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2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88篇
林业   487篇
农学   507篇
基础科学   20篇
  104篇
综合类   2292篇
农作物   34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760篇
园艺   800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3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类受体激酶基因Os SIK1具有通过激活抗氧化系统,增强水稻对于干旱和盐胁迫抗性的作用。为了丰富可利用的作物抗旱基因,获得具有较高抗旱水平的玉米新种质,通过超声波辅助花粉介导法,将水稻类受体激酶基因Os SIK1导入玉米自交系郑58中,并对转化株进行卡那霉素筛选及T1、T2、T3的PCR及Southern Blotting杂交等分子检测,获得转化植株并在T3获得转基因纯合株系。对T3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对照以16.1%的PEG模拟水分胁迫进行抗旱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水分胁迫处理下,转基因玉米株系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了7.4%~19.8%,叶绿素含量提高了11.3%~106.9%,SOD活性上升45.8%~93.4%,而转基因玉米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下降了35.4%~58.1%,MDA含量下降了25.7%~50.4%,说明转Os SIK1基因玉米植株抗旱性得到提高,其中,5个转化株系与对照在抗旱性方面有显著差异,且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综上所述,研究最终获得5个转Os SIK1基因玉米株系,并证明导入水稻Os SIK1基因可以提高玉米植株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32.
133.
高温胁迫下甜瓜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比试验研究生殖生长期甜瓜的高温胁迫指标及其生理原因表明,≥40℃的高温对处于生殖生长期的甜瓜有伤害,花粉活性下降的温度明显低干叶片活性下降时的温度,叶片细胞膜受损的温度为≥50℃,叶绿素下降的温度为≥41℃.对花粉活性影响的温度为≥31℃;≥52℃、对甜瓜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均有极显著破坏作用。随着高温时间的延长,甜瓜叶片电导率增加、叶绿素含量及花粉活力下降。高温处理3d的中部、下部叶片电导率比对照增加70%以上,叶片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降低20%以上。用I-KI染色法测定高温处理3d的花粉样品优良率仅有20%,比对照少1/2以上。  相似文献   
134.
研究了低能氮离子束、紫外线与γ射线辐照对黑松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能氮离子注入对黑松花粉的损伤效应与γ射线和紫外线照射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氮离子束剂量-萌发率效应曲线呈"马鞍型"和氮离子束注入诱发花粉管顶端肿胀,这说明低能离子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γ射线和紫外线的不同。认为花粉是研究离子注入生物学效应机制的理想模式系统。  相似文献   
135.
栽培小菊和几种菊属植物花粉离体萌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野菊、毛华菊和栽培小菊品种43-2、46-1、48-2为试材,研究了菊花和菊属植物花粉的离体萌发最适培养基配方、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南京野菊和毛华菊花粉最适离体萌发培养基是ME3+300 g·L-1 PEG1500,最高萌发率达54.1%和46.3%;栽培小菊46-1和48-2最适离体萌发培养基为ME3+300 g·L-1 PEG1500或ME3+200 g·L-1 PEG4000(两者差异不显著),最高萌发率达25.3%和29.3%.硼酸和Ca2+对花粉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提高花粉管的质量,花粉管长度适中、较直且粗;蔗糖对花粉萌发的作用不显著.固体和液体培养对南京野菊、毛华菊和栽培小菊43-2及48-2花粉离体萌发的作用差异不显著.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南京野菊、毛华菊和小菊43-2及48-2的花粉萌发率均逐渐升高,尤以栽培小菊的升高幅度最大;黑暗和光照条件对花粉萌发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6.
李品种花粉量及花粉发芽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安哥诺、贝拉多纳、索瑞斯、秋红、秋姬等23个李品种进行了花粉量和花粉发芽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美丽李、红天鹅绒、皇天鹅绒没有花粉花粉量大且花粉发芽率高的品种有秋姬、总理、紫峰、秋红、佛来索、好莱坞、安哥诺、帕鲁鲁、红李、美国大李等10个品种。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明确紫薇花粉形态特征,探究蔗糖、硼酸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紫薇花粉萌发的影响,以期为紫薇属花粉活力研究和杂交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试验以新鲜紫薇花粉为试验材料,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紫薇花药和花粉形态特征,通过荧光显微镜判断花粉是否具有活力,通过离体萌发法和完全随机二因素试验讨论蔗糖和硼酸对紫薇花粉萌发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法探究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以及赤霉素(GA3)对紫薇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结实紫薇花药较干燥,表面粗糙厚实,花粉数量多,长雄蕊花粉饱满,极轴长与赤道轴长比值(P/E)1.70,短雄蕊P/E值为1.50。不结实紫薇花药较湿润,表面较光滑,开裂少,长雄蕊花粉平均极轴长(P)30.13μm,赤道轴长(E)21.21μm;短雄蕊平均极轴长(P)22.42μm,赤道轴长(E)20.12μm,P/E比值为1.11,花粉均为长球形。结实紫薇花粉在柱头上有明显的花粉管萌发,而不结实紫薇花粉在柱头上未发现花粉管。蔗糖与硼酸组合试验对花粉萌发有显著影响,蔗糖浓度在100~200 g/L间时,花粉萌发率随硼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蔗糖浓度为250 g/L时,随着...  相似文献   
138.
《林业科学》2021,57(2)
【目的】明确大花黄牡丹花粉萌发准确测定的方案,比较不同贮存条件和处理温度对花粉寿命的影响,确定花粉短期、中期、长期贮存的适宜温度,阐明不同温度下花粉程序性死亡的生理原因,为杂交育种、种质资源保存提供试验及理论依据。【方法】以西藏特有的大花黄牡丹花粉为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花粉的形态,利用离体培养法研究花粉的萌发特性,并探讨不同贮存温度对花粉寿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和抗坏血酸(AsA)含量的影响。【结果】大花黄牡丹自然环境下花粉饱满率高,畸形率仅为5.6%,具有较强的有性生殖能力;影响大花黄牡丹花粉萌发的因子依次为蔗糖硼酸CaCl_2GA_3;室温下贮存花粉寿命仅为24天,4℃下花粉寿命80天左右,-20℃花粉寿命为120~184天,-80℃下花粉的寿命超过1年,-196℃花粉贮存1年后萌发率无显著变化;花粉保护酶、丙二醛含量、AsA含量剧烈变化前后花粉萌发率出现快速下降,-196℃贮存期间,SOD、CAT、POD、AsA含量保持稳定,清除活性氧能力较强,无细胞凋亡现象发生;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OD活性是贮存期间影响大花黄牡丹花粉寿命的最主要生理因子,膜质过氧化是导致花粉死亡的主要生理因素;室温下POD为敏感性保护酶,4℃下SOD、CAT是敏感性保护酶,-20℃、-80℃下,SOD为敏感性保护酶; 3种保护酶活性及AsA含量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次序为SODCATAsA含量POD。【结论】大花黄牡丹花粉饱满率与萌发率具有相关性;适宜大花黄牡丹花粉萌发率检测的培养基为120 g·L~(-1)蔗糖+45 mg·L~(-1)硼酸+55 mg·L~(-1)GA_3+30 mg·L~(-1)CaCl_2,花粉萌发率达92.10%;室温适合大花黄牡丹花粉24天以内的短期贮存,4℃、-20℃适合杂交时间间隔在80~120天花粉的中期贮存,-80℃适合花粉的跨年贮存,-196℃适宜花粉的长期贮存;-196℃下贮存后花粉细胞内代谢处于平衡状态,细胞膜系统稳定是花粉保持高萌发率的生理响应;花粉在室温、4℃、-20℃、-80℃下贮存后,活性氧、自由基过度积累造成的细胞膜质过氧化、损伤是花粉萌发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9.
《林业科学》2021,57(5)
【目的】NUCLEAR FACTOR Y(NF-Y)转录因子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通常由NF-YA、NF-YB和NFYC 3个亚基形成异源三聚体,来结合下游靶基因启动子中的CCAAT顺式作用元件,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进程,并参与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过程。本研究对青杄中PwNF-YB8基因的表达特性及功能进行分析,揭示其参与的生理过程及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响应。【方法】根据实验室前期EST测序及RNA-seq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获得青杄NF-Ys家族基因序列,克隆得到PwNF-YB8的cDNA序列,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序列特征和进化树分析。采用qRT-PCR分析PwNF-YB8在不同组织和花粉萌发过程中的表达特性,以及高温、盐胁迫、甘露醇、ABA处理后的表达变化。亚细胞定位揭示PwNF-YB8在细胞中发挥功能的场所。通过酵母双杂交试验、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分别检测PwNF-YB8的转录激活活性以及与PwHAP5的互作情况。农杆菌介导花序侵染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WT),获得纯合的PwNF-YB8过表达株系。利用CRISPR/Cas 9技术获得其同源基因AtNF-YB8的突变体。甘露醇和盐处理后测定野生型(WT)、空载体(VC)、突变体株系(nfyb8-cas9#1/12)和过表达株系(L4、L5)的萌发率、幼苗根长,分析比较不同株系对于渗透胁迫和盐胁迫的耐受能力。【结果】PwNF-YB8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489 bp,编码162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NF-YB保守结构域,并且与白云杉同源基因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SqRT-PCR和qRT-PCR结果表明在青杄的根、茎、针叶和花粉中均能检测到PwNF-YB8的表达,其在花粉中的表达量最高。亚细胞定位试验结果显示,PwNF-YB8定位于细胞核、细胞质中。酵母自激活试验显示PwNF-YB8自身无转录激活活性。进一步对青杄幼苗进行高温(42℃)、盐胁迫、甘露醇和脱落酸处理后发现,PwNF-YB8对干旱和盐2种非生物逆境处理明显响应。PwNF-YB8参与了花粉萌发过程,在花粉萌发36 h时表达量最高。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证明PwNF-YB8能够与NF-YC亚基中的PwHAP5互作,可能共同参与花粉管发育调控。甘露醇或盐处理下,异源过表达PwNF-YB8基因的拟南芥种子萌发率与野生型差异不显著,但其根长表现出一定的生长优势。【结论】青杄PwNF-YB8能够与PwHAP5互作,参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并在干旱、盐胁迫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0.
《林业实用技术》2021,(8):67-68
以白玉兰新鲜花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α-萘酚-联苯胺、TTC、I_2-KI、次甲基蓝4种染色剂对白玉兰花粉活力的测定效果和在-20、4、25℃3种不同贮藏温度下花粉生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白玉兰花粉生活力的测定适合用次甲基蓝和α-萘酚-联苯胺染色法,不适合用TTC染色法;在-20、4、25℃3种不同温度下,白玉兰花粉生活力均呈下降趋势,但在-20℃环境中,生活力下降速度最慢,维持时间最长,更适宜花粉的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