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5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林业   269篇
农学   160篇
基础科学   88篇
  386篇
综合类   1141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41篇
园艺   245篇
植物保护   17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20 0 1年 10 12月对漾濞县老和尚山中的次生元江栲林进行调查 ,以元江栲为中心设置 5个样地 ,面积为10 0m2 ,分析了次生元江栲林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 :次生元江栲林中植物种类为 30种 ,其中乔木 9种 ,灌木11种 ,草本 10种 ,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最高 ,表明原生的元江栲林遭到破坏后正处于恢复发展阶段 ,从而强调了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2.
刺槐次生种源的抗脱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电导法在雨季和旱季分别测定了刺槐10个次生种源叶片的抗脱水力。结果表明,随干燥时间增加,所有次生种源的伤害指数都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和伤害指数之间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来描绘。各次生的间只有在严重干办迫下脱水力间的差异才 给定胁迫条件下,各次生种源旱季的伤害指数比雨季的伤害指数大。干旱预处理有地提高植物叶片的抗脱水力。旱季测定结果表明,北部和西部来源的刺槐叶片的抗脱水力强于南部。  相似文献   
83.
土壤盐胁迫下杨树次生木质部的解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长在苏北沿海防护林不同土壤盐度下的主栽树种杨树(欧美杨无性系69杨)进行了解剖,描述了杨树次生木质部结构的特征,测量了次生木质部的16个数量特征:年轮宽度(ARW)、导管长度(VL)、早材和晚材的导管分子面积(VA)、导管周长(VP)、导管直径(VD)、导管单孔率(PSV)、导管频率(VF)、纤维长度(FL)、纤维宽度(FW)、射线高度(RH)和射线频率(RF)。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壤盐度胁迫下:(1)杨树次生木质部形态特征的差别不明显,但是组成分子趋向于小型化。(2)次生木质部数量特征的变化比较明显,即当土壤含盐量从0.036%逐渐升高到0.289%,杨树的年轮宽度变小,0.91→0.77mm;纤维长度和宽度的变化分别为693.8→570μm和14.9→13.5μm,射线高度和频率的变化分别为284.3→249.2μm和58.9→75.5mm^-2,表明在盐胁迫下杨树的生长受到抑制。随着盐度的增加0.036%→0.289%,杨树导管长度减小,367.6→341.5μm;在早材和晚材中,导管面积变化分别为1575.6→1703.6μm^2和760.1→947.7μm^2,导管周长变化分别为167.7→195.1μm和120.8→143.7μm,导管直径的变化分别为41.8→43.4μm和29.1→33.1μm,导管频率的变化分别为141.8→144.2mm^-2和160→206.7mm^-2;导管单孔率的变化分别为65.9%→30.5%和59.4%→40.8%。这些都表明在盐胁迫下杨树的导管缩短变粗,呈聚集分布,输水效率和输水安全性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4.
河套平原属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复杂严酷,困难立地条件造林问题多、难度大,成活率、保存率低,在河套地区采取合适的工程技术措施的造林技术措施,是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5.
<正>大花千里光(Senecio ambraceus Turcz.ex DC.)为菊科千里光族千里光属植物,其茎、叶、花、果中蛋白质含量高,我国北部分布广泛,可作为家畜饲料[1]。千里光属植物一般含有吡咯里西啶生物碱,虽有一定的肝毒性和致突变性,导致临床应用谨慎,但因其具有抗癌活性已被作为抗癌药物前体物质开展了人工合成类似物的研究工作。目前关于大花千里光的研究少见报道,报道较多的是千里光属植物的化学成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究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不同程度盐分和重金属胁迫下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生长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盐渍化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模拟不同程度重金属Cd污染(干土中含0、2、5 mg·kg-1 Cd)NaCl型(干土中含0、1.5 g·kg-1 Na+)盐渍化土壤(Cd0Na0、Cd0Na1.5、Cd2Na0、Cd2Na1.5、Cd5Na0、Ca5Na1.5),研究接种AM真菌Funneliformis mosseae对Cd和NaCl胁迫下小果白刺的菌根侵染、元素吸收、离子平衡、生物量、Na+和Cd含量与吸收的影响。【结果】在重金属Cd和NaCl胁迫下,接种F. mosseae的植物根系平均菌根侵染率为12.68%~21.90%。与不接种CK相比,接种AM真菌使不同处理小果白刺总干质量增加101.35%~215.29%;地上部矿质营养元素增加47.55%~21...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次生细胞壁的发育对于木材的形成至关重要,揭示林木次生壁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将为改良其木材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本研究从速生型杨树NE19中克隆得到PdKNAT7基因,并构建表达载体,采用花序侵染法转化拟南芥,筛选得到过表达植株。(2)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转化法侵染烟草,对PdKNAT7进行亚细胞定位。(3)通过徒手切片观察不同基因型拟南芥花薹基部的次生细胞壁厚度。(4)通过真空渗透的方法瞬时转化84K杨。(5)qRT-PCR分析不同品系杨树中PdKNAT7基因的表达情况,并揭示拟南芥和杨树中参与次生壁形成的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  结果  (1)PdKNAT7定位于细胞核。(2)PdKNAT7主要在NE19杨茎中表达,且表达量高于107杨。(3)与野生型相比,过表达PdKNAT7的拟南芥花薹基部的束间纤维壁变薄,木质部纤维壁变厚,而突变体正好相反;另外,突变体的导管壁更厚。(4)过表达PdKNAT7的拟南芥植株中,4CL1、C4H1、CCR1、CesA8、IRX9和IRX10基因的表达量均下调,突变体中与之相反。(5)瞬时转化PdKNAT7基因的84K杨中,4CL3、C4H1、CCR1、CesA8、IRX9和IRX10基因的表达量也下调。  结论  PdKNAT7通过调控木质素和纤维素的积累来影响拟南芥次生细胞壁的厚度。   相似文献   
88.
为探究干旱胁迫下东北红豆杉野生种与栽培种生理指标、次生代谢物含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采用盆栽控水法模拟干旱胁迫环境,测定红豆杉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及光合参数等指标;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抗旱相关基因(TcDBTNBTAP2DREBPsaK)。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野生东北红豆杉光合参数,即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绿素及相关基因( AP2PsaKTcDBTNBT)均呈下降趋势且始终高于栽培种,如干旱胁迫至第48天时,野生种Pn值约为栽培种的1.69倍,叶绿素含量约为栽培种的2.23倍;而野生种细胞间隙CO2浓度(Ci)、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激酶(GCK)及细胞色素c(Cyt c)则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始终高于栽培种,Ci值在持续干旱胁迫至第48天时约为栽培种的1.32倍,LDH酶活性在第24天后急剧上升为栽培种的1.24倍,至第48天时约为栽培种的1.37;而东北红豆杉栽培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类胡萝卜素、类黄酮、脯氨酸、丙二醛、谷胱甘肽等次生代谢物含量以及DREB基因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且显著高于野生种,栽培种MDA含量干旱胁迫至第48天时,约为栽培种的1.36倍;栽培种谷胱甘肽(GSH)在第32天达到峰值,约为野生种的1.15倍,而后呈下降趋势,至第48天时,约为野生种的1.14倍,栽培种精氨酸和鸟氨酸转氨酶含量第16天时急剧上升,分别为野生种的1.05倍和1.19倍,而栽培种天冬氨酸含量在第24天达到峰值,约为野生种的1.07倍。综上所述,东北红豆杉通过糖类、氨基酸的显著增加来抵御干旱胁迫,磷酸戊糖途径是红豆杉体内重要的葡萄糖代谢途径之一,能量代谢方面野生东北红豆杉显著优于栽培种,从光合参数分析栽培种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不及野生东北红豆杉,而栽培种干旱胁迫应答的次级代谢产物如类黄酮等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种。  相似文献   
89.
马建波 《农村科技》2014,(10):63-64
<正>为使巴里坤县防护林体系可持续发展,体现防护林体系的防风、防沙、改善生态环境和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效能,需大力发展建设防护林体系。一、林带防风作用林带的防风作用,取决于2个互相制约的因素。一是从林带上空越过的气流,在林带背风面下沉的速度和距离;二是气流穿过林带后能量减少的程度。1.林带结构与防风作用林带结构是指组成林带各林木的枝叶,在整个林墙上分布的层次和密集程度,它直接与树种组成和宽度有关。根据林带外貌和透光孔隙分布状况,可  相似文献   
90.
随着国家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设备和种植方式也得到了巨大发展,但在土地种植模式中,存在着土壤盐渍化等一系列土壤不利发展问题。本文简要探析了土壤盐渍化和酸化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并且简要提出了几项缓解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