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5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8篇
  11篇
综合类   10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枸杞保健糖浆研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枸杞为原料提取多糖.用单因素最佳条件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提取枸杞多糖的最佳工艺为:先用90%乙醇作溶剂除单糖,然后用70℃水提多糖,料液比1∶10,提取时间1 h.在此基础上加入VC、VE、VB1、钙、铁、锌等营养物质,研制适合于糖尿病患者食用的枸杞糖浆.  相似文献   
72.
宁夏枸杞产区土壤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夏主要枸杞产区中宁县土壤样品中的5种近年常用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5种有机磷农药中毒死蜱的检出率达41.67%,检出残留量均大于等于12μg/kg,最大残留量为54μg/kg;对硫磷的检出率为8.33%,其余三种有机磷农药均未检出。枸杞产区土壤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对枸杞安全生产和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对比可知,不同土壤类型的土样中农药残留量无差异。  相似文献   
73.
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物联网(TOI)、移动互联网、数据库等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研发宁夏枸杞病虫害网络化监测预警系统。系统可以利用智能终端传感器采集病虫害数据,并通过GPS进行定位,再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到服务端,在此进行数据整合分析,实现了对宁夏枸杞空间分布精准化和可视化管理、病虫害实时动态监测与早期预警,对枸杞病虫害监测预警形成现代化的网络一体管理支持,实现了枸杞病虫害发生的"早预防,早发现,早防治",保证枸杞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74.
采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分子标记对17个枸杞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0条引物中筛选出19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到96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1条,多态性比率为73.96%。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055(SCoT-29)~0.239(SCoT-66),平均为0.132。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7个枸杞品种遗传相似系数为0.43~1.0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7处可将所有品种分为3个类群。综上,利用SCoT分子标记可揭示枸杞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枸杞品种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目前我国枸杞采收仍然以人工采收为主,但人工采收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为此,根据枸杞挂果枝条的生长特性,分析了枸杞果实果柄机械分离的条件,建立了果实脱落的动力学模型,设计了一种振摇枸杞采收机,并通过求解模型得出影响果实脱落的3个参数:振摇频率、振幅和指排间距。利用ADAMS对简化后的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通过检测果实果柄惯性力的变化,确定了参数的取值范围。将采净率、采青率和损伤率作为采收效果评价指标,设置不同的参数进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参数组合为:振摇频率12 Hz、振幅40 mm和指排间距100 mm,在该条件下振摇枸杞采收机的采净率为93.52%,采青率为5.72%,损伤率为2.54%,满足对枸杞采收的质量要求,采收效率为485 g/min,是人工采摘效率的5.5倍。  相似文献   
76.
为确定引起枸杞霉变的菌种类型,该文以采后鲜枸杞果实为材料,分离导致其霉变的菌种,经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确定类型,并对与其霉变速率相关的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霉变的鲜枸杞中共分离出6株致霉菌,分别鉴定为:菌种1为镰刀菌、菌种2为交链孢霉、菌种6为尖孢镰刀菌、菌种7为青霉菌、菌种11为串珠状赤霉菌及菌种21为草酸青霉。经过回接试验发现6种霉菌均能使健康枸杞鲜果霉变,从这些病斑中再次分离得到相同霉菌。6种菌的致死温度不同,最高致死温度为54℃。菌种1的最适生长温度为40℃,菌种6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其余4株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6种菌在相对湿度为30%~9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相对湿度为75%~85%。最适p H值范围为4~8,p H值为6时霉菌孢子萌发率最高。通过对6种霉菌与温度、相对湿度、p H值3个与干燥参数相关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为今后鲜枸杞干燥过程条件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枸杞振动采收机理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深入研究枸杞振动采收机理,该文基于果-蒂分离条件及枸杞枝条间的动态传递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分析,获得枸杞振动采收条件。利用振动分离试验台进行结果枝果-蒂振动分离试验,探寻最优采摘效果的振动参数组合,即激振频率18.22 Hz、激振振幅7.87 mm和枝条通过装置的行进速度20.93 mm/s,分析该组合参数下结果枝的加速度响应,获得枸杞果-蒂分离条件。在田间采用高速摄像系统对枸杞枝条间的振动传递情况进行跟踪拍摄,并用高速运动分析软件Pro Analyst对枸杞枝条的动态响应进行分析,获得枸杞三级枝和结果枝(四级枝)的加速度响应关系。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获得了不同激振情况下枸杞振动采收所需加速度,即当所有结果枝被直接激振时,被激振处的加速度需要达到518.38~551.06 m/s~2,结果枝末端加速度需要达到347.64~390.56 m/s~2;当存在结果枝未被直接激振,而三级枝全部被直接激振时,三级枝被激振处加速度需要达到1 738.20~1 952.80 m/s~2。该文研究结果可为枸杞机械化采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枸杞区域试验的产量因素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比较5个枸杞新品系YX-04-001、04-03-32、06-02、06-16、06-03和对照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因素指标。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点以及品系间,均存在差异。相对于对照,5个枸杞新品系的产量因素均表现出了优势,其中06-16表现出果形大、产量高等优良品质,其鲜果千粒重为1 270 g,比对照提高了78.45%;大于0.8 g的鲜果个数比例为85.33%,比对照提高了144.78%;干果特优级率为77.84%,比对照提高了97.56%;16-16品系的单株产量比对照提高了61.02%,是个高产、适应性强的枸杞新品系。  相似文献   
79.
枸杞子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的品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唐虎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779-14780
[目的]比较真空冻干枸杞子和热风干燥枸杞子的质量。[方法]从感官质量、复水性和营养成分等方面对枸杞鲜果、真空冻干枸杞子和热风干燥枸杞子进行了比较。[结果]真空冻干枸杞子颜色接近枸杞鲜果的红色,枸杞子表面光滑,体积皱缩较小,而热风干燥枸杞子颜色为暗红色,坚硬干缩,油果率较高;热风干燥枸杞子10min内的吸水比是1.01,而真空冻干枸杞子的复水比仅为0.68;并且真空冻干枸杞子的主要营养成分也很高。[结论]真空冻干枸杞子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鲜枸杞果中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但与热风干燥相比,冻干技术消耗的时间、电能较多,产量较少,生产效率低。  相似文献   
80.
景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32-535
综述了有关集群竞争优势来源的文献资料,归纳出了6个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因素,即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区域资源、政府的作用、交易成本的降低、学习和创新效应、集群的协调机制。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研究了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其存在的3方面问题:一是加工和销售企业总体规模较小;二是企业产品定位不清晰,转化能力差;三是品牌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完善的营销网络;四是中小企业投融资渠道单一;五是农户种植的组织化程度偏低。分析了区域资源、政府作用、规模和范围经济等竞争优势来源因素在宁夏枸杞产业集群形成阶段和成长阶段发挥的作用,构建了宁夏枸杞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来源模型,并将其与中国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演化模型进行了比较,认为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这是由2个模型构建基础的差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