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08篇
  免费   4356篇
  国内免费   4859篇
林业   8443篇
农学   5011篇
基础科学   4573篇
  10997篇
综合类   33849篇
农作物   3409篇
水产渔业   2061篇
畜牧兽医   7957篇
园艺   2227篇
植物保护   2796篇
  2024年   494篇
  2023年   1441篇
  2022年   2190篇
  2021年   2566篇
  2020年   2469篇
  2019年   2852篇
  2018年   1495篇
  2017年   2580篇
  2016年   3263篇
  2015年   2756篇
  2014年   4053篇
  2013年   3942篇
  2012年   5709篇
  2011年   5637篇
  2010年   4446篇
  2009年   4463篇
  2008年   3946篇
  2007年   4573篇
  2006年   3829篇
  2005年   3088篇
  2004年   2495篇
  2003年   2162篇
  2002年   1580篇
  2001年   1465篇
  2000年   1316篇
  1999年   1001篇
  1998年   824篇
  1997年   710篇
  1996年   650篇
  1995年   664篇
  1994年   594篇
  1993年   447篇
  1992年   375篇
  1991年   310篇
  1990年   241篇
  1989年   209篇
  1988年   157篇
  1987年   107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9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当前天然橡胶产业持续低迷,追踪国际天然橡胶研究前沿热点对于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和升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采用科学计量方法结合CiteSpace技术,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天然橡胶文献进行共被引、共词和聚类分析,概述了该领域重要的基础文献,揭示其学科领域研究前沿和热点。结果表明,共探测出6个前沿热点,高度聚合在三大学科领域。其中,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领先优势十分明显,共遴选出4个前沿热点:(1)功能化改性石墨烯或氧化石墨/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2)生物基体/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3)弹性体或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应变诱导结晶行为;(4)废旧橡胶的自修复与回收加工。在生物科学领域,遴选出1个前沿热点,即橡胶树基因组测序、橡胶生物合成路径与关键基因。在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遴选出1个前沿热点,即橡胶林的扩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频和高突现关键词在三大学科呈现由多到少分布,反映了当前天然橡胶研究领域发展趋于多方向性,但其前沿热点相对集中在天然橡胶全产业链的下游。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在机插条件下长江下游不同生态区各类型优质晚稻产量、生长特性和温光利用的差异,为选择适宜在该地区作为双季种植的优质晚稻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6年和2017年筛选适合长江下游机插的双季优质晚稻为材料(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和常优杂粳共20个品种),比较在机插条件下浙江富阳(30.05°N, 119.95°E,海拔17.9 m)与安徽庐江(31.15ºN, 117.16ºE,海拔14 m)两个生态区在产量、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以及温光利用方面的差异。【结果】各类型晚稻产量高纬度试点均高于低纬度试验点。与浙江富阳点相比,安徽庐江点种植的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常优杂粳稻产量分别高11.1%、12.9%、6.6%和12.4%。同一试点种植时,常优杂粳产量最高,常规籼稻最低。高纬度点种植时,生育期延长,干物质积累量增加。高纬度点生育期延长杂交籼稻最长(10.4 d),干物质积累量高纬度点增幅常规粳稻最大(齐穗期和成熟期分别增加11.93%和9.44%)。同一试点种植时,干物质积累量杂交稻大于常规稻。籼稻灌浆期和全生育期累积的有效积温两个纬度点差异不明显,但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及其利用率均是高纬度点显著高;粳稻灌浆期和全生育期累积的有效积温高纬度点明显较低,累积日照时数高纬度点变化不明显,而累积太阳辐射则显著增加;温光资源利用率的变化趋势与此一致;同一试点种植时,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温光资源利用率均是粳稻大于籼稻。【结论】晚籼稻在安徽庐江点种植时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从而提高产量,晚粳稻对温光资源利用率差异不明显,安徽庐江点产量增加的原因是生育期延长和干物质增加。  相似文献   
993.
侯梁宇  王克如  韩冬生  李少昆 《玉米科学》2020,28(1):132-136,141
从种植品种、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机械化作业和收储烘干等环节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71团场玉米生产技术的发展进行调研。分析表明,71团场位于西北灌溉玉米区,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统一作业管理,以密植增产为基础、子粒收获为核心、绿色防控与秸秆还田为保障构建的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实现了高产和高效的协同提高与绿色可持续生产。经农业农村部专家指导组田间测产验收,2012年、2014年和2017年连续创造16701 kg/hm^2、18414 kg/hm^2和18447 kg/hm^2的全国玉米大面积(700 hm^2)高产纪录,净利润在15000元/hm^2以上,为现代玉米生产树立了成功的模式和样板。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对FACE(大气CO2浓度增高)响应的差异。方法 以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常规籼稻共6个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FACE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 1)FACE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平均增加24.17%, 常规籼稻增幅最大,FACE和对照均以杂交籼稻最高;2)FACE处理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常规粳稻增幅最大,并显著增加了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稻每穗粒数;3)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吸氮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成熟期吸氮量平均增加21.23%,杂交籼稻增幅最大, FACE和对照均以常规籼稻最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平均增加7.33%,杂交籼稻增幅最大,FACE和对照均以杂交籼稻最高。成熟期吸氮量对产量促进作用略大于成熟期氮素籽粒生产效率;4)FACE处理降低了植株含氮率,成熟期平均下降0.105个百分点,常规粳稻降幅最大。FACE处理极显著提高植株干物质量,成熟期平均增加23.95%,常规籼稻增幅最大;FACE处理显著提高常规籼稻和杂交籼稻成熟期单穗吸氮量,分别增加10.79%、13.93%,但常规粳稻下降了9.60%;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群体吸氮强度,平均增加22.29%,杂交籼稻增幅最大。FACE处理对水稻全生育期天数无显著影响;FACE处理显著提高茎鞘、叶片、穗各器官吸氮量,叶片增幅最大,平均增加51.86%,杂交籼稻增幅最大;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不同生育阶段吸氮量,抽穗-成熟阶段增幅最大,平均增加108.90%,杂交籼稻增幅最大;5)植株干物质量、单穗吸氮量、吸氮强度、穗吸氮量、抽穗-成熟阶段吸氮量对成熟期总吸氮量的促进作用分别大于植株含氮率、单位面积穗数、生育天数、茎鞘叶吸氮量、移栽-分蘖和分蘖-抽穗阶段吸氮量;6)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降低了每百千克籽粒需氮量,前者平均增加24.16%,常规籼稻增加最多;后者平均降低4.7%,常规籼稻降幅最大。结论 FACE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但品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95.
为探明北疆超晚播条件下,冬、春性小麦品种间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差异,采用田间试验(10月31日播种,冬前不灌水),比较了6个冬性和5个春性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果表明,春性品种出苗率明显高于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平均生育期(91.8 d)比冬性品种(95.0 d)短约3.0 d;春性品种总茎数平均峰值(869.3×104·hm-2)明显高于冬性品种(772.4×104·hm-2);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平均值在春、冬性品种间差异不明显;新冬41、新春6号、新春43号的产量较高,为7 581.6~7 935.6 kg·hm-2,获得高产的穗数为431.7×104~515.8× 104·hm-2,穗粒数 31.6~36.3,千粒重46.8~52.8 g。综合考虑产量、出苗率、成熟期等因素,初步认为新春6号、新冬41号、新春43号适合在北疆超晚播。  相似文献   
996.
为明确不同氮、磷、钾用量对小麦冠层不同层次光截获和干物质分配的影响,以济麦22为供试材料,设置F0(不施肥)、F1(N 180 kg·hm-2,P2O5 75 kg·hm-2,K2O 60 kg·hm-2)、F2(N 225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05 kg·hm-2)和F3(N 270 kg·hm-2,P2O5 165 kg·hm-2,K2O 105 kg·hm-2)4个施肥量处理,比较分析开花后不同氮、磷、钾用量对小麦叶面积指数、冠层不同层次光截获特性和成熟期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F1处理下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F0处理,而与F2和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开花后15 d,F1处理下小麦冠层不同层次及总PAR截获率和截获量均显著高于F0处理,而与F2和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F1处理下成熟期干物质在小麦冠层不同层次营养器官中的分配量、籽粒中的分配量及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F0处理,而与F2和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成熟期干物质在小麦冠层不同层次营养器官和籽粒中的分配量以及总干物质积累量与冠层上层(顶部至株高2/3)、中层(株高2/3至株高1/3)和总PAR截获率均呈显著正相关。F1处理(N 180 kg·hm-2,P2O5 75 kg·hm-2,K2O 60 kg·hm-2)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997.
Asterosaponins are a class of steroid oligoglycosides isolated from starfish with characteristic structures and diverse biological activities. In this review, we have attempted to combine the most important data concerning asterosaponins and give a list of these secondary metabolites with their structural peculiarities.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provide a brief but as complete as possible principal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chemical structures, taxonomic distribution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areas and depths, some properties,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functions. Some other rare steroid metabolites from starfish, closely related in structures and probably biogenesis to asterosaponin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8.
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应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工作。通过分析浙江龙泉地区珍贵阔叶树种保护培育工作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完善龙泉地区森林资源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9.
梁静  贾丽  陈清 《中国蔬菜》2020,1(6):81-86
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产区是全国蔬菜发展的六大优势产区之一。通过收集2011~2019年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菜田重金属研究的文献数据,对该区域重金属污染和环境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产区土壤重金属Cu、Zn、Cr、Ni、Pb、Cd、As和Hg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限量值。与各个省市土壤背景值相比,土壤出现了明显的Cu、Zn、Cd和Hg累积,Cr和As均没有出现累积。8种重金属元素单项污染指数范围在0.30~0.80,排序依次为:CdPbHg=NiZnCuAsCr,仅Cd处于警戒等级,其余重金属元素均处于清洁等级。8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75,表明该区域重金属污染处于警戒水平,需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王琦 《中国食用菌》2020,(1):99-101
在食用菌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快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安全监管问题和法律问题,这不仅影响人们对食用菌的安全信心,同时也不利于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对食用菌产业的法律监管,完善食用菌产业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法律规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