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28篇
综合类   10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7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科学评估三江源区草地的气候资源利用率及载畜能力,是有效开展草地资源利用和实施生态保护的基础和前提,对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高寒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其核心区是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国家公园以外的传统利用区是当地牧民维持生计的重要支撑区。本研究基于GLOPEM-CEVSA模型,模拟了1981–2018年三江源区草地现实产草量和气候产草量,分析了草地的气候资源利用率及载畜能力。结果表明,近40年三江源区平均现实产草量和气候产草量分别为852.56和1 357.14 kg·hm-2,草地的平均气候资源利用率为62.82%,且呈西北部较高东南部较低的分布特点,国家公园3个园区草地气候资源利用率在61.92%~66.42%。除国家公园所在县域及气候资源利用率较高的唐古拉山乡外,东、南部各县仍有约35%的气候潜力,即505.53 kg·hm-2的草料潜力和每公顷0.44标准羊单位(SU·hm-2)的载畜潜力。因此,建议在东、南部水热条件较好地区,合理开展退化草地修复工作,提高...  相似文献   
92.
三江源移民接受新技术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源生态移民是因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产生影响,同时考虑到三江源地区生态战略安全而进行的人口空间转移活动。通过对玉树州曲麻莱县30家移民户的走访调查,发现移民户接受新技术的行为受到心理素质和资金状况、政府部门政策、宣传教育形式、提供技术的有用性等因素的影响。为了确保生态移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顺利转变,必须提高牧民的科技素质和经营决策水平、政府的指导水平,并且为移民户选择技术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3.
封育与放牧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植物和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源区选择不同封育年限的退化高寒草甸,测定其地上部分主要功能群(禾草类、杂类草、莎草类的总碳氮浓度)、植物根系和土壤碳浓度及储量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围栏封育主要功能群总碳浓度和碳氮比高于自由放牧草地;围栏封育地下根系碳浓度明显高于自由放牧草地;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储量最大,植物地上部分碳储量最小,植物根系碳储量居中。0~30cm深度土体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围栏封育5年>围栏封育10年>自由放牧;封育5年和10年后,总碳储量较自由放牧草地提高了36.54%,24.61%;土壤有机碳分别增加了26.28%和24.28%;而封育5年和10年之间碳储量没有显著变化,说明围栏封育是高寒草甸固碳减排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4.
气候变化对三江源区兴海县天然牧草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根据青海省三江源区兴海县牧业气象站1999-2007年天然牧草数据和气候资料,分析了三江源区兴海县天然牧草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兴海县牧草发育期、高度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江源区兴海县牧草返青期与日平均气温≥5 ℃的初日相一致,黄枯期与日平均气温≥5 ℃的终日相吻合;牧草返青期与黄枯期均提前,而且黄枯期的提前程度大于返青期;覆盖度每年以1.73个百分点的倾向率减小,而牧草高度以1.08 cm/a的线性趋势上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牧草生长季温度升高,加之进入21世纪以来该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多,水热匹配较好,牧草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95.
青海省三江源草地生态退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实地调研,主要对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成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于该研究区域草地的退化都具有作用和效力,只是作用方向不同。然而,最终导致该地区草地急剧退化的主导因素为人为因素(人口增长、牲畜超载严重、经济活动等),尤其是超载过牧,迫使草地大面积退化、沙化、荒漠化,再加上鼠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则进一步加快草地退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96.
通过理论计算,对我国三江源区内森林资源所有水源涵养、保持土壤肥力、保持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指出保护好三江源区森林资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7.
本文以三江源冻土型地下水库与植物群落依存关系为基础对冻土型地下水库对植物群落补水机理研究进行阐述:(1)三江源区典型植被对于维护区域的生态特征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环境决定了植被的分布特点。(2)三江源区冻土活动层具备规模地下水形成条件,提出冻土型地下水库模式。(3)三江源区冻土层与植被具有十分相关的耦合关系。(4)冻土活动层分布规律、冻土层中土壤含水率特点、冻土区径流水文过程为解释三江源区冻土型地下水库对典型高寒植被群落的补水机理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5)无损、准确、高效、便携的地质雷达是冻土勘察中较好的探测技术。针对三江源区冻土活动层对植被的补水机理研究现状,指出今后从地下水库视角分析冻土层的重点研究问题,包括冻土型地下水库补给植物群落的机理、冻土型地下水库的成库条件、冻土型地下水库排泄特征对三江源高寒植物群落稳定补水机制、冻土型地下水库对高寒植被的生态效应、地质雷达在冻土监测方面的应用等。基于这些研究问题,最后以三江源区典型高寒植物群落生长所需要的稳定补给水源为研究对象,提出冻土型地下水库稳定的补水机理与机制研究的思路,可为三江源区改善生态环境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8.
文章对三江源黄河源区泽库县西部沙地沙化土地的成因、类型及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提出了治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9.
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莺影响导致三江源高寒草甸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同时鼠害频繁.本研究主要对高寒草甸在不同鼠害梯度下的生物量和土壤容重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鼠洞密度与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8月地上、地下及其总生物量基本高于6月,地下生物量均远远大于地上生物量;6月地下/地上生物量在11.81~27.64倍,8月地下/地上生物量为8.48~30.90倍;各样地0~10 cm根系占总根系的百分率较高,6月达78.21%~83.45%,8月达79.32%~91.54%,0~10 cm根系占有量8月6月,10~20cm基本持平,20~30 cm为8月<6月.容重与各土层为正线性关系,y=ax b(r=0.759 5~0.999 7);根土质量比与各土层关系为y=ax2 bx c.  相似文献   
100.
三江源地区不同退化草地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利用最短距离法,以欧式距离为距离系数对三江源地区的12个不同退化草地类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λ=3.60时,12个不同退化草地类型可分为9类,即类Ⅰ{G3,G7,G8};类Ⅱ{G5};类Ⅲ{G8-2};类Ⅳ{G4-2,G4-3);类Ⅴ{G4-1};类Ⅵ{G1-1};类Ⅶ{G8-1};类Ⅷ{G1-2};类Ⅸ{G2}.当λ=4.10时,12个样地可分为7类,即类Ⅰ{G3,G7,G5,G6,G8-2};类Ⅱ{G4-2,G4-3};类Ⅲ{G4-1};类Ⅳ{G1-1);类Ⅴ{G8-1};类Ⅵ{G1-2};类Ⅶ{G2},这说明各退化草地之间有较大差异,在治理上应采取不同措施.对聚类分析的9类草地进行了草地退化程度、基本特征和优势种植物的描述,阐述了退化草地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