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174篇
农学   253篇
基础科学   12篇
  30篇
综合类   1015篇
农作物   20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265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赣茶3号”原名为“九曲783”,是1978年上犹县茶叶技术推广站从上犹群体中单株选育的品种。1997年经江西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为江西省省级茶树良种,并更名为“赣茶3号”。该品种主要种植在上犹县及周边,种植面积已达到三千余亩。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栽植密度和施肥对南洋楹早期生长的影响,在揭示主要栽培因素与单株材积、蓄积量相关关系和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密度与施肥组合栽培模式,使良种、立地、施肥等技术要素合理配合,为经营南洋楹速生丰产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均匀设计和随机完全区组设计试验法,对栽植密度和施肥量等4因素6水平按照均匀设计表 U6(64)建立南洋楹高效栽培试验方案;通过 Stepwise分析选择最优回归模型,确定主要栽培因素;采用 Uniform Design Version 3.00拟合林分产量与施肥量回归模型;通过二次响应面回归 Rsreg获得优化施肥量。【结果】不同试验处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和每蓄积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P <0.01);影响南洋楹生长最主要的因素是栽植密度,从单株材积和每蓄积量平衡点考虑,最优栽植密度为3 m ×3 m;单株材积与施肥量的二次回归模型: Y3=6.54E-2+5.29E-8X22+3.47E-5X3-4.27E-5X4,复相关系数 R =0.9480,回归方程显著;优化拟合施肥量为:过磷酸钙(作基肥)274 g +尿素(作当年追肥)48 g +复合肥(作次年追肥)250 g,将此优化施肥量代入回归方程求得理论单株材积为0.0604 m3,比试验设计中单株材积最低值0.0443 m3提高36.3%;通过最优栽植密度和优化施肥栽培模式,蓄积量可达47.2905 m3·hm -2,比试验设计中最低值19.4040 m3·hm -2提高143.7%。【结论】南洋楹的速生特性在早期得到显著表达,对不同栽植密度和施肥响应积极,辅以集约栽培技术措施可以较好发掘南洋楹良种和土地的生产潜力。本研究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法建立了南洋楹最佳栽植密度与施肥组合模式,从尽可能少的试验次数中揭示出因素对指标的影响大小和规律,并且进行优化拟合设计,缩短了研究周期和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3.
栽培历史: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选育。2009年以自交系‘H9’为母本,自交系‘H2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6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定名“吉椒18号”。分布区域:吉林省各地露地栽培特征特性:果为大灯笼形,皮薄稍有皱褶,辣味适中。植株生长势强,连续结果能力好,株高平均65厘米,株幅为60厘米左右,花白色分枝多,单株结果数7~12个。  相似文献   
104.
为改善鸡毛菜连作障碍,研究了施用猪粪对连作鸡毛菜株高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2个处理:连续四茬施用化肥种植鸡毛菜及连续四茬施用猪粪(水沤法施用-全肥土制作)种植鸡毛菜。结果表明,施用化肥连茬种植鸡毛菜,在第三茬时株高显著下降,第二茬时单株鲜重显著下降,鸡毛菜产量随种植茬数的增加而减少,四茬种植时鸡毛菜产量仅为首茬种植的74.90%。与施用化肥处理相比,施用猪粪连茬种植鸡毛菜仅首茬鸡毛菜株高、单株鲜重及产量略低,但之后茬口均显著高于施用化肥处理。合理施用猪粪替代化肥,可改善鸡毛菜连作障碍,保证鸡毛菜株高、单株鲜重及维持产量水平稳定。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提高甘蓝型油菜产量及品质性状优势组合的选配效率,为西藏油菜现有资源的杂种优 势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 13 份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作亲本,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 40 份杂交组合, 以油菜 3 个品质性状和单株产量为研究对象,分析各亲本的配合力和各性状的遗传力。【结果】在一般配合 力上,5 个父本按优劣顺序依次为希望 759>湘油 420= 京华 165>育苗 10>大地 95,8 个母本按优劣顺序依次为 04306-2>127025-3=158106-2=158112-3>08014-2>68-3= 年河 18>06034-3。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最好的组合是 京华 165×年河 18(达 28.8798),组合京华 165×年河 18、湘油 420×158112-3 具有高产、优质的潜力;育苗 10×68-3、育苗 10×127025-3、湘油 420×06034-3 特殊配合力分别为 28.8316、25.3975、22.4819,具有产量优势。 广义遗传力以油酸含量最高、达 96.93%,单株产量最低、仅 56.09%。【结论】两个油菜骨干亲本希望 759、 04306-2 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排名最优,在油菜杂交组合的选配上可重点利用,其中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油酸 含量 3 个品质性状可进行早期选择,而单株产量性状不宜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光皮桦无性系造林试验的初步结果分析可知,其优良无性系与实生苗的生长差异显著,其中1、2号无性系3年生单株材积对比实生苗增益分别达31.7%、36.7%。立地条件对光皮桦生长影响较大,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无性系与林地的互作效应,达到最佳的增产效果。林木育种工作应遵循"有性起源,无性利用"的改良途径,充分发挥无性系育林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7.
<正>五彩紫薹一号(见第24页图1)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极早熟,从播种到始收48天左右,是目前亮紫色类型中最早熟的杂交新品种。菜薹无蜡粉,大小适中,粗约1.8厘米,薹生叶少而小,侧薹发生力强。长江中下游地区可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播种。采用营养钵育苗最好,苗龄控制在21天左右。移栽株行距30厘米×45厘米,每667平方米栽4000株。采取深沟窄畦、一畦双行种植,以方便排灌水。由于前期气温较高,必须  相似文献   
108.
2007年3月,湖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从美国引进“脐变枝”品种10枝芽条,在试验棚内以16年生朋娜脐橙为中间砧,高位嫁接了8株树。2008年3月,利用这些高接树上的枝条建立“脐变枝”高接试验园,面积1333m^2,以7年生麻阳冰糖橙为中间砧嫁接120株。高接试验园地处安化县柘溪水库南岸的山坡梯土上.  相似文献   
109.
金源55号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3001品种名称:金源55号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品种来源:(黑交83-889/美丁)的F2代卫星搭载辐射选育特征特性:普通型早熟春大豆品种,北方春播生育期平均115天,比对照黑河43晚4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5.2cm,主茎14.4节,有效分枝0.2个,底荚高度14.5cm,单株有效荚数25.7个,单株粒数59.9粒,单株粒重11.2g,百粒重19.7g。尖叶,白花,灰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浅黄色。  相似文献   
110.
垦农40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3005品种名称:垦农40选育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品种来源:垦鉴豆43/农大96305特征特性:高油型中早熟春大豆品种,北方春播生育期平均117天,与对照绥农28相当。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91.8cm,主茎16.5节,有效分枝0.3个,底荚高度17.2cm,单株有效荚数35.9个,单株粒数81.2粒,单株粒重15.1g,百粒重19.2g。尖叶,紫花,灰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种脐无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