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8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前我市有低产劣质林13096hm2,占全市林分的17.7%,这些林分大多是20世纪70~80年代栽植的,品种多为山海关杨、加杨、小美旱杨、北京杨、旱柳、榆树等,由于品种较老,生长速度缓慢、树势弱,病虫害发生严重,既影响林业生产水平,也有碍环境景观。通常林木采伐后,要投入大量劳力清理伐根,费时费工。  相似文献   
32.
历史文化名镇的开发和保护,是当今时代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天长镇古城独特的山水和人文资源,建设完整的城乡绿地和特色古城镇。通过对井陉县天长镇的景观特色进行分析和归纳,分别对古城街巷建筑景观、城墙沿线景观、街巷景观设施等方面叙述了景观规划中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为历史文化名镇景观的规划和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3.
浅谈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功能、风格、心理因素、植物造景及后期管理几方面论述了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4.
城市绿地景观的构成.人们往往只与乔木树种联系在一起。乔木固然重要,是它们构成了城市绿地景观的基调.但是要创造富于变化的环境景观,就离不开常被人忽视的地被植物。地被植物在城市绿地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景观组成部分。没有了地被植物,绿地就失去了它亲近人的一部分,也就使景观失色。  相似文献   
35.
居住区景观是居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心居住的环境。当前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集中反映在5个方面,即交通便利、居住安全、户外环境清洁优美、购物便利、在住宅区当中有交往活动空间。本文着重分析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内容,探讨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6.
居住区是由若干个家庭组成的社区,因此,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应从家庭的需求分析出发.该文简述了筑巢期、满巢期和空巢期家庭的心理与行为需求,提出了不同时期家庭对居住区绿化景观的要求及具体绿化方案,以期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相似文献   
37.
对黑龙江省嘉荫县建业村进行整体规划,本着“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注重发展”的原则,大力治理“散、脏、乱、差”等问题,把传统的建业村建设成为现代文明的农村新社区。  相似文献   
38.
伴随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居住小区室外环境的适老性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居住环境作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最亲近的活动场所,其规划设计相应有更具体和特殊的要求.以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万象街道的居住小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随机访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居住小区室外环境的适老性现状,根据现状提出了加强保障措施,确保安全性能;加...  相似文献   
39.
《农业考古》2021,(3):7-13
基于古水田的发现和研究,本文选取一处现代水田的耕作层进行微体植物遗存提取与分析。结果显示,水稻扇型植硅体和水稻双峰型植硅体的百分比相对较低,浓度较高且自下而上趋于增加,水稻型禾本科花粉含量(平均超过50%)和浓度(高达5051个/克干样)均较高。总体上,这些反映了长期频繁的水稻种植活动。通过孢粉和植硅体构建的植被景观与采样点附近现在的植被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总体呈现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这项工作从技术层面深化了对水稻植硅体和水稻型花粉形态与梯度分布的认识,有助于对考古遗址文化堆积中提取的水稻植硅体和花粉进行甄别和形态对比;同时,对于古水田的判定、研究以及稻作农业发展的评判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在如今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背景下,陕南地区古村镇众多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对陕南古村镇资源进行保护的同时也急需进行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