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诱饵式远程水下视频技术(baited remote underwater video, BRUV)是一种用于记录鱼类相对丰度和物种行为的监测技术, 具有无破坏性、成本低且易于复制、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已广泛应用于全球多种栖息地的资源调查与评估, 但目前其研究应用在国内尚属空白。本文系统分析总结了 BRUV 的研究进展, 并对 BRUV 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分析结果建议 BRUV 采用前向视角结构可得到更大的视野; 轻巧且易于使用的 GoPro 相机更适合于光线充足的浅海海域(<40 m)调查; 调查时饵料建议采用类似沙丁鱼的油性鱼类, 有利于对肉食性鱼类的诱集; BRUV 使用前, 可通过观测物种数和丰度的累计曲线来确定其合理部署时间, 通常底层 BRUV 60 min 的部署时间已足够。 BRUV 记录期间, 所见到的某一个物种的个体最大数量(MaxN)是 BRUV 表征物种相对丰度时广泛使用的度量指标。本文可为国内利用 BRUV 技术开展鱼类资源调查与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为 BRUV 在我国无破坏性海洋生物调查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海洋牧场鱼类资源监测中的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2.
刘吉敏  韦戈  黄其椿  杨峰  刘治山  覃天乔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66-14667,14670
综述了国内外白蚁诱饵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3.
通过PCR获得流产型布鲁氏菌Omp22基因的编码区,将其克隆到pSOS载体中,构建酵母双杂交系统的诱饵载体pSOS-Omp22。测序正确后,将重组质粒导入cdc25H检测其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有无毒性和自激活作用,且在酵母细胞中定位是否正确。结果表明,获得了正确的流产型布鲁氏菌Omp22基因编码区,并成功克隆到pSOS诱饵载体中,且转化有诱饵载体的cdc25H在SD/Glucose(-L)营养缺陷平板上生长良好,说明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无毒性,对报告基因也无自激活作用且其定位正确。表明pSOS-Omp22可应用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用于寻找巨噬细胞cDNA文库中与Omp22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34.
植物病毒编码的移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MP)介导病毒在寄主体内的移动,研究其与寄主间的分子互作有助于揭示病毒侵染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将南瓜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CABYV)MP基因定向克隆到含有DNA结合功能域(DNA-binding domain,BD)载体上,并构建与激活功能域(activation domain,AD)融合表达的西瓜茎叶cDNA文库,然后用MP为诱饵筛选文库寻找与其互作的寄主因子。结果表明,诱饵质粒插入的MP基因可读框和氨基酸序列均正确,对酵母菌株AH109和Y187没有自主激活能力;文库滴度为2.94×106CFU/mL,且大多数插入片段在700bp以上,质量符合筛选要求;经过筛选和共转化回转验证,有48个候选阳性克隆与MP在酵母中互作。测序得到这些克隆的cDNA序列,BLAST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克隆共编码12种蛋白。  相似文献   
35.
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的结构主要由3层衣壳蛋白组成,其中VP2、VP5蛋白构成了BTV的外层衣壳,VP7蛋白构成了BTV的中间衣壳,最内层衣壳则由VP3蛋白构成。VP2、VP5及VP7蛋白在BTV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BTV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将BTV的VP 2、VP 5、VP 7基因分别克隆到pGBKT7载体中,成功构建了pGBKT7-VP2、pGBKT7-VP5与pGBKT7-VP73个诱饵质粒,且通过自激活和毒性验证,证明所构建的3个质粒均无自激活作用,对酵母细胞无毒性作用。本研究为今后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VP2、VP5、VP7蛋白中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蛋白做好了铺垫,为深入研究BTV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
为了研究猪红细胞免疫粘附病原体的分子机制,筛选能与猪红细胞类补体受体I型(CR1-like)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将CR1-like36和Cr1-like811基因与pGBKT7载体连接后,构建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CR1-like36和pGBKT7-CR1-like811。转化入酵母细胞Y2HGold中,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对酵母细胞的毒性和自激活现象。结果表明,CR1-like基因成功连接到pGBKT7载体,重组质粒表达的融合蛋白对酵母细胞无毒性作用,也无自激活现象。成功构建了符合酵母双杂交系统要求的诱饵质粒pGBKT7-CR1-like36和pGBKT7-CR1-like811,为课题组后期研究猪红细胞CR1-like发挥免疫粘附功能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7.
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制约我国棉花生产的首要病害,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与品质。为研究棉花与黄萎病菌互作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国审棉百棉1号为材料,提取被大丽轮枝菌侵染的棉花根部总RNA,检测质量并用DNase Ⅰ处理后,用RNA 5'末端的模板转换方法,即SMART技术合成双链cDNA,再经酶切、过柱纯化去除短片段后,连接至pGADT7载体上构建棉花cDNA文库。VdSCP7是定位于寄主细胞核的大丽轮枝菌效应因子,能激发棉花的免疫反应,增强棉花抗病性。以大丽轮枝菌cDNA为模板扩增VdSCP7,产物纯化后重组到载体pGBKT7上构建诱饵载体pGBKT7-SCP7。诱饵载体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化到酵母AH109中,鉴定诱饵蛋白毒性并检测诱饵载体是否存在自激活活性。结果表明,获得了库容量为2×106 CFU的棉花cDNA文库,文库片段多样性良好,文库重组率约94%,质粒文库滴度约2.0×109 CFU·mL-1,满足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要求。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诱饵载体pGBKT7-SCP7构建成功且经过鉴定后无毒性、无自激活活性。本研究结果为棉花抗黄萎病基因的筛选及VdSCP7和棉花互作机制的解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养鸡场环境非常适合老鼠生存,而老鼠繁殖力旺盛,不仅可以偷吃和污染饲料、侵扰鸡群、传播疾病,还经常咬伤雏鸡、损坏电器设备和操作工具,由此给养鸡生产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控制鸡场鼠害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9.
一、药剂配制.野八角(麻醉剂)50%、黏膏树叶(黏结剂)30%、黄粉虫(诱食剂)20%(可用蚂蚁或干鱼虾代替).野八角和黏膏树叶晒干或用微火烘干,黄粉虫用文火炒至黄色才有香味,然后将它们混合粉碎,越细越好. 二、诱饵制作.凶猛鱼类特别喜闻鱼肉的香味.可用禽畜骨头爆炒煮熟(不能有辛辣味),然后用草捆扎好,拴上石头,分别投到若干个地点诱鱼.  相似文献   
40.
以宝鸡市植物园的月季作为诱饵树种,对天牛的引诱捕捉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园星天牛成虫出现的时间以6月份为主,6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在月季上捕捉到天牛成虫的数量占91%以上,在复叶槭上捕捉的天牛成虫占4.2%,其他树种上的天牛不足1%.月季可作为今后星天牛的首选诱饵树种,在月季园捕捉星天牛成虫是消灭天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