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72篇
  4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40篇
园艺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常用水稻保持系及恢复系开花灌浆期耐热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常用的15个水稻保持系和26个丰产性较好的恢复系为材料,于主茎见穗当天起连续15 d进行高温胁迫处理(9:00-15:00,39~43  ℃),研究花期高温胁迫对水稻保持系和恢复系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高温胁迫指数,可把水稻品种分为热钝感型、耐热型、不耐热型和热敏感型等4个类型。其中,水稻保持系K22B、博白B和V20B为热钝感型材料,Ⅱ 32B、中浙B和中9B为热敏感型材料;水稻恢复系明恢63耐热性最强,其次为R207和P929,P62 2 2、R8006 和P51等耐热性最弱。进一步分析表明,高温胁迫指数与水稻在自然条件下结实率、空壳率和秕谷率之间相关不显著,但与胁迫环境下结实率和空壳率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花期高温胁迫致使水稻保持系和恢复系结实率下降,空壳率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102.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RAPD技术对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和相应保持系B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100个单引物的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69个引物有扩增,表现出多态性的有12个,然后随机选取不育系A和保持系B各9株验证多态性片段在单株中的稳定性,有两种引物A13和E14扩增出的多态性片段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103.
为明确芝麻三系杂交品种皖芝11号的株型特征及产量表现,对芝麻三系杂交品种皖芝11号与常规栽培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盛花期,杂交品种皖芝11号的株高、主茎直径、叶长、叶宽、叶面积指数等性状较亲本皖芝2号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要高,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皖芝11号盛花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亲本材料皖芝2号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高24.45%和34.45%,且其具有最高的经济系数(0.212);杂交品种皖芝11号的每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产量构成因子表现出超亲优势和超标优势,皖芝11号产量为1 430.00 kg/hm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豫芝4号,适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4.
为研究芝麻三系杂交新品种皖芝12号的株型特征,对杂交品种皖芝12号与常规栽培品种豫芝98N09(亲本材料)、豫芝4号(对照品种)的株型特征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品种皖芝12号与常规栽培品种豫芝98N09(亲本材料)、豫芝4号(对照品种)在株型上有明显差异,皖芝12号具有较高的株高、主茎直径、叶基角、叶长、叶宽、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在盛花期较亲本材料豫芝98N09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分别高31.42%和20.19%,并具有较高的经济系数(0.239);皖芝12号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表现优于常规栽培品种豫芝98N09(亲本材料)、豫芝4号(对照品种),皖芝12号产量为1 570 kg/hm~2,显著高于亲本材料豫芝98N09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体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05.
张瑞茂 《种子》2003,(4):54-56
从中油49自然群体中发现的质不育抹经过广泛测交,与具有良好保持作用的黄籽双低常规优质品系YE-2连续6代回交育成了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质核互作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M5637A及相应保持系RM5637B(YE-2选系),并实现了三系配套。其不育系群体不育率100%,花期无死蕾、闭蕾现象,不育性较稳定,不育度在97%以上;恢复源广泛,易选配强优势组合,且具黄籽双低高油分高蛋白质的优良品质。目前我所正作为重要的基础材料应用干杂交油菜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06.
将sd-r新半矮秆基因的品系RA73与sd-1半矮秆基因的6个保持系金23B、Ⅱ-32B、协青早B、K17B、粤丰B和龙特蒲B杂交。2006年在贵阳种植亲本、F1和F2,对株高进行遗传分析。试验结果,亲本的株高为82.4~94.5 cm,F1的株高为130 cm左右,F2代植株高度产生分离,经χ2分析,高株(101~140 cm)∶半矮秆(71~100 cm)∶矮秆(45~70 cm)的比例符合9∶6∶1,出现了两对高秆显性基因互补的遗传现象,这两对高秆显性互补基因分别来源于各自的原始高秆品种。讨论了RA73的sd-r半矮秆基因在杂交水稻育种上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的性状变化规律,为指导广适性杂交粳稻新组合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将多年选育的220份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分别种植于温、湿度差异较明显的温室和试验田,对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质量等10个与产量相关的性状进行考察,并对性状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相关性和聚类等分析。【结果】不同环境条件下,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除穗长和一次枝梗数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差异均达显著以上水平;其中最明显的是高温、高湿条件下,植株的株高极显著增高,有效穗数极显著减少,材料间的性状变异幅度增大,离散程度更高。相关性分析表明:2种环境条件下,单株产量与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的相关性均最大,但有效穗数与其余8个性状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聚类分析将220份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材料聚为4类,分别占总材料数的14.5%、38.1%、27.3%和20.1%,第Ⅰ和Ⅱ类群品种单株产量较高,但其性状易受高温、高湿环境影响,株高显著变高,穗数显著减少,导致其单株产量显著减少;第Ⅲ和Ⅳ类群品种单株产量低,但不同环境条件下性状变异程度相对较小,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其中第Ⅲ类群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性状最稳定。...  相似文献   
108.
 分别以转PEPC Kitaake和Kitaake作父本,以4份不同来源的保持系珍汕97B、K17B、Ⅱ 32B和G2480B为母本构建F1,考查PEPC 的表达及其对光合性状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导入PEPC 后,水稻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PEPC酶活性均表现为增加,最突出的是其PEPC酶活性均成倍增加。蒸腾速率方面,只有K17B/PEPC 表现为下降。珍汕97B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PEPC酶活性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均最大。在农艺性状上,G2480B/PEPC 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均大幅度提高,分别增加了31.46%、1.39倍和1.83倍,千粒重也增加了7.84%。珍汕97B/PEPC 由于穗变短,即使结实率和千粒重大幅度增加,减产仍达9.84%。G2480B的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均最大,而珍汕97B最小。在耐光氧化方面,转PEPC 基因Kitaake明显优于Kitaake。说明PEPC 单个基因对改善籼型三系保持系的光合性能和增加产量有较重要的作用。在供试的4份保持系中选用保持系宜考虑G2480B,PEPC 在此遗传背景下的表达丰度较高,提高结实率和单株产量等农艺性状的正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109.
香稻保持系香味遗传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香稻保持系D香1B、D香2B、内香2B、内香4B、绵香2B、绵香3B、宜香1B,引进光身稻品种泸香90及无香味保持系菲改B为材料,研究了水稻香味的遗传模式和香味基因的等位性。结果表明,D香1B、D香2B、内香2B、内香4B、绵香2B、绵香3B、宜香1B的香味受单隐性基因所控制,且D香1B、内香2B和绵香3B的香味基因为等位基因,D香2B和内香4R为等位基因,绵香2B和绵香3B的香味存在等位位点,D香1B、内香2B和绵香3B与泸香90存在等位位点;泸香90的香味可能受双.基因所控制。我们认为水稻香味是由“主效基因 徽效基因”系统所控制。  相似文献   
110.
以美洲狼尾草不育系Tift23A、保持系Tift23B为材料,刈割再生为手段,通过观察不育系留茎穗开花期花药败育情况,剔除不育系中的可育系;采用人工套袋和成对杂交,在同一生长季节同一植株上完成不育系鉴定和繁殖两个程序;冬季通过温室鉴定不育系育性,鉴定相应的保持系,并生产不育系和保持系原种供不育系繁殖田使用;大田生产的不育系种子经温室鉴定纯度达到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