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6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林业   73篇
农学   91篇
基础科学   38篇
  339篇
综合类   563篇
农作物   75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300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17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概述了近年来茶叶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的前处理技术和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包括超声波提取、加速溶剂提取、微波提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技术及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在茶叶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并指出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2.
赵东  王传贵  王翔  杜娟  余锟  赵保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604-3605,3615
[目的]研究不同工艺参数(竹造纸固剩物粒度、固剩物与漂珠配比、板材厚度)对复合板材各种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利用竹造纸固剩物和漂珠制造复合板材,并通过对力学性能和导热系数的测定,探讨固剩物粉末粒度、固剩物与漂珠配比、板材厚度对板材性能的影响.[结果]随着粒度和板材厚度的增大,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MOE、24hTS呈现下降趋势;随着配比的增大,MOR、MOE增大,24hTS减小.[结论]最佳工艺为固剩物粒度为20~40目、固剩物与漂珠配比为8∶2、板材厚度为14 mm时,此时板材的各种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63.
冯玉升  魏时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913+3915-3913,3915
[目的]探讨啤酒花渣对内仔鸡死淘率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300只1日龄AA肉鸡,各试验组在饲粮中分别加入0%、4%、8%、12%、16%和20%啤酒花渣.[结果]各组0~3周、4~6周和全期死淘率从高到低依次为:2组<3组<l组<4组<6组<5组.0~6周2组、3组肉鸡全期死淘率比1组增加73.3%和16.7%,而4组、5组、6组比1组分别降低60.0%、93.0%和86.7%.[结论]在肉仔鸡饲粮中添加12%、16%和20%啤酒花渣,可以降低肉仔鸡的死淘率.  相似文献   
64.
The review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increased utilization of forest biomass for energy. The emphasis is on Nordic countries, especially on Sweden and Finland with large biomass potentials and a high share of renewable energy in gross final energy consumption. The utilization and potential of forest chip sources such as logging residues, small-size tree stems and stumps that are normally not harvested in conventional harvesting are described. Environmental potential and impacts that may reduce the utilization of forest biomass are discussed based on recent publications. Finally, the review summariz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s based on their relationship to policies, certifications and guidelines and forest owners' decisions.  相似文献   
65.
对三种缓冲材料及利用木质剩余物一次纤维和废纸再生纤维制备纸浆模塑材料工艺过程进行对比。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热压干燥和真空干燥成型时,木质剩余物一次纤维与废纸再生纤维纤维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木质剩余物一次纤维纤维长度、宽度较废纸再生纤维得均匀,废纸再生纤维纤维表面有所损伤,纤维间的空隙增加,会导致与纤维间结合力有关的抗张强度、耐破强度和耐折强度等物理性能地下降。在生产实践中,要根据包装物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纸浆模塑原材料。  相似文献   
66.
沥青路面是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路面形式,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路面上沥青材料发生老化后使得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降低,这样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对比不同老化方法和不同的老化时间得到的沥青残留物的各种指标与实际的废旧沥青的各种指标,找到方便准确的适用于实验研究的老化方法,然后通过对比不同的再生方法,寻找到用于实验室研究的沥青再生方法,从而找到适用于实验研究的老化再生路径.  相似文献   
67.
探讨运用简便高效的前处理方法要QuEChERS,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要柱后衍生荧光法分别测定普通蔬菜水果中10种氨基甲酸酯多类农药的含量。结果表明院10种农药的检出限为0.008~0.010 mg/kg,加标回收率在91.2%~102.0%,相对标准偏差为0.98%~4.90%。此方法选择性强,有机溶剂用量少,准确可靠、准确度和精密度好,比较适合只配备液相色谱仪的基层实验室用于普通蔬菜水果中常用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8.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水产品样品中残留的孔雀石绿用硼氢化钾还原为其代谢产物隐色孔雀石绿,经前处理试剂盒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反向色谱柱分离,用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器检测。方法的回收率在84.5%~92.1%,相对标准偏差4.09%~5.26%,检出限为0.5滋g/kg。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孔雀石绿前处理过程简单,灵敏度高,能快速对大量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9.
田间定位试验开始于2008年,共设置秸秆还田翻耕(CT+)、无秸秆翻耕(CT-)、秸秆还田免耕(NT+)和无秸秆免耕(NT-)四个处理。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了2010—2011年度和2012—2013年度两个小麦生长季内土壤CO2排放、土壤DOC含量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两个小麦生长季内土壤CO2排放规律基本一致,从当年小麦出苗到越冬土壤CO2排放量下降,第二年小麦返青后,土壤CO2排放量开始上升,到开花期达到排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直至小麦成熟。各处理2010-2011年、2012—2013年度土壤CO2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CT+246.44、273.94 mg·m-2·h-1,CT-183.54、212.57 mg·m-2·h-1,NT+188.41、200.06 mg·m-2·h-1,NT-179.66、179.10 mg·m-2·h-1。土壤DOC含量的动态变化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各处理2010—2011年、2012—2013度年土壤DOC平均含量分别为:CT+0.601、0.467 g·kg-1;CT-0.530、0.377 g·kg-1;NT+0.621、0.544 g·kg-1;NT-0.528、0.402 g·kg-1。方差分析表明,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CO2排放、DOC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翻耕能增加土壤CO2排放,对DOC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免耕减少土壤CO2排放,对DOC含量无显著影响,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CO2排放与DOC含量动态变化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土壤CO2排放总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正相关,DOC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0.
诺氟沙星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残留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诺氟沙星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残留研究现状,阐明诺氟沙星的药代学参数、残留规律、其影响因素以及我国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