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139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46篇
  126篇
综合类   352篇
农作物   39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62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水稻根系与叶片光合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揭示水稻根系与叶片光合特性之间的联系。【方法】在水培条件下以水稻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剪根方式对水稻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影响效应。【结果】剪除全部根系后,顶一叶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分别立即平均下降10.25%、53.99%和46.26%。剪除一半根系时,顶一、二叶的光合速率比断根前分别下降0.05%和8.51%,气孔导度分别下降24.03%和35.80%,蒸腾速率分别下降21.22%和30.93%;进一步剪除剩余全部根系时,顶一、二叶的光合速率比断根前分别下降12.57%和17.22%,气孔导度分别下降55.86%和61.84%,蒸腾速率分别下降50.96%、55.96%。【结论】根系与地上部叶片光合特性间存在密切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2.
退耕区主要树种苗木耗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条件下采用盆栽方法,用LI-1600和SL20K天平对8种苗木的瞬时蒸腾速率和实际耗水速率进行了比较测定。结果发现火炬树耗水速率峰值最大为56.5g.h-1,杏最小只有30.5 g.h-1,日耗水量的大小顺序为火炬树>绿宝石>婆枣>冬枣>核桃>花椒>黄冠梨>杏,白天耗水量占日总耗水量的93.8%-98.0%;8种苗木的蒸腾速率大小顺序虽然与耗水速率结果基本一致,但它们之间数值差别较大,如黄冠梨的耗水速率测定结果是蒸腾速率测定结果的3.77倍,最小的也达到1.65倍(火炬树);除花椒外,7个树种的蒸腾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均达到了0.01水平或0.05水平的显著相关,除花椒和冬枣外,各树种的回归效果较好,特别是火炬树、杏、核桃,R2均在80%以上;但耗水速率与各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稍差,回归效果也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33.
栓皮栎对CO2增长的生理生态响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 5 0年生栓皮栎天然次生林叶片的活体测定 ,研究了CO2 浓度增长对栓皮栎林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结果如下 :CO2 浓度为 80 0 μmolCO2 ·mol- 1 时栓皮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比在正常大气CO2 条件下提高 42 .5 3 % ,同时光补偿点降低 ,光饱和点提高 ,光量子效率提高 ;CO2 浓度为 80 0 μmolCO2 ·mol- 1 时 ,栓皮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为单峰曲线 ,而CO2 浓度为40 0 μmolCO2 mol- 1 时 ,净光合作用的日变化为双峰曲线 ;CO2 浓度倍增 ,栓皮栎叶片的气孔导度 ,蒸腾速率和暗呼吸速率降低 ,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栓皮栎叶片对CO2 增长的反应 ,对其生长是有利的 ,对全球CO2 浓度增长起到反馈调节作用 .  相似文献   
34.
西洋参叶片光合日变化与内生节奏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人工气候箱内培养的西洋参为材料,研究了西洋参光合日变化及其与内生节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对恒定的光、温、湿条件下,各生育期西洋参叶片的光合日变化表现出下午(13:30-17:30)低于上午(7:30~11:30)的规律,即呈日下降变化。长时间(36h)连续光照下叶片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也表现日高夜低的规律,光照后Pn、gs和Tr逐渐增加,约10:00达到高峰,下午逐渐下降,午夜最低,翌日又开始上升,说明西洋参光合日变化与植株内生节奏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35.
研究了在3种不同CO2浓度(360 μmol·mol-1、800 μmol·mol-1、1 200 μmol·mol-1)下马尾松针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当前CO2(360 μmol·mol-1)浓度下,当光强为1 000 μmol·m-2·s-1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为3.46 μmol·m-2·s-1、0.273 mmol·m-2·s-1、0.0254 mmol·m-2·s-1,针叶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分别为:(1 800±2) μmol·m-2·s-1和(24±2) μmol·m-2·s-1.当CO2加富到1 200 μmol·mol-1时,针叶的光饱和点降低了200 μmol·m-2·s-1,而光补偿点增加了4 μmol·m-2·s-1.在光照强度为50~2 000 μmol·m-2·s-1的条件下,不同CO2浓度下的水分利用率平均值分别为:1 200 μmol·mol-1浓度下的19.163 μmol·mmol-1,800 μmol·mol-1浓度下的12.912 μmol·mmol-1,360 μmol·mol-1浓度下的11.192 μmol·mmol-1.短期的CO2加富降低了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而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则上升.  相似文献   
36.
两种原始兰科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金佛山兰 (Tangtsiniananchuanica)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野外个体数量极稀少 ,仅见于重庆南川金佛山及附近的稀疏马尾松林下 ,并且仅与其亲源种金兰 (Cephalantherafalcata)生长在一起。对比研究了生长在温室内的金佛山兰和金兰的多项生理生态指标。结果表明 ,金佛山兰与金兰只在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及胞间CO2 浓度方面有显著差异。金佛山兰的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分别为 6.1 6(± 0 .4) μmol·m- 2 s- 1 、0 .47(± 0 .0 4) μmol·m- 2 s- 1 、2 .7(±0 .2 )mmol·m- 2 s- 1 、0 .1 1 4(± 0 .0 2 )mol·m- 2 s- 1 、2 0 6(± 2 9) μmol·mol- 1 、1 0 μmolphotons·m- 2 s- 1 、2 0 0μmolphotons·m- 2 s- 1 、9.6(± 0 .9) %、3 1 (± 0 2 )mmolCO2 ·mol- 1 H2 O ;金兰的各项值分别为 5 .8(±1 .1 ) μmol·m- 2 s- 1 、0 .45 (± 0 .0 6) μmol·m- 2 s- 1 、2 .6(± 0 .3 )mmol·m- 2 s- 1 、0 .1 0 1 (± 0 .0 3 )mol·m- 2 s- 1 、1 73 (± 5 1 ) μmol·mol- 1 、1 0 μmolphotons·m- 2 s- 1 、2 0 0 μmolphotons·m- 2 s- 1 、9.1 (± 1 .1 ) %、2 .7(± 0 .7)mmolCO2 ·mol- 1 H2 O。在温室内晴  相似文献   
37.
4种常绿植物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蒸腾速率的峰值和均值均以珊瑚树为最高,海桐和桂花次之,大叶黄杨的峰值和日均值最低,与4种植物的自由水含量的高低顺序一致。Pn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0时和14时左右,两峰间低谷值出现在12时左右,第1次峰值大于第2次峰值;其中以海桐的峰值和日均值最高,以大叶黄杨最低;光合能力的高低,与不同植物叶绿素的含量以及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有关。4种植物树冠内温度以海桐最低,吸尘能力以珊瑚树最强。树冠周围的湿度与蒸腾速率的变化一致,CO2含量与光合作用的大小呈反比,二者均与大气呈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8.
以廊坊地区杨树胶合板用材林主要造林树种中林46杨和廊坊杨为研究对象,应用快速称重法和热扩散茎流计分别观测了不同杨树叶片蒸腾速率和树干液流变化特征,旨在为该地区更精确地估计生态用水定额提供科学依据,而且也可为该区域杨树胶合板材林的造林、营林及流域综合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无论晴天还是阴天,林木叶片蒸腾速率日变化都呈现有规律的单峰曲线,晴天表现为单峰宽峰曲线,阴天为单峰窄峰曲线;树干边材液流的日变化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规律;树干的测定方位不同,其液流速率存在着一定差异,白天均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树干南侧液流速率>树干北侧液流速率,而夜间树干南北液流速率大小相差不大,维持在0~2cm/h上下波动。  相似文献   
39.
高温胁迫对拔节期水稻光合作用和蒸腾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高温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机制,为水稻的田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拔节期镇稻6号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1d、3d和5d的昼间(10:00-15:00)高温(35~40℃)处理,之后转入28℃条件下恢复2d,以28℃未处理水稻为对照,研究较长时间高温处理及常温恢复对水稻光合作用及蒸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昼间高温处理,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中午13:00达到最低点,并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日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中午13:00达到最高点,并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短时高温处理(5 d)后常温恢复2d,上述指标即可恢复.结论:夏季高温对拔节期水稻光合作用造成影响,且主要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蒸腾作用增强是降低叶温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40.
甘蓝型油菜不同发育时期净光合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秦杂油3号和秦优7号)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的环境因子和气体交换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净光合速率在不同发育时期变化规律一致,均为花期>薹期>苗期>角果期,秦优7号的在各时期净光合速率大于秦优3号,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一致,也为花期>薹期>苗期>角果期,而蒸腾速率为花期>薹期>角果期>苗期,胞间CO2浓度则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不同发育时期的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净光合速率的改变是这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不同光合器官的光合能力也有差异,角果弱于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