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4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0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Tobamoviruses are serious pathogens because they have extremely stable virions, they are transmitted by contact, and they often induce severe disease in crops. Knowledge of the routes of transmission and resilience of tobamovirus virions is essential in understanding the epidemiology of this group of viruses. Here, an isolate of the tobamovirus yellow tailflower mild mottle virus (YTMMV) was used to examine root‐to‐root transmission in soil and in a hydroponic growth environment. Root‐to‐root transmission occurred rarely, and when it occurred plants did not exhibit systemic movement of the virus from the roots to the shoots over a 30‐day period. The resilience of YTMMV virions was tested in dried leaf tissue over time periods from one hour to one year under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80 to 160 °C. Infectivity was maintained for at least a year when incubated at ?80 or 22 °C, or at fluctuating ambient temperatures of 0.8 to 44.4 °C, but incubation under dry conditions at 160 °C for >4 days eliminated infectivity. Exposure of virions to 0.1 m sodium hydroxide or 20% w/v skimmed milk solution for 30 min, treatments recommended for tobamovirus inactivation, did not abolish infectivity of YTMMV.  相似文献   
32.
根据黄瓜花叶病毒(CMV)、齿舌兰环斑病毒(ORSV)、建兰花叶病毒(Cym MV)、辣椒褪绿病毒(Ca CV)和落葵皱纹花叶病毒(Ba RMV)等5种危害较大的兰花病毒多重RT-PCR扩增产物序列,分别设计了5′端不同poly(d T)长短的探针,分别是:带poly(d T)15 spacer结构、带poly(d T)5 spacer结构、不带poly(d T)spacer结构,比较了3种探针紫外交联后的杂交效果。结果表明:5′端带poly(d T)15结构的探针杂交效率最高,而5′端不带poly(d T)结构的探针杂交效果极差,提示在探针设计时应选择在5′端带poly(d T)15结构以便获得更好的杂交效果。  相似文献   
33.
苹果(Malus pumila Mill.)普遍感染病毒。目前, 培育无病毒原种母本树, 建立用于繁殖接穗和营养系砧木的母本园, 栽植无病毒苗木, 是防治病毒病的根本措施。本文针对常见的4 种苹果病毒及1 种类病毒, 综述了茎尖培养、热处理、化学处理、微茎尖嫁接以及低温处理脱除苹果病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不同方法的应用效果, 及所适合脱除的病毒种类, 以期为我国苹果病毒脱除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4.
蟾酥注射液对马立克氏病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蟾酥注射液对马立克氏病的预防作用,试验采用鸡马立克氏病动物模型来评价蟾酥注射液的预防效果。首先建立感染马立克氏病毒的雏鸡模型,然后通过蟾酥注射液对感染鸡的治疗,应用致病率、治愈率、保护率和相对增重率等指标评价药物对机体的保护作用,深入探讨蟾酥注射液对马立克病毒感染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35.
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并伴有啰音、肺部和支气管黄色干酪样栓塞为特征的病鸡肝脾肺混合匀浆中分离到1株病毒(YD株),该病毒能凝集鸡红细胞并能被AIVH9标准阳性血清抑制,对热不稳定且对热敏感;对鸡胚和番鸭胚的最小致死量分别为10^-7和10^-6,其MDT分别为78h和70h;鸡胚尿囊液毒的HA效价和EID50明显高于番鸭胚尿囊液毒;能扩增出大小约为1027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结果表明.该分离毒为H9亚型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36.
切环 《中国畜牧兽医》2013,40(7):179-181
从内蒙古牛场疑似山羊痘病毒感染的病羊中分离到1株病毒,命名为NM株。取病羊的皮肤痘疹和水疱作病料样品,分别接种BHK-21传代细胞和10日龄SPF鸡胚。结果表明,BHK-21细胞出现了明显的、规律的细胞病变,鸡胚接种部位出现了明显的痘斑;NM株细胞毒和胚毒均能够被山羊痘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利用1对山羊痘病毒特异性检测引物对NM株病毒进行PCR扩增,获得445 bp片段,与预期大小一致。将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至pMD18-T载体,经酶切鉴定正确后,对阳性克隆株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NM株的基因片段与已发表的山羊痘病毒毒株的相应基因片段具有高度同源性,同源性在99.2%~100%之间。  相似文献   
37.
根据GenBank已知的H6N1亚型流感病毒的NA基因序列,设计扩增N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技术扩增5株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了测序分析.同时通过生物学软件对5株禽流感病毒NA基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株禽流感病毒NA基因全长1 410 bp,编码47...  相似文献   
38.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地检测H1和H3亚型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ce virus,SIV)的方法,根据H1和H3亚型SIV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和2条TaqMan探针,建立双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敏感性高,可检测到最低拷贝数为102拷贝/μL;重复性良好,重复孔Ct值的变异系数均在5%以下;特异性好,除H1和H3亚型SIV外,H4、H5、H7、H9亚型SIV、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口蹄疫病毒、伪狂犬病病毒检测均为阴性;在田间样品中成功检出1株H1和1株H3亚型SIV,检出率为1.16%。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特异,可为H1、H3亚型SIV的快速鉴别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9.
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的致病性一直在不断增强中,甚至已出现了能抵抗CV1988/Rispens疫苗的特超强株。本实验室用BAC克隆技术构建了MDV中国野毒株的Meq基因缺失株,显示出在抗马立克氏病方面具有与美国Meq基因缺失株同样有效的保护性免疫效果,而且其自身没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对美国和中国的两个MDV的Meg基因缺失株的优缺点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甲型流感病毒的非结构蛋白质1(NS1)是在感染病毒期间具有多个辅助功能的毒力因子,为揭示该人畜共患病毒的致病性机理提供重要参考价值。这篇文章综述了该病毒蛋白质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包括NS1的合成、结构、亚细胞定位及在病毒复制机制、宿主天然免疫应答或/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信号传导中发挥各种作用。作者重点阐述了NS1-RNA之间和NS1-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它们都是上述功能和过程的基础。同时突出不同毒株NS1蛋白可能特有的特性,鉴于此,也讨论了NS1对人和动物甲型流感病毒致病性的某些作用。最后概述NS1可能应用于流感疫苗的研制、新抗病毒药物的研发等。同时比较了乙、丙型流感病毒NS1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