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1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林业   199篇
农学   175篇
基础科学   221篇
  797篇
综合类   1659篇
农作物   11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15篇
园艺   121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337篇
  2022年   335篇
  2021年   312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329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234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有机基质型无土栽培是利用稻壳、发酵作物秸秆和发酵的牛粪等材料,按一定的比例复配成合理的栽培基质,进行设施蔬菜无土栽培的新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能够解决日  相似文献   
942.
  【目的】  生物质炭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稳定的结构而被用作土壤改良剂。然而关于田间陈化生物质炭对土壤肥力和养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通过定位试验,分析田间不同陈化年限的生物质炭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方法】  田间定位试验设在江苏南京,供试土壤为粘质水稻土。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是不施磷肥对照 (CK)、施用磷肥 (P) 及磷肥配施新鲜生物质炭 (PB0y,2017年施入)、2年陈化生物质炭 (PB2y,2015年施入) 和5年陈化生物质炭 (PB5y,2012年施入)。在水稻收获后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团聚体分级,测定大团聚体 (250~2000 μm)、微团聚体 (53~250 μm)、粉粒 (2~53 μm)、粘粒 (< 2 μm) 含量以有效磷含量和基本理化性质,同时测定水稻产量和磷素利用效率。  【结果】  与P处理相比,PB2y和PB5y处理显著提高250~2000 μm大团聚体的比例 (69.2%~107.8%) ,降低2~53 μm粉粒 (13.1%~14.7%) 和 < 2 μm粘粒 (6.9%~41.9%) 的比例,而PB0y与P处理相比各粒级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B0y、PB2y和PB5y处理土壤有机碳 (SOC) 提高了18.5%~58.5%,全磷含量提高了5.7%~17.1%,但2~53 μm粒级SOC含量无显著差异。与P处理相比,PB0y处理对水稻产量和磷素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PB2y和PB5y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13.7%和16.3%) 和磷素利用率 (35.4%和45.5%)。由结构方程模型可知,陈化生物质炭 (PB2y和PB5y) 通过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SOC、全磷含量、碳磷比等) 和土壤结构 (250~2000 μm大团聚体比例增加),保证了水稻产量和磷储量。  【结论】  与新鲜生物质炭相比,陈化生物质炭可有效增加250~2000 μm大团聚体比例以及土壤有效磷和全磷的保护,从而促进植物对磷的吸收利用,达到增加产量和磷素利用效率的目的。5年陈化生物质炭的改良效果好于2年陈化生物质炭。  相似文献   
943.
为提高TiO2的回收性能,促进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以核桃壳为炭源,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TiO2/核桃壳炭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和电镜扫描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化学和晶相结构、比表面积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测试其对苯酚的吸附 光催化性能。物相表征结果显示,TiO2/核桃壳炭(400℃,2 h)中TiO2以锐钛矿相颗粒分散在核桃壳炭表面,炭的固载提高了TiO2的分散性能,使其晶粒尺寸由15.7 nm降低至11.6 nm,增强了可见光吸收能力。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当TiO2含量为80%,催化剂用量为2 g/L,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紫外光照射240 min时,TiO2/核桃壳炭(400℃,2 h)对苯酚的降解率为97.7%,化学需氧量降解率为92.36%,优于TiO2(分别为71.55%和63.34%)和商业购买的平均粒径为25 nm的锐钛矿晶和金红石晶混合相的TiO2(降解率88.56%),且几乎完全矿化,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TiO2和TiO2/核桃壳炭光催化降解苯酚的主要活性中心分别为·OH和·O-2,核桃壳炭的负载提高了TiO2吸附 光催化苯酚性能和回收效率。  相似文献   
944.
研究不同用量生物质炭对土壤性质、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生物质炭对小白菜和大蒜种植的最佳用量,为生物质炭在蔬菜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盆栽试验共设4个生物质炭用量处理,包括CK、C1、C2、C3,分别以0、1%、2%、3%的添加量施入,每个处理5次重复,监测小白菜和大蒜生长季数据。结果表明,生物质炭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增幅为23.86%~93.54%;施用3%的生物质炭处理显著增加了小白菜和大蒜生长季土壤全氮11.33%和23.09%;生物质炭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幅分别为18.77%~80.04%和80.19%~396.18%;生物质炭显著增加土壤pH值,增幅为6.03%~17.19%。生物质炭能够显著增加小白菜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增幅分别为60.11%~86.11%和57.89%~76.32%;施用3%的生物质炭显著增加了大蒜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增幅分别为36.89%、32.00%和61.56%。施用2%和3%的生物质炭显著增加了小白菜可溶性蛋白含量9.07%和9.37%,同时,生物质炭能够显著降低小白菜可溶性糖和硝酸盐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6.72%~7.00%和38.62%~93.20%;施用2%和3%的生物质炭显著增加了大蒜可溶性蛋白含量9.83%和9.56%,而施用3%的生物质炭显著降低了大蒜可溶性糖和硝酸盐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17.98%和39.27%。综上所述,生物质炭能够显著改善土壤化学性质,对小白菜和大蒜起到稳产增产效果,同时还能显著提高蔬菜品质。同时,小白菜和大蒜最佳的生物质炭用量为1%和3%。  相似文献   
945.
生物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对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进行改善,减少养分的损失.通过将生物炭与肥料的相互结合,能够起到相互补充,促进作业的生长,增加产量的效果.本文结合生物炭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其对于土壤肥料的作用,并就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阐述.  相似文献   
946.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吸附剂,已逐步在污水治理中得到应用,并成为当前研究热点。针对农村分散式小型养殖场污水排放特征,以纳米生物炭为试验材料,探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纳米生物炭对养殖废水的吸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温度和处理时间对纳米生物炭的吸附效果产生一定影响,COD、NH_3-N、TN、TP的吸附量均随温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吸附量为35℃处理后的第7天,分别为59.42、16.28、18.98、0.88 mg/g;当环境温度超过20℃时,纳米生物炭对COD、NH_3-N、TN的吸附效果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增强,而TP则在处理后第1天达到明显效果后而逐渐趋于稳定。由此可知,纳米生物炭净化畜禽养殖废水的适宜温度为20~35℃。  相似文献   
947.
生物炭对土壤磷、钾养分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施用生物炭对土壤磷、钾有效含量,形态转化及淋溶损失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总结了施用生物炭后对土壤磷、钾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入土壤后会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这和生物炭本身携带一定量的磷、钾养分有关;生物炭也会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境等对土壤磷素有效态转化和固定态钾的释放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此外,生物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性,也能有效减少土壤中磷、钾的淋溶损失;生物炭类型、施用量、土壤类型和肥力状况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物炭对磷、钾的作用。建议今后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开展多点联网定位试验,以进一步明确生物炭对土壤磷、钾养分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48.
就会泽县而言,我去过的村子很多,但给我留下太多印象、太多牵挂、太多感动的村要数会泽县娜姑镇的炭山村,它给我铭记了太多的记忆:炭山倚山傍水,但所倚的山是很陡的沙石山,因被雨水冲刷得沟壑纵横,斑斑驳驳,常年累月只能长点茅草,不要说人,猴子都难攀登得上去;  相似文献   
949.
【目的】生物炭作为比表面积大、富含有多种营养元素的一种物质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弄清生物炭与化肥氮配合施用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氮肥利用率的综合影响,为合理使用生物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武穴市花桥镇进行两年大田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不施氮肥(CK)、常规施氮(180 kg·hm -2)(IF)、常规施氮+10 t·hm -2生物炭(IF+C)、减氮30%+10 t·hm -2生物炭(RIF+C)。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2018和2019年水稻生长季节稻田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监测,并测定水稻产量,探讨生物炭配施不同量无机氮对稻田CH4和N2O排放、水稻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1)稻季CH4和N2O排放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CH4排放峰值主要出现在分蘖期和齐穗期,N2O排放峰值主要出现在氮肥施用和排水后。2018和2019年稻季各处理CH4排放通量分别为0.01—48.97 mg·m -2·h -1和0.36—18.08 mg·m -2·h -1,N2O排放通量分别为-0.002—0.17 mg·m -2·h -1和0.01—0.28 mg·m -2·h -1。2018年各处理CH4和N2O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6.17—7.16 mg·m -2·h -1和0.02—0.04 mg·m -2·h -1,2019年的分别为5.16—5.83 mg·m -2·h -1和0.05—0.08 mg·m -2·h -1。(2)与CK相比,无机氮肥的施用对CH4排放没有影响,但显著提高了N2O排放,增幅为32.6%—113.0%。与IF处理相比,生物炭与无机氮配施(IF+C、RIF+C)显著降低N2O排放,在2018年降幅为33.4%—43.1%,2019年为37.0%—39.5%,但对CH4排放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对全球增温潜势的影响不显著。生物炭与无机氮配施处理IF+C与RIF+C间CH4和N2O排放差异不显著。CH4排放是综合增温潜势(GWP)的主要贡献者,对GWP的贡献达84.4%—95.2%。(3)氮肥施用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幅达4.0%—6.0%。与IF处理相比,生物炭处理(IF+C、RIF+C)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增幅达9.9%—11.9%。生物炭与无机氮配施处理IF+C与RIF+C间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与IF处理相比,IF+C、RIF+C处理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了7.7%—8.1%,且RIF+C的氮肥偏生产力两年分别增加了57.1%、52.3%。【结论】减氮30%配施生物炭能有效地降低稻田N2O排放、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是一项可持续的农艺措施。但生物炭对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效应还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50.
为评估生物炭施用是否影响土壤中沙门氏菌的滞留和存活行为,将在300、500、700℃制备的鸡粪生物炭分别施用于2种典型的农业蔬菜土壤(山东棕壤和江西红壤)中,通过室内一维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沙门氏菌在施用生物炭土壤剖面中的纵向滞留和存活特点.结果显示,300℃生物炭没有显著影响棕壤和红壤中沙门氏菌的滞留,但500℃和700℃生物炭促进了沙门氏菌在红壤和棕壤土柱中的滞留,且700℃生物炭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P<0.05).沙门氏菌在土柱表层(0~1 cm)的滞留量高,随着土壤剖面的加深,滞留的沙门氏菌逐渐减少.通过Weibull单指数模型拟合得出:鸡粪生物炭显著促进了沙门氏菌在红壤和棕壤土柱中的存活,其中300℃生物炭土柱中沙门氏菌的存活能力最强,但是生物炭制备温度对沙门氏菌存活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沙门氏菌的滞留量与土壤性质没有显著相关性,但沙门氏菌疏水性的变化可能是造成沙门氏菌滞留变化的部分原因.研究表明,鸡粪生物炭影响了沙门氏菌在蔬菜土壤中的滞留和存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作物和饮用水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