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2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林业   158篇
农学   126篇
基础科学   1篇
  32篇
综合类   1012篇
农作物   134篇
水产渔业   159篇
畜牧兽医   429篇
园艺   122篇
植物保护   1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13/17罗伯逊易位猪POU1F1基因多态性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对13/17罗伯逊易位猪的3种杂交组合的394头后代猪进行分群;应用PCR-RFLP技术在POU1 F1基因的扩增片段(1746 bp)中检测到1个RsaⅠ限制性内切酶的多态酶切位点A(3种基因型);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1个POU1 F1基因第5内含子上的突变E(2种基因型),同时结合生长和胴体品质测定记录研究基因型对生产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位点A的基因型对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位点E基因型对生长和眼肌面积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初步揭示POU1 F1多态性与生长、眼肌面积等存在相关,推测POU1 F1多态性可作为罗伯逊易位杂合优势遗传机制的一种分子水平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962.
老芒麦细胞遗传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老芒麦(Elymus sibiricicus)根尖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形态和行为特征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老芒麦染色体数目为2n=28,核型公式:2n=4x=28=16m+10sm+2M,属1A核型,染色体组型属对称型。通过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几个典型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显示,终变期同源染色体配对率高,后期Ⅰ、后期Ⅱ染色体同步均衡分离,产生的配子具有恒定数目染色体。几种不同方法测定其花粉生活力表明老芒麦花粉育性较高。  相似文献   
963.
陆续  罗锐敏  高峰  LU Xu  LUO Rui-min  GAO Feng 《园艺学报》2008,35(7):1081-1084
 以番茄45S rDNA为探针,结合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蓝猪耳染色体的核型以及45S rDNA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猪耳染色体的核型为1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46,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异范围为4.455% ~ 6.990%,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为1.57,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 2L + 4M2 + 12M1,核型公式为2n=2x=18=14m + 4sm (2SAT)。在蓝猪耳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中,均发现45S rDNA有2个杂交信号,且信号在有丝分裂中期位于第5对染色体短臂的近着丝粒处。基于上述结果绘制了蓝猪耳染色体的核型图。  相似文献   
964.
不同禽类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油鸡和金定鸭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油鸡和金定鸭常染色体形态存在较大差异,北京油鸡的No.4、No.6和No.8染色体分别为st、sm型和m型染色体;而金定鸭的No.4、No.6和No.8染色体均为t型染色体;北京油鸡的Z、W染色体为m型染色体;而金定鸭的Z和W染色体分别为st型和t型染色体。此外,核型似近系数和进化距离聚类分析表明6种禽类可分为3类,Ⅰ类包括金定鸭和五龙鹅;Ⅱ类包括鹌鹑、石鸡和北京油鸡;而稚鸡单独成类,其结果与形态分类学和系统分类学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965.
以小花吊兰根尖为试材,采用常规压片法制备染色体玻片标本,研究了取材时间、预处理方法、解离方法以及染色时间对小花吊兰根尖细胞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优化制片技术并进行核型分析,以期为小花吊兰建立更加稳定、明晰的品种鉴定方法。结果表明:于8:00取小花吊兰根尖,0.05%秋水仙素预处理3h,卡诺氏液固定,1.0mol/L盐酸60℃下解离15min,改良卡宝品红染色15min,所得小花吊兰染色体制片效果较好。对小花吊兰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统计,核型分析表明,细胞染色体数为2n=2x=16,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为3对,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为4对,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1对,核型公式为2n=2x=16=6m+8sm+2st,核型属2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4.39%。  相似文献   
966.
以桑蚕抗性品种桂蚕N2和常规品种两广二号为对象,用昆虫针在蚕体表制造创口接种新采集的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研究它们感染Bm NPV的差异。结果显示两广二号的Bm NPV创伤感染半数致死浓度(LC_(50))为2.46×10~6 PDV/m L,相当于脓病末期蚕血液稀释264倍的值,属于易感品种。而同等条件下桂蚕N2的LC_(50)为2.21×108PDV/m L,相当于稀释不到3倍的值,对核型多角体病毒耐受度显著高于前者,具有很强的抗核型多角体病毒创伤感染的能力。饲养桂蚕N2能显著减少蚕期创伤感染Bm NPV的几率。  相似文献   
967.
968.
969.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在猪群中传播,提示呼吸道粘膜也许可以作为疫苗免疫接种的位点。PEDV通过表面的纤突蛋白S识别受体并侵入宿主细胞,该蛋白质S1区(1~735 aa)是PEDV主要的中和位点以及受体结合域,参与病毒吸附入侵宿主细胞。利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在BmN细胞中表达融合蛋白S1-eGFP并展示于病毒表面,Western blot鉴定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50 kD。以重组杆状病毒为免疫原雾化免疫BALB/c小鼠,结果表明免疫16 d后小鼠血清中S1特异性IgG抗体效价可达1∶3 200,血清和肺气管润洗液中都能检测到高水平的S1特异性sIgA,说明引起了较强的黏膜免疫反应;脾淋巴细胞增殖结果进一步表明重组杆状病毒雾化免疫可以有效地诱导小鼠产生细胞免疫。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表面展示S1的重组杆状病毒可以作为PEDV黏膜免疫候选疫苗,具有进一步开发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970.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包涵体衍生型病毒粒子(ODV)被家蚕幼虫食下后通过侵染中肠上皮细胞引发全身性感染,这个过程称为经口感染。已知有多种ODV囊膜蛋白在经口感染中发挥关键作用,被称为经口感染因子(PIF)。P74作为最早被鉴定的PIF,与ODV结合中肠上皮细胞有关。为了鉴定宿主家蚕中肠细胞中与P74互作的蛋白质,构建家蚕中肠酵母文库,并以P74作为诱饵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初步筛选到7种互作候选蛋白,分别为U3小核仁核糖核蛋白IMP3、60S核糖体蛋白L5、JAB-MPN结构域蛋白、细胞质肌动蛋白A3、35 k D蛋白酶、富半胱氨酸和组氨酸蛋白1-B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1A。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表明JAB-MPN结构域蛋白和P74之间存在强烈互作,该蛋白质可能是ODV结合中肠细胞的关键宿主因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Bm NPV经口感染的详细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