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78篇
林业   127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19篇
  129篇
综合类   459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78篇
畜牧兽医   200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以库尔勒市为研究对象,对库尔勒市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运用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在现有生态服务价值参数研究基础上,进行参数修正,结合敏感性指数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库尔勒市耕地、园地、林地和其他土地占很大比重,林地不断增加与其他土地的减少是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土地的ESV均有较大变动,不同类型土地单位面积的ESV差别较大。其基本分布规律为高于3×10~9元的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和西北的库尔勒市直管区范围内;2.5×10~9~3.0×10~9元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东南部;中等服务价值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库尔勒市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周围的主要乡镇范围;生态服务价值小于2×109元的地区以库尔勒市直管区北部为中心。【结论】通过对库尔勒市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变化进行预算,库尔勒市将来10 a生态服务价值出现减少的趋势,主要是建设用地的增加,草地和未利用等土地的减少所引起的,今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过程当中应重视各类土地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病程相关(pathogenesis-related,PR)蛋白质在植物防卫体系中的表达模式进而探讨水稻抗病的分子机理。【方法】选取10个前期工作中鉴定的差异转录PR基因,利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技术检测它们在水稻正常生长和与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 Xoo)互作过程中的表达丰度变化。【结果】发现随着水稻的生长,Os12g43380、Os12g36830、Os12g36860、Os12g36840、Os02g41670、Os05g35290和Os12g33610的表达逐步增加,一般在开花期达到最高,成熟期有所降低。在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介导的水稻-Xoo非亲和互作过程中,检测到Os01g51570、Os01g71680和Os12g36850的表达量上调,Os12g36830、Os12g36840、Os02g41670和Os05g35290的表达量下调,并且发现,在亲和互作和非亲和互作反应中PR蛋白质的变化模式相似。对PR基因上游启动子区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与抗病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其中,ARE、HSE、MBS、TC-rich repeats等元件在抗病相关的PR基因上游出现频率较高。【结论】鉴定了在水稻-Xoo互作过程中发生丰度变化的7个PR蛋白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建立一种识别、检测致敏蛋白的新方法。【方法】Pen a 1为虾中主要的致敏蛋白,从其5个主要IgE结合区中选择一段具有代表性的(85—105位)含21个氨基酸的多肽序列,进行化学合成,将多肽分别与匙孔血蓝蛋白(KLH)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得免疫原和包被原,免疫原免疫新西兰纯种白兔得到多克隆抗体。以刀额新对虾蛋白、卵清蛋白、花生蛋白和牛奶蛋白为样品,免疫印迹鉴定多克隆抗体对刀额新对虾中Pen a 1蛋白的特异性。【结果】经Ellman试剂测定多肽与KLH、BSA的偶联比分别为 12﹕1和8﹕1。间接非竞争ELISA测定多克隆抗体的效价达1.024×106,间接竞争ELISA(icELISA)测定该多克隆抗体对多肽的IC50和IC10分别为0.4324 μg•mL-1和0.0004 μg•mL-1,表明多克隆抗体对多肽具有较强的灵敏性。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表明,此多克隆抗体仅可识别刀额新对虾蛋白中的Pen a 1蛋白,对所选其它物种蛋白无响应。【结论】通过人工合成多肽制备的抗体可用于目标致敏蛋白质的检测分析,该方法快捷灵敏,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94.
王志强  陈志超  司朝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30-10431
以吉林省西部为例,探讨土地退化与环境自然因子的耦合关系;利用ArcGIS9.2的空间分析模块,通过空间插值、统计分析、多因素叠置分析等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地下水分布、地貌特征和土壤类型等几种主要的自然因子空间分布的差异及其对土地退化的影响方式、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995.
中国西部茶海特色经济联合体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西部茶海特色经济联合体"的概况,运用耗散结构论方法,分析茶联体的形成与发展,阐述了黔北三县一所结合的必要性及意义,认为三县一所的结合是一种远离平衡态的合作,通过合作形成开放系统,有助于各成员县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系统由涨落能达到有序,形成新的结构。茶联体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形成更开放性的合作机制和良性循环,最后产生"回波效应"。  相似文献   
996.
设施菜地和露天菜地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累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种植年限的设施菜地和露天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为菜地管理及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豫西洪积平原洪庄杨乡附近的露天菜地和设施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大田土壤为对照,以种植年限(0~4,5~9,10~19,≥20年)为采样依据,测定8种土壤重金属(Cu、Zn、Cr、Ni、Pb、Cd、As、Hg)的含量,并运用地累积指数和内梅罗指数,对研究区设施菜地和露天菜地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累积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2类菜地土壤重金属Cu、Ni、Pb、Cd和Hg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而大田对照土壤除Ni外,其他各重金属含量均不超标;除Ni元素外,露天菜地和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具有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而露天菜地则由于易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在总体增大趋势之下呈现一定的波动性。②露天菜地和设施菜地土壤均存在Pb、Hg、Cd的累积污染,其程度大小均为Hg>Cd>Pb,且随种植年限的增加累积污染程度增大。③露天菜地和设施菜地土壤均达到了重金属强度污染水平,且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呈加重态势,露天菜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较设施菜地高。【结论】研究区菜地土壤已产生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累积污染,露天菜地和设施菜地具有大致相似的污染特征,累积污染均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加重,但外源性因素对露天菜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更广泛。  相似文献   
997.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具有交互胁迫、动态耦合的规律,对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西部地区理应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这种特殊所在,实现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协同学理论,在分析经济与环境两系统耦合协调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耦合协调的指标体系,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起始年1999年为起点,从时间序列上对西部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水平评价,得出以下结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耦合关系加强,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且其区域内部差距逐年缩小。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和探讨微格教学法在《基于疾病的中西诊疗思维综合训练》(以下简称《思训》)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以全校自愿选修《思训》课程的20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分析微格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微格教学法在《思训》课程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教学效果好,学生满意度高。结论 微格教学法将分散的知识集中化,让不同学科的知识更具连贯性,促进了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99.
中国西部退耕还林(草)面临的新问题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余年来,在我国东部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党和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但西部生态环境恶劣制约着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2000年在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上游的西部地区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又把可持续发展战略演绎到了新的高度。在上述背景下,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与退耕造林所发挥作用的探讨,结合西部自然特点和实际情况,总结了建国50年来,退耕还林和种草所经历的不平凡的4个阶段,分析了退耕还林(草)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西部区情提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恢复生态环境及整治大江大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西部县域城镇化特征空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近20年中国西部地区县域非农业人口长序列统计资料和GIS技术,分析了西部地区县域城镇化现状特征,揭示了县域城镇化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近20年来,西部县域城镇化进程趋向于良性发展;县域间城镇化发展速度相对差异明显变小,城镇化总体上呈现出趋向加速发展启动的态势;城镇化发展中心呈现东移趋势,在西部的东部边缘地区形成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西部县域城镇化高速增长地带;县域城镇化空间分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趋向于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