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0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349篇
林业   707篇
农学   1706篇
基础科学   75篇
  257篇
综合类   4353篇
农作物   478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1044篇
园艺   1013篇
植物保护   333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360篇
  2021年   355篇
  2020年   341篇
  2019年   407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368篇
  2016年   458篇
  2015年   370篇
  2014年   517篇
  2013年   473篇
  2012年   704篇
  2011年   657篇
  2010年   581篇
  2009年   639篇
  2008年   613篇
  2007年   402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罗昌国  潘世明  马晓  黄静  金吉芬 《西南园艺》2004,32(3):19-20,23
本文对矮生一品红种植2年后的母株及其扦插苗品种退化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一品红品种退化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叶的退化、枝的退化、侧芽萌发能力的退化上,在种植2年后的一品红植株表现为不正常叶片居多.枝务自然去顶;在幼苗上表现为摘心后侧芽萌发力差,长势不一,基本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初步认为一品红品种退化主要是由栽培务件和栽培环境引起的。  相似文献   
52.
几种缓释肥的氮释放特性以及对草坪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程滨  张强  杨治平  刘平  李磊  郑普山 《草业科学》2005,22(5):104-106
实验室内采用水浸泡法对尿素、3种缓效肥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制(自研草坪肥)的缓效肥的初期溶出率和微分溶出率进行了测定.其中尿素的初期溶出率为22.75%,超出了国际上公认的缓/控释肥的初期溶出率小于15%的指标,而微分溶出率为0.22%,也小于国际上公认的缓/控释肥的微分溶出率(0.25%~2.5%)指标.其他几种缓释肥的初期溶出率为8.73%~14.42%,微分溶出率为0.30%~2.11%,符合国际上公认的缓/控释肥的初期溶出率和微分溶出率指标.田间试验比较和研究了尿素、3种缓效肥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制的缓效肥对草坪草的干草产量和养分含量的影响,尿素和包衣尿素处理的草坪草的生长量前期较高,后期产草量较低,呈马鞍型.其他处理的草坪草干草产量则比较平缓,肥料的氮释放特性与草坪草生长趋势相同.不同肥料处理对草坪草的中量、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马赫  魏岩  穆晨 《草业学报》2018,27(3):126-134
野榆钱菠菜是新疆重要的荒漠野生牧草资源,具有褐色(非休眠类型)、黑色大、黑色小(休眠类型)3种异型种子。以种子异型性植物野榆钱菠菜为材料,对3种异型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培育,对比观察研究3种异型种子的萌发物候及幼苗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 异型种子萌发物候不同步,萌发策略不同,褐色种子集中萌发,出苗率为74.30%,萌发期为3 d;两种黑色种子萌发期长,分散萌发,出苗率分别为6.58%(黑色大种子)和1.55%(黑色小种子),萌发期分别为21和17 d。2) 异型种子子叶存留时间长,但存留时间有差异,种子越小子叶存留时间越短。3) 褐色种子幼苗在初期其子叶长宽、根长、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显著大于黑色种子幼苗,但随着幼苗的生长,3种异型种子幼苗在这些指标方面的差异逐渐缩小。4) 异型种子幼苗具有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褐色种子幼苗主要将养分输送到地上部分,两种黑色种子幼苗主要将养分输送到地下部分,这种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能够使种子异型性植物在面对荒漠异质环境时具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是种子异型性植物能够长期适应荒漠异质环境的重要生态适应机制。研究结果为揭示种子异型性植物长期适应荒漠异质环境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也为“两头下注”对策理论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4.
前期实验表明,变温处理(28 ℃ 12 h/16 ℃ 12 h)可显著提高羊草种子的萌发率,且羊草种子萌发中的第1天是接受变温信号的关键时期。以此为研究基础,结合羊草种子变温萌发的转录组测序数据,针对羊草种子萌发初期对变温处理的响应筛选出与种子萌发、休眠及低温相关的基因24个,利用测序结果中这些基因的RPKM值制作基因表达热图并分析其表达差异。以萌发率高、低的两种羊草种质的种子为材料,对24个基因在恒温12 h(28 ℃)和变温1 d(28 ℃ 12 h/16 ℃ 12 h)萌发处理中的表达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恒温对照相比,变温处理12 h后,表达明显上调的基因有SAIN1,PP2C62,EXPB3,EXPB4,GA3ox,EXPA2和EXPA7,而表达明显下调的基因有bHLH49,GID1,ABI8,Chi1,11833,CBF3,NAC2,PP2C72,SAIN2和5423。通过进一步分析相关基因在高、低萌发率两个种质中表达的差异,筛选出其中可能与羊草种子萌发相关的基因有几丁质酶基因Chi1,转录因子基因CBF3,羊草新基因5423,赤霉素合成基因GA3ox,细胞松弛素蛋白基因EXPB4和羊草新基因SAIN1,将为下一步阐明羊草种子萌发的分子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5.
旱、盐胁迫下黄芪种子萌发及其对水杨酸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和NaCl胁迫下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和蒙古黄芪(A.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种子的最终发芽率、发芽势、简化活力指数、苗长、根长、苗干重、根干重等指标,以及不同施用方式和浓度的水杨酸(SA)对重度PEG和NaCl胁迫下两种黄芪种子最终发芽率的影响,旨在研究两种黄芪种子对PEG和NaCl胁迫响应方式的异同及SA对两种黄芪种子在重度PEG和NaCl胁迫下保护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浓度PEG和NaCl只能促进膜荚黄芪种子萌发。在-0.5 MPa PEG和-0.7 MPa NaCl处理下,蒙古黄芪种子的活力指数显著优于膜荚黄芪种子(P0.05)。SA浸种能促进重度PEG和NaCl胁迫下两种黄芪种子的最终发芽率。蒙古黄芪种子的耐胁迫性高于膜荚黄芪种子。两种黄芪种子对SA的响应方式有区别。SA浸种处理优于拌种处理。  相似文献   
56.
曹师  史敏  李彦忠 《草业科学》2018,35(5):1098-1105
红豆草壳二孢叶斑黑茎病(Ascochyta onobrychidis)是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分离此病菌的同时得到一种对此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为评价此拮抗菌的开发利用前景,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法鉴定了其分类地位,并测定了其对红豆草壳二孢的抑菌效果。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将该拮抗菌鉴定为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菌落为黄白色,可产生黄白色水溶性色素,孢子丝钩状,顶端螺旋形;在平板对峙试验中该菌的菌落对红豆草壳二孢菌落的相对抑制率达74.33%,同时该菌发酵液对红豆草壳二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80.95%和93.87%。该菌具有生物防治红豆草壳二孢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
本研究对经过0和50mmol·L-1 NaCl处理的66份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种质资源进行发芽试验,旨在评价66份白三叶种质资源萌发期的耐盐性。结果表明,66份参试白三叶材料各指标性状存在差异,盐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种质间差异较大。通过指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耐盐性评价指标为相对活力指数和相对发芽率,两项指标权重分别为0.849和0.151。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对66份白三叶材料萌发期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耐盐性位居前十位的种质依次是CF022540CF022469CF022538CF022541惠亚ZXY06P-2659CF022543CF022470CF022508CF022466,除惠亚来源于新西兰外,其他材料均来源于俄罗斯。  相似文献   
58.
初步测试3种植物提取物对黑粉病的抑制作用,测定植物提取物处理后对黑粉病菌分泌毒素量的影响并用电导率仪测定植物提取物对薏苡黑粉病菌菌丝细胞膜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椒、蒲公英和射干提取物在浓度为0.500 mg/m L时,萌发率分别为46.13%、40.42%、43.44%,抑制率分别为69.62%、68.14%、72.42%;当提取物浓度为0.250 mg/m L时,其萌发率分别为47.18%、46.43%、41.43%,抑制率分别为73.78%、64.75%、75.16%。花椒提取物在浓度为0.125 mg/m L时,菌落直径为8.3 mm,抑制率为67.06%;花椒、射干和蒲公英提取物都能明显降低病菌分泌毒素的量,且对黑粉病菌菌丝的细胞膜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59.
沙生植物长期生活在风沙大、雨水少、强烈日照、冷热多变、营养物质缺乏的严酷气候下,其生命力非常顽强,本试验以砂生槐、花棒、毛条和沙冬青为试材进行了沙生植物种子的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毛条、沙冬青、花棒和砂生槐的发芽率分别为73%、69%、54%和25%。25℃是四种种子萌发的最适合温度,起始高温处理对四种种子萌发无促进作用;但是冷处理都对他们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0.
为解决三倍体西瓜种子发芽率低问题,试验以三倍体西瓜品种‘黑帝’为材料,探讨了由Ca Cl2、GA、2,4-D、PVA 4种化学物质组成的浸种液对三倍体西瓜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组合剂浸种处理8 h能显著提高三倍体西瓜的发芽率、发芽势,分别达到了87.7%,83.0%,与不破壳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23.5%、20.3%,与破壳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时间的浸种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浸种液的电导率;浸种处理4、8 h提高了TTCH的含量,以处理8 h后含量最高,达到169.87μg·m L-1。因此,该组合剂浸种处理8 h有利于三倍体西瓜种子的萌发,在生产上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