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兔用新药     
《中国牧业通讯》2005,(22):88-88
近期.著名海外归国专家和北京乐贝得牧业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出兔用小分子肽系列产品.把兔病防治推向了现代科技的前沿。小分子活性肽系列药物用于防治家兔的各种常见病和疑难病.掀起了我国兔病防治的一场革新.以推陈出新的独特优势,彻底摆脱了长期以来大量使用抗生素治疗兔病所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杂交棉种的不断推陈出新,在我国许多农村抗虫棉杂交制种已发展成为一项重要产业。但由于种种原因,制种的产量和质量一直困扰着该产业的快速发展,经过多年来的制种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技术操作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推陈出新固然是好,新陈代谢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品种更新过快,势必导致科研成果浪费及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所以说稳定和延长农作物品种应用年限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乡约文化作为传统乡村的一种社会自治文化,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功能。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法制的不断健全完善,乡约文化在乡村社会治理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当前开拓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有必要对乡约文化的内涵和思想起源以及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定位进行研究,探讨其推陈出新的路径,以促进乡约文化在当代乡村社会治理中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赵艳丽 《福建茶叶》2016,(5):353-354
我国赣南采茶戏作为一种地方戏剧,在短短的几百年间从产生到兴盛再到没落,走过繁华也走过寂寥,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而今的尴尬境遇更令人唏嘘。本文从赣南采茶戏的特色唱腔艺术着手分析了其曲牌连缀体、曲式结构多元化、旋法与调式结合、浓厚的方言特色四个特点后,又从旋律单调乏味、润腔手法不够细腻、缺乏创新性构想、人才流失严重四个角度对特色唱腔艺术在赣南采茶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最后从借鉴其他戏种的唱腔艺术、加强唱腔手法的润色化处理、善于推陈出新以及注重人才的培养这四个角度对特色唱腔艺术在赣南采茶戏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经过3年的努力,南通市“平安农机”创建意识不断深化,创建内容日益丰富,创建形式推陈出新,“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成为农机化工作的新亮点。全市有41个乡镇被省农机局、省安监局命名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海安、通州、如皋正积极申报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区、市)。  相似文献   
17.
花椰菜营养丰富,多年来一直是河南郑州地区的主栽蔬菜品种之一。近年来,秋花椰菜品种不断推陈出新,为满足广大菜农对秋花椰菜品种的需求,对引进的秋花椰菜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供试材料有8个:雪山(香港黄清河有限公司),华玉(河南省新乡市农一中良种产销部),雪玉、秋美(台湾第一种苗有限公司),津雪88、云山(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夏雪80天(福建厦门农业科学研究所),皇家玛利亚(圣尼斯上海种子公司)。2.方法试验在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菜花研究室试验田进行,试验田前茬为萝卜、花椰菜留种地。供试…  相似文献   
18.
面对媒体行业中电视行业受到的空前挑战,农业电视节目是固守传统还是推陈出新?对观众是媚意迎合还是犹抱琵琶?一系列的问题在拷问着新一代的农业电视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我国农药行业的飞速发展,农药的种类与剂型也不断推陈出新,农药的使用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趋于专业化。在农药使用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产生药害,轻则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减产;重则颗粒无收。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一下农药药害的预防及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0.
周文劲 《茶叶》2006,32(4):65-68
茶艺的延续表演,作为茶化的动态展示形式,是茶专题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不可或缺和补充。中国茶叶博物馆自1991年建馆至今,一直致力于茶艺表演项目研创,不断地推陈出新。中国茶叶博物馆茶艺表演队目前已推出了“白族三道茶”、“西藏酥油茶”、“台湾、潮汕乌龙茶”、“擂茶”、“农家茶”等一系列的民俗茶艺表演。介绍性地展现了各地区风格迥异的饮茶方式,反映了不同民族对茶不同角度的理解和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