土壤碱解氮含量东南地区上升速率高,西北地区上升速率低。1982、2008和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43、0.50和0.55。3个时期稻田土壤肥力指标综合得分分别为:碱解氮有效磷>pH>速效钾>有机质(1982年);pH>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碱解氮(2008年);速效钾>有效磷>pH>碱解氮>有机质(2017年)。【结论】经过35年的长期耕作,进贤县稻田土壤肥力得到改善。当前进贤县稻田土壤仍存在碱解氮过量、速效钾亏缺、土壤酸化严重等问题。土壤碱解氮、pH和速效钾分别为1982年、2008年和2017年3个时期造成进贤县稻田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差异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