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8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556篇
林业   1333篇
农学   537篇
基础科学   1091篇
  1055篇
综合类   5099篇
农作物   479篇
水产渔业   274篇
畜牧兽医   1495篇
园艺   434篇
植物保护   889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312篇
  2021年   315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362篇
  2016年   433篇
  2015年   419篇
  2014年   605篇
  2013年   534篇
  2012年   645篇
  2011年   676篇
  2010年   673篇
  2009年   629篇
  2008年   705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499篇
  2005年   510篇
  2004年   371篇
  2003年   381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262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国际篇     
<正>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价格指数2月份平均为179.4点,较1月份减少1.0%,比2014年同期水平低14%。http://www.fao.org/news/story/en/item/279377/icode/5日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AAFC)宣布,将投资150万美元资助289个农场食品安全项目。http://news.gc.ca/web/article-en.donid=944379  相似文献   
102.
棉花病虫害的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棉花病虫害的发生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为及时、准确指导农业生产,经济、安全、有效地消灭和控制病虫的危害,以达到增产,增收,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目的,对济宁市棉花每个生育期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推广,遥感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影像的信息应用已经进入推广化,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影像信息应用在防止水土流失的动态监测、水土保持的规划治理方面已经日趋完善。阐述了遥感动态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应用的主要特点及其功能,并对遥感动态水保监测技术应用的主要流程进行了解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采用乙酸(HAc)作为溶剂,配制壳聚糖(CS)/聚乙烯醇(PVA)纺丝液,探究纺丝液稳态流变和动态流变性能并考察其静电纺丝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S质量分数的增加,纺丝液的稠度系数、结构黏度指数、表观黏度、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复合黏度(η*)均相应增加,非牛顿指数相应减小,不利于CS/PVA纺丝液静电纺丝。随着测试温度的增加,纺丝液的稠度系数、结构黏度指数、表观黏度、G′、G″和η*均相应减小,非牛顿指数相应增加,纺丝液流动性能加强,可纺性提升。当CS质量分数为3.0%时,纺丝液在测试温度30℃下的稠度系数和结构黏度指数均较小,分别为7.978 1和2.16,且非牛顿指数为0.887 7接近于1,表明该纺丝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加工性。结合SEM和流变行为分析,在室温条件下CS质量分数为3.0%的CS/PVA纺丝液呈现优异的可纺性,可以构建连续、均匀且不带珠状连结的纳米纤维。  相似文献   
105.
征稿简则     
《青海农林科技》2014,(3):97-97
<正>1《青海农林科技》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林科技期刊。欢迎投寄农林试验研究报告、科学论文、丰产技术总结、科研动态综述、新技术推广应用报告等。2来稿要求:2.1文稿要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精炼、标点准确。篇幅一般不超过4000字。来稿请附中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2.2来稿请使用规范简化字。稿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和上下角等细节。2.3文中计量单位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单位符号书写,文图表中的单位一律采用符  相似文献   
106.
为了响应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的政策,吉林省西部地区开发了大面积的水田。为掌握新开发水田的动态变化,有必要对吉林省地区进行土地利用分类。以吉林省前郭县为例,利用2010年环境卫星数据进行不同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的比较,进而对另外3景图像进行信息提取,分析4个年份新开发水田的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法比最大似然法的耕地分类精度高约5%,其产品和用户精度分别为95%和84%。加入纹理信息没有显著提高分类精度。2009~2012年水田面积分别增加-67.7 km2,111.7 km2和265.01 km2。  相似文献   
107.
湖南芷江是我国传统的虫白蜡产区,素有"白蜡之乡"的美誉,但因受病虫害及气候条件等影响,芷江虫白蜡生产上一直未能实现种虫自给自足。本文研究了芷江白蜡虫生产过程中寄生蜂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结果表明:芷江白蜡虫种虫生产上受寄生蜂危害严重,寄生率最高达91.3%,平均为56.1%,大量引发白蜡虫种虫绝收,寄生蜂危害是导致芷江长期不能规模化培育白蜡虫种虫的最直接原因。跳小蜂科的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是白蜡虫优势寄生蜂,种群数量占寄生蜂混合种群数量的90%以上。7月至10月是寄生蜂危害高峰期。寄生蜂的优势种类结构及发生规律与云南昆明等白蜡虫种虫传统产区相比有明显差异,建议抓住优势种群危害高峰期,开展白蜡虫寄生蜂的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108.
华北落叶松针叶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碳(C)、氮(N)和磷(P)在林木的生长发育中有着重要作用,三者的含量变化和元素比值控制着林木的营养和生长状况。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秦岭山区同一树种不同林龄叶片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为林木施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林木生长季的不同月份(2012年5月到10月每月中旬),对秦岭5年生(5a)、10年生(10 a)、20年生(20 a)3种林龄的华北落叶松针叶进行定期采集,并测定不同月份各林龄针叶的C、N、P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值,对不同林龄不同生长季华北落叶松针叶的C、N、P及C∶N、C∶P、N∶P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其C∶N与氮含量、C∶P与磷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种林龄针叶的碳含量从生长初期(5 6月)到生长旺盛期(7 8月)逐渐增加,生长末期(8 9月)逐渐降低,但到落叶期(10月)又小幅回升。2)3种林龄华北落叶松针叶的氮含量在整个生长季内(5 10月)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各林龄针叶氮含量升高和降低的时间存在差异,5 a和20 a林龄的针叶N含量从6月到生长旺盛期(7月、8月)基本上保持上升趋势,而10 a林龄针叶的氮含量6 7月份先逐渐降低,7 9月份急剧升高,落叶前期到落叶(9 10月)这段时间3种林龄针叶的N含量均急剧下降为最低值。3)3种林龄针叶磷含量在整个生长季节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最终维持稳定。4)5 a、10 a和20 a林龄的华北落叶松在生长季节内针叶的C∶N变化范围分别为21.83 56.42、18.4358.49和22.54 87.83,变异系数分别达到了37.74%、42.05%和68.42%,随着树龄的增长其变异系数逐渐增大。5)5 a、10 a、20 a林龄的华北落叶松在生长季节内针叶C∶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69.17 402.85、180.54 395.01和213.02 398.75,变异系数依次为31.35%、31.43%和22.88%。6)针叶的N∶P,5 a、10 a、20 a在生长季节内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77 15.42、6.38 20.13和4.44 14.45,变异系数分别为39.65%、50.86%和33.03%。7)各林龄针叶的C、N、P平均含量以及各比值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3种林龄的华北落叶松针叶的C∶N、C∶P均与相应的N、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随着N、P含量的变化以对数方程的形式减小。同时发现,氮是秦岭地区幼、中林龄华北落叶松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土壤中的氮养分不足会制约林木的生长,因此对本研究区的土壤应及时补充氮肥以满足华北落叶松正常生长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09.
为探究小麦开花后不同部位氮素、磷素营养物质积累的动态规律,以中国春和贵紫1号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于花后5,15,25,35,45 d对小麦旗叶、茎鞘、颖壳穗轴和子粒中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无机磷、植酸含量及单粒质量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表明,在子粒发育过程中,2个小麦品种库源器官氮素、磷素营养物质及单粒质量均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除源器官的氨基酸和茎鞘的植酸外,其他氮素、磷素营养物质与子粒库中的5个营养性状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子粒发育中期库源器官氮素、磷素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异远小于其前期与后期。结果还表明,小麦子粒发育中期(花后15~25 d)库源器官氮、磷代谢最为旺盛。建议此时期更应注重小麦氮、磷养分均衡,既满足子粒积累足够氮、磷营养,不致早衰,又同时注意防止其过量造成贪青晚熟,以保证小麦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10.
文章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6个农区所为例,阐述了其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农区所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的建议,即做好立项前管理、强化项目实施管理、建立动态监控机制、优化项目完成后管理机制、建立科研项目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学术防腐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