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1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林业   4篇
农学   23篇
  11篇
综合类   314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49篇
畜牧兽医   1107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91.
Infectious dose and shedding rates are important parameters to estimat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transmission of 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 (IPNV). Bath challenge of Atlantic salmon post‐smolts was selected as the route of experimental infection as this mimics a major natural route of exposure to IPNV infection. Doses ranging from 102 to 10?4 50% end‐point tissue culture infectious dose (TCID50) mL?1 sea water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minimum infectious dose for a Scottish isolate of IPNV. The minimum dose required to induce infection in Atlantic salmon post‐smolts was <10?1 TCID50 mL?1 by bath immersion (4 h at 10 °C). The peak shedding rate for IPNV following intraperitoneal challenge using post‐smolts was estimated to be 6.8 × 103 TCID50 h?1 kg?1 and occurred 11 days post‐challenge. This information may be incorporated into mathematical models to increas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persal of IPNV from marine salmon sites.  相似文献   
992.
斑点叉尾鮰病毒性出血病能使斑点叉尾鮰大规模的死亡,主要是由疱疹病毒病引起的。本实验通过对病鱼组织进行捣碎,离心,灭菌,灭活等几个实验步骤之后制备出疫苗。将制备的疫苗再用斑点叉尾鮰进行安全与毒理试验。结果表明给体长10 cm左右的小鱼注射0.1mL的疫苗比较适合,保护率为70%。该研究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对此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以提高斑点叉尾鮰的养殖生产率。  相似文献   
993.
994.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佐剂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蛋白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蛋白免疫原性的影响。IPGT诱导重组表达菌株Rosetta(DE3)-pET28a-TGEV-S2/3和BL21(DE3)-pET28a-PEDV-S1/2/3,制备重组蛋白TGEV-S2、TGEV-S3、PEDV-S1、PEDV-S2和PEDV-S3,并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将重组蛋白等量混匀分别与3种佐剂ISA 71VG、ISA 201VG和ISA 15AVG进行乳化制备免疫原免疫蛋鸡;Western blot检测蛋鸡血清抗体效价,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染色法(IPMA)检测抗体与病原的反应活性;监测鸡群平均日增重。结果显示,重组蛋白TGEV-S2、TGEV-S3、PEDV-S1、PEDV-S2和PEDV-S3的分子量依次为25 ku、28 ku、26 ku、24 ku和21 ku。Western blot分析显示,5种蛋白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疫苗二次免疫后7天抗体效价达到高峰,ISA 201VG佐剂组、ISA 71VG佐剂和ISA 15AVG佐剂组组最高抗体效价依次为64000倍、32000倍和8000倍,对照组未检测到特异性抗体;ISA 71VG和ISA 201VG组对产蛋率下降相对较大,ISA15AVG 佐剂疫苗免疫组对产蛋率影响相对较小,免疫后7天后试验组产蛋率恢复正常。ISA 71VG佐剂组蛋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ISA 201VG和ISA 15AVG佐剂组蛋鸡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ISA 201VG佐剂组血清抗体与病毒反应活性良好,中和效价可达1:256。ISA 201VG佐剂配伍的疫苗免疫效果优于其他两种佐剂疫苗。  相似文献   
995.
马铃薯病毒病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其症状表现为花叶、黄化和卷曲等。2019年4月-5月,在浙江省湖州、杭州、绍兴、宁波、金华、台州和丽水等7个地市的主要马铃薯产区采集了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马铃薯样品,采用转录组测序和RT-PCR验证的方法进行病毒检测,共筛查并验证出6种马铃薯病毒,包括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马铃薯H病毒Potato virus H(PVH)、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以及马铃薯奥古巴花叶病毒Potato aucuba mosaic virus(PAMV)。检测结果表明,在调查的这7个地市中每个地市都具有2种以上的病毒发生,其中PVH作为一种新鉴定的麝香石竹潜隐病毒属成员在除宁波以外的各地区都有发生;此外杭州市、湖州市以及绍兴市均检测出了PAMV。对检测到的PVS、PVH、PVM和PA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些病毒均存在地域差异性。本研究为浙江省马铃薯病毒的防控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96.
土壤病毒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光华  刘俊杰  朱冬  叶茂  朱永官 《土壤学报》2020,57(6):1319-1332
病毒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结构简单的非细胞型生物实体,全球病毒数量估算为4.80?1031,远高于具有细胞型结构的生物数量。土壤是病毒重要的储藏库,土壤中病毒主要以侵染原核生物的噬菌体为主,其数量与寄主细胞数目和土壤理化指标密切相关。虽然学术界已意识到土壤病毒在调控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影响土壤元素循环利用、促进生物进化、以及影响动植物病害乃至人类健康等方面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到土壤病毒颗粒的吸附性、土壤异质性,以及研究手段和分析平台的制约,我们对土壤病毒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远落后于流动的海洋等水体环境。土壤病毒宏基因组中大量的基因序列无法判断其来源及功能,被划分为未知基因,所以病毒也被喻为生物“暗物质”和最大的未知基因宝库。本文在简要介绍了病毒的形态,在土壤中数量、存在形式和多样性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利用分子标记基因、RAPD和宏病毒组研究技术解析土壤病毒多样性的方法及其局限性,阐述土壤病毒已证实和潜在生态功能。最后,文章提出未来土壤病毒研究应加强的研究方向,强调土壤病毒与土壤微生物耦合研究在揭示土壤生态功能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7.
肥大细胞在机体防御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肥大细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过敏性痰病中,肥大细胞在机体抵御病原体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肥大细胞除具有识别、吞噬并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功能外,尚能加工、递呈抗原和调节免疫反应.肥大细胞有针对病原信号的特异性受体系统和介质.深入阐明肥大细胞在细菌和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和机制,不仅为天然免疫的研究开辟一个新领域,而且对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从临床怀疑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奶牛的血液中用RT-PCR方法检测BVDV,目的片段回收克隆测序,经Blast分析,与匈牙利疫苗致弱株同源性99%,并用PCR方法鉴定基因型,均为BVDV-Ⅰ型.用MDBK细胞鉴定生物型,不致细胞病变,为非致细胞病变(nCP)型.  相似文献   
999.
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病死率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神经症状、突然死亡和肝脏肿大出血.病原有3种,其中Ⅰ型鸭肝炎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Ⅱ型和Ⅲ型鸭肝炎病毒分别局限于英国和美国.不同血清型毒株具有不同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且无免疫交叉反应.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了Ⅰ型鸭肝炎病毒的变异株,且已完成了病毒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并随之出现RT-PCR诊断技术,对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禽α疱疹病毒可以引起多种家禽重要传染病,重组病毒是研究其基因组结构功能和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有效手段.文章综述了禽α疱疹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和同源重组方法、感染性细菌人工染色体系统、基因缺失疫苗和重组活载体疫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