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7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252篇
林业   200篇
农学   309篇
基础科学   6篇
  163篇
综合类   1517篇
农作物   241篇
水产渔业   84篇
畜牧兽医   1198篇
园艺   303篇
植物保护   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Due to the protogynous dichogamy of cherimoya and to the absence of proper pollinating vectors, hand-pollination with fresh pollen is a common practice for cherimoya commercial production.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process of hand-pollination, in this work we have studied the conservation of cherimoya pollen at −20, −80 and −196 °C for up to 3 months. In vitro pollen germination of fresh pollen was 57.1% and it was progressively reduced with conservation time at the three temperatures studied reaching a minimum after 3 months of storage of 10.4%, 14.2% and 13.6% at −20, −80 and −196 °C, respectively. Differences in germination among temperatures were only significant during the first 2 weeks of storage. Field pollinations with pollen stored for up to 3 months at the three temperatures show no yield differences compared to pollinations performed with fresh polle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ollen collected and stored at sub-zero temperatur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herimoya blooming season can be used along the whole blooming season avoiding the need of collecting fresh pollen daily.  相似文献   
82.
采用传统的White trap法、Lowtek培养法、液体和固体培养4种方法繁殖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Hb-1)]和斯氏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Sc-2)],测定和计算了线虫的产量、质量和成本。试验结果显示,4种方法培养对线虫侵染力和存活率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p<0.05),2种线虫从高到低的顺序为:White trap法>Lowtek法>固体培养>液体培养;产量最高的是固体培养法,其次是液体培养法,Lowtek法最低;繁殖成本从低到高的顺序为:Lowtek法<固体培养  相似文献   
83.
在简化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基础上,观察了保护剂、平衡温度、预平衡方法、解冻方法以及冷冻方法对牛卵泡卵母细胞冷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26.2 mmol/L的NaHCO3和对屠宰场卵巢进行选择更能促进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无论是程序冷冻还是玻璃化冷冻,乙二醇(EG)与甘油(GLY)相比更能促进牛卵泡卵母细胞的冷冻效果;在程序冷冻中,冷冻液中添加0.1 mol/L蔗糖比添加0.3mol/L的蔗糖更能促进牛卵泡卵母细胞的冷冻;在玻璃化冷冻中,37℃和25℃的平衡温度比4℃更适合牛卵泡卵母细胞的冷冻;在10%、5%、1%的预平衡浓度之间,5%的预平衡浓度即可达到预平衡的效果;在解冻时,多步脱除保护剂更能保护冷冻的卵母细胞;比较了几种最小样本量(minimum size sample,MSS)玻璃化冷冻方法,解冻成熟培养后的成熟率,拉细毛细玻璃管冷冻法为(41.67±3.19)%,极显著高于未拉细毛细玻璃管冷冻法(glassmicropipette,GMP)的(30.19±1.93)%和固体表面冷冻法(solid surface vitrification,SSV)的(28.33±2.89)%(P<0.01)。  相似文献   
84.
通过两个试验,研究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条件下N-乙酰-DL-蛋氨酸的降解率。试验1:N-乙酰-DL-蛋氨酸在pH值6.5、温度为39℃的缓冲液中孵育9h,其降解率为3.3%。试验2:运用瘤胃体外发酵技术研究N-乙酰-DL-蛋氨酸不同添加量对pH值、氨态氮、微生物蛋白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4、0.6gN-乙酰-DL-蛋氨酸发酵3~6h,均能够显著降低体系的pH值;添加0.6gN-乙酰-DL-蛋氨酸发酵12h能够显著提高氨态氮的浓度;N-乙酰-DL-蛋氨酸在发酵过程中不影响微生物蛋白产量。以上结果显示,N-乙酰-DL-蛋氨酸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的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85.
生长因子EGF、bFGF对猪孤雌胚体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分别在培养基中添加EGF和bFGF,研究EGF和bFGF对猪孤雌胚体外发育的作用。结果表明:在1细胞阶段添加EGF或bFGF,添加EGF能够显著提高孤雌胚的卵裂率(P〈0.05);2~4细胞阶段添加EGF和bFGF,添加EGF组和添加bFGF组的囊胚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添加bFGF组的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都略高于对照组和添加EGF组。说明EGF和bFGF有利于猪孤雌胚的体外发育,而且,bF-GF能够通过提高囊胚细胞数而提高猪孤雌胚的质量。  相似文献   
86.
地锦草总黄酮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醇提法从地锦草中提取其主要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滤纸片法对3种浓度(0.4、0.8、1.6mg/ml)的地锦草黄酮提取液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地锦草黄酮提取液对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较强,1.6mg/ml的黄酮提取液对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的抑菌直径分别达到(22.0±1.0)mm、(26.0±2.0)mm,随着黄酮浓度的增加,其抑菌作用也增强。地锦草黄酮对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的MIC分别为0.625mg/ml、1.25mg/ml,地锦草黄酮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7.
不同培养液及血清浓度对绵羊孤雌生殖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成熟的绵羊卵母细胞,经5 μmol/L A23187 5 min和2 mmol/L 6-DMAP 4 h激活后,分别在SOFaa、M-199两种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试验比较了SOFaa、M-199液分别添加BSA和不同浓度(10%、20%)胎牛血清对绵羊孤雌生殖胚体外发育的影响。M-199+FCS组的卵裂率显著低于SOFaa+BSA和SOFaa+FCS组(P<0.05),SOFaa+BSA组的囊胚率显著低于M-199+BSA、SOFaa+FCS、M-199+FCS三组(P<0.05);SOFaa+10% FCS与SOFaa+20% FCS组的卵裂率及囊胚率均无显著差异,M-199+10% FCS和M-199+20% FCS组的卵裂率及囊胚率间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SOFaa比M-199更适合绵羊孤雌生殖胚体外发育,此外添加10%的FCS即可达到较好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88.
本试验主要从采集方法和性周期阶段2方面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采卵方法的采卵效果存在差异,卵裂率切割法显著高于抽吸法(27.9%,49.5%;P<0.05);A、B级卵母细胞成熟率极显著高于C级(75.3%,64.4%,29.1%,P<0.01),卵裂率A、B级均显著高于C级(42.5%,35.8%,16.0%,P<0.05);从卵泡期和黄体期卵巢采集到的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和卵裂率分别为66.7%、62.9%;38.2%、34.4%,没有显著差异 (P>0.05)。  相似文献   
89.
试验采用活体外产气量法研究毛茛科植物提取物不同添加水平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以小麦面粉为底物进行体外发酵。瘤胃液供体动物为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黄牛,日粮精料水平为30%(日饲喂2次)。植物提取物添加水平分别为0、100、200、300和400mg/L。结果表明:随着毛茛科植物提取物添加水平的提高,小麦面粉24h的DM消化率呈线性下降(P=0.0002),活体外产气速度呈二次曲线规律降低(P=0.0001),而产气延滞期线性增加(P=0.0001),理论最大产气量呈二次曲线规律增加(P=0.0001)。随着植物提取物添加水平的提高,发酵液pH值呈二次曲线增加(P<0.024)。各培养时间点乳酸含量均较低(P<1mmol/L),且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10)。提高植物提取物添加水平导致tVFA产量呈二次曲线趋势下降(P<0.01)。通过本试验可得出:毛茛科植物提取物可以通过降低瘤胃发酵的产气速度、提高发酵液pH值以及乙酸和丁酸摩尔比例来调控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其中植物提取物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00~300mg/L。  相似文献   
90.
补充青贮玉米对复合稻草块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体外发酵产气技术,研究了青贮玉米以不同比例(0%~100%)替代复合稻草块中稻草对其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青贮玉米比例的升高,复合稻草块的24h产气量、产气速度常数、有机物消化率、代谢能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0.05)。替代比例低于40%时24h产气量组合效应不显著(P>0.05),替代比例高于40%后出现逐渐增大的正组合效应,当替代比例为50%时,正组合效应值(9.68)显著增加(P<0.05),以后变动幅度不大。综上可见,用青贮玉米替代复合稻草块中40%以上的稻草较为适宜,当替代比例为50%时,就可获得较好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