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08篇
  免费   761篇
  国内免费   1175篇
林业   785篇
农学   2304篇
基础科学   1639篇
  416篇
综合类   11110篇
农作物   1796篇
水产渔业   1079篇
畜牧兽医   8754篇
园艺   1695篇
植物保护   1866篇
  2024年   229篇
  2023年   726篇
  2022年   886篇
  2021年   921篇
  2020年   805篇
  2019年   999篇
  2018年   483篇
  2017年   785篇
  2016年   905篇
  2015年   964篇
  2014年   1298篇
  2013年   1241篇
  2012年   1808篇
  2011年   1819篇
  2010年   1667篇
  2009年   1776篇
  2008年   1762篇
  2007年   1479篇
  2006年   1381篇
  2005年   1246篇
  2004年   963篇
  2003年   982篇
  2002年   784篇
  2001年   737篇
  2000年   608篇
  1999年   444篇
  1998年   424篇
  1997年   433篇
  1996年   399篇
  1995年   393篇
  1994年   390篇
  1993年   374篇
  1992年   341篇
  1991年   294篇
  1990年   255篇
  1989年   204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通过观察统计表明,发情母牛中90%表现站立发情。发情鉴定应以观察为主,为确定输精的适宜时间,必要时结合直肠检查和阴道检查。发情观察要坚持早、中、晚3次,以早晚观察为主,其次是傍晚观察。由专人负责,并及时做好以下纪录:发情间隔时间、发情持续时间、性欲表现程度、阴道排出黏液的量及状态等。  相似文献   
52.
附红细胞体体外交叉感染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以下简称附红体)是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群微生物。1984年版《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将附红体列为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ies)、无浆体科(Anaplasmatace-ae)、附红细胞体属(Eperythrozoon)。在不同动物中寄生的附红体各有其名,如绵羊附红体(E.ovis)、猪附红体(E.suis)、牛附红体(E.wenyoni)、人附红体(E.humanus)等。迄今已发现和命名的附红体有14种。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人及动物附红体感染。目前该病的流行病学尚不清楚。调查发现,附红细胞体病没有严格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年龄阶段性,…  相似文献   
53.
从一客户送检的冻猪胃中分离出一株细菌,经细菌分离培养,生化反应,梅里奥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检测以及血清凝集试验鉴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抗原式为4,5:i:1,2。该菌株致接种的小白鼠全部死亡;分离菌对先锋V,氟哌酸,环丙沙星,氯霉素高敏,对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红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54.
通过细菌分离、动物试验、细菌学与血清抗体之间相互关系、温度与感染动物之间相互关系等分离一例奶牛布鲁氏菌。发现细菌学与血清抗体呈平行关系,试管凝集反应与补体结合反应存在一定差异,感染动物14天出现波浪热,持续到剖杀前(31天)。  相似文献   
55.
奶牛的适时配种,不但可以使母牛及时怀孕,以提高繁殖率,还可发挥奶牛的产奶潜力。奶牛的泌乳期(即产奶期)通常在300天左右,对经产母牛,如果能在产后60-90天内再受孕,就可以实现1年左右产胎,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对于青年母牛,适时配种可使奶牛尽早投入生产,同样有利于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6.
毛丝鼠又称绒鼠,属于啮齿目、豪猪亚目、毛丝鼠科。毛丝鼠繁殖力较强,母鼠年产2胎,一般每胎2~3仔。个别4仔。通常绒鼠3个月龄时开始发情,4~8月龄达到性成熟,6月龄时可配种。人工饲养可利用4~5年。现将繁殖要点加以简述。  相似文献   
57.
20 0 3年12月,我校贾志海教授主持完成的“绒山羊绒毛生长机理及舍饲半舍饲营养调控技术研究”顺利通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鉴定。该项成果系统研究了绒山羊绒毛生长规律、生长机理、营养代谢及调控技术,为我国绒山羊科学化饲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绒山羊营养调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已在内蒙古、河北、陕西等地的6 0 0万只绒山羊中推广应用,大大加快了绒山羊舍饲半舍饲进程,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绒山羊饲养区的草场退化得到了遏制,生态环境得到了恢复和改善。绒山羊绒毛生长机理及营养调…  相似文献   
58.
59.
提高黄牛冷配受胎率的主要技术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1999~2003年期间先后在尉犁县、轮台县和霍城县等地开展了黄牛冷配技术推广项目,改良牛已达6千头,全年受胎率已达80%以上,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黄牛冷配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着黄牛冷配受胎率,为提高我区黄牛改良效果,根据我们多年实践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抓好以下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