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42篇
  免费   1103篇
  国内免费   1840篇
林业   5667篇
农学   5217篇
基础科学   2258篇
  1991篇
综合类   35691篇
农作物   2805篇
水产渔业   1554篇
畜牧兽医   19901篇
园艺   9877篇
植物保护   4824篇
  2024年   419篇
  2023年   1535篇
  2022年   1752篇
  2021年   1751篇
  2020年   1742篇
  2019年   2127篇
  2018年   764篇
  2017年   1840篇
  2016年   2090篇
  2015年   2456篇
  2014年   4731篇
  2013年   4463篇
  2012年   5653篇
  2011年   5570篇
  2010年   5037篇
  2009年   4954篇
  2008年   5136篇
  2007年   4216篇
  2006年   4130篇
  2005年   4363篇
  2004年   4138篇
  2003年   4332篇
  2002年   2502篇
  2001年   2836篇
  2000年   1735篇
  1999年   1196篇
  1998年   1192篇
  1997年   1105篇
  1996年   974篇
  1995年   914篇
  1994年   849篇
  1993年   704篇
  1992年   700篇
  1991年   586篇
  1990年   480篇
  1989年   420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5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1篇
  1974年   8篇
  1965年   13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30篇
  1953年   15篇
  195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对山西菜田捕食性食蚜蝇优势种及对菜蚜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菜田常见捕食性食蚜蝇有黑带食蚜蝇,大灰食蚜蝇,斜斑鼓额食蚜蝇,野食蚜蝇,四条小食蚜蝇,短翅细腹食蚜蝇6种,以黑带食蚜蝇种群数量最大,平均占全年发生总量的36.3%,通过对食蚜蝇产卵量,卵化率,幼虫期捕食量和羽化率测试,筛选出的黑带食蚜蝇,大灰食蚜蝇,斜斑鼓额食蚜蝇幼虫对菜蚜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其中黑带食蚜蝇为山西菜田菜蚜捕食性食蚜蝇优势种,用黑带食蚜蝇三龄幼虫对菜蚜进行防治试验,结果以1:180防效最佳,72h后控制效果达93.5%。  相似文献   
993.
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组分的鉴定及其田间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气相色谱仪(GC)及气质联用仪(GC-MS)等技术对我国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组分的鉴定结果表明,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含有4种组分,分别为Z9,E12-14:Ac(A)、Z9-14:OH(B)、Z9-14:Ac(C)和Z9,E12-14:OH(D);田间和室内种群各组分的比例(A:B:C:D)分别为47:18:18:17和43:18:23:16,比例及滴度在两种群间未有显著差异;雄蛾田间引诱测定表明,组分A、B显示性信息素活性。几种不同配比的硅橡胶塞诱芯在田间均显示极高的诱蛾活性,以9:1的AB二元诱芯(剂量100μg)最高,其诱蛾量与黑光灯相当,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该诱芯可替代黑光灯用于甜菜夜蛾的种群测报。利用性诱捕器进行田间种群监测显示,1999年浙江省慈溪市的甜菜夜蛾共发生6代,以第4、5代发生量最高。  相似文献   
994.
 用培养皿滤纸吸附测定法和不伤根土壤拌菌处理及针刺接种法,测定了大白菜软腐病菌游动性突变体进入大白菜体内、并在其中侵染定殖和扩展的特性。结果表明,游动性丧失和增强的突变体都可以通过种子萌发和主动接触进入大白菜体内、并可以在体内有短期的繁殖,但菌量远低于野生菌。大白菜叶片接种实验说明,这两种突变体也都可以进行短距离扩展,但扩展距离和菌的繁殖量低于野生菌。  相似文献   
995.
芦柑接入桔小实蝇的低温杀虫处理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低温处理方法,可以杀死接入芦柑鲜果中桔小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dorsalis Hendel的卵和幼虫。经试验,3龄幼虫对低温处理的忍耐力比卵和1-2龄幼虫都强,且在1.7-1.9℃的处理温度下处理12天后死亡率达100%。人工接入64925头和自然产卵果300个培养获得6258头的3龄幼虫在1.7-1.9℃温度下处理12天,所有幼虫全部死亡。果实损伤测定试验表明,在此处理条件下,对芦柑鲜果不会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996.
木材帐幕熏蒸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严防俄罗斯林木检疫性有害生物随原木传入境内,本文以火车载的俄罗斯进境木材为对象,用溴甲烷对原木进行了熏蒸处理试验。在环境温度15℃以上,采用了不同的投药剂量和熏蒸时间进行试验。通过熏蒸效果系列检测,投药剂量100g/m^3、80g/m^3、60g/m^3、50g/m^3、经12h熏蒸,对天牛、小蠹、吉丁虫的幼、成虫、叶甲成虫等害虫死亡率为100%,投药剂量50g/m^3、熏蒸12h为最佳剂量和熏蒸时间。同时对影响熏蒸效果的某些因子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7.
粒线虫是世界上一类描述最早的线虫 ,是危害地上部分重要的线虫种类 ,主要靠种子传播 ,在植物线虫病害检疫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只有小麦粒线虫 (Anguinatritici)和内蒙西北部发生羊草粒线虫病(Anguinaagrostis)的报道[1] ,而关于其他种类的粒线虫尚未见报道。1 材料和方法1 997年在圈河口岸附近的蒿属植物(Artemisia)叶片上发现白色虫瘿。解剖镜下解剖虫瘿 ,分离线虫。线虫经热杀死后 ,F .A .A .液固定。用F .A .A液做浮载剂制片 ,进行观察、测量。2 鉴定结果2 .1 测量值雌虫 (1 8) :…  相似文献   
998.
进口辐射松原木截获长林小蠹的检疫鉴定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杨晓军  安榆林 《植物检疫》2002,16(5):288-289
20 0 1年 1 0月 ,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疫人员对来自新西兰的进口辐射松原木实施检疫时 ,发现原木树皮内有大量活幼虫 ,经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物检疫实验室室内饲养后鉴定为潜在危险性有害生物———长林小蠹Hylurgusligniperda (Fabricius)。此前 ,该虫在我国口岸被频频截获 ,是危害针叶树的重要害虫。本文详细描述了长林小蠹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寄主植物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等 ,并对其检疫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供检疫鉴定时参考。1 形态特征成虫体圆筒形 ,黄褐色至黑色 ,触角和足淡褐色 (封底图 1 ) ,触角…  相似文献   
999.
岳忠贤 《植物检疫》2002,16(6):361-361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统一部署 ,河南省自 2 0 0 1年起开展检疫性实蝇疫情监测工作 ,共承担 1 59个监测点 ,其中地中海实蝇监测点 4 0个 ,桔小实蝇监测点 50个 ,瓜实蝇监测点 4 8个 ,蛋白诱饵监测点 2 1个 ,遍布全省 1 5个地市 ,根据实蝇生物学特性和监测点设置原则 ,我们设置了很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如在我省入境旅客较为集中的新郑机场 ;国外游客较为密集的著名旅游景点如少林寺、开封相国寺、清明上河园等 ;国外教师、留学生较多的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 ;河南省水果、蔬菜的重要集散地等。监测点几乎遍布全省 ,均是检疫性实…  相似文献   
1000.
大豆重迎茬减产严重。调查分析其主要原因是重迎茬的病虫害加重、土壤营养失调等。据此,试验提出了减轻重迎茬为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