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212篇
农学   123篇
基础科学   58篇
  53篇
综合类   1799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61篇
园艺   2009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花菇是菌中之星。花菇的顶面呈现淡黑色,菇纹开暴花,白色,菇底呈淡黄色。花菇因顶面有花纹而得名。天气越冷,花菇的产量越高,质量也越好,肉厚、细嫩、鲜美,食之有爽口感。早在2008、2009年,房县香菇就相继通过国家农业部、工商总局地理标志保护,经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价值评估,2014年房县香菇品牌价值达2.92亿元,成为房县亮丽的名片。  相似文献   
123.
芦笛 《食用菌》2015,(2):66-67
明万历后期《西事珥》一书中含有一则关于当时福建松溪一带香菇栽培的史料,涉及栽培技术、贸易、商业不法行为等方面,是目前已发现的叙述明代香菇栽培技术和活动的史料中最为详细的一种。其中除了栽培之外,更述及松溪一带生产的香菇销售给浙江商人的商业现象,以及偷盗者利用惊蕈技术提前盗取香菇的活动。本文对这则史料加以迻译,并围绕其内容和在香菇栽培史上的价值进行考述。  相似文献   
124.
香菇越夏后,菌袋中的营养和水分有了较大消耗,菌丝较弱,且出菇时又已进入秋季,此时若出菇管理措施不当,容易出现减产乃至绝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1-4]。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总结了越夏香菇秋季出菇管理的技术要点,为广大香菇栽培户提供参考。1香菇出菇大棚主要构造和设施香菇出菇大棚长40 m,宽9 m,大棚上布置带有电动卷帘机的保温被(图1),用于调节棚内光照、温度,棚内设有间隔1 m的喷水管。管上每隔1 m设雾化喷头,用于降温增湿,由自动控制器控制喷水时间和次数。棚内放铁制层架(放置菌棒),层架共有5层。大棚后墙每隔0.5 m均匀开设边长0.2 m的正方形通风口。  相似文献   
125.
香菇(Lentinula edodes)808和0517为亲本,采用单孢杂交技术获得了香菇新杂交菌株0912(辽抚4号)。通过拮抗试验和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技术对杂交菌株辽抚4号进行遗传特性研究。拮抗试验结果表明:亲本菌株808和0517之间、亲本菌株808和杂交菌株0912之间的拮抗线都明显,均为褐色拮抗线,但亲本菌株0517和杂交菌株0912之间拮抗线较弱。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个菌株分析表明:杂交菌株0912既含有亲本菌株808的一条特异性条带又含有0517的一条特异性条带,可以判定0912为亲本808和0517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26.
12月12日,以“创新发展平台、促进转型升级”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庆元)香菇文化节圆满落幕。在此次香菇节上,举行了香菇文化国际研讨会,中国食用菌产业基地、浙江省丽水食用茵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授牌仪式,以及庆元食用茵产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奠基仪式。  相似文献   
127.
为了解香菇多糖和七清败毒颗粒联合应用对集团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的防控效果,本研究选取3~4胎次、体重为(268.00±33.59)kg的母猪10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 g/(头·d)香菇多糖+5.0 g/(头·d)七清败毒颗粒。试验对母猪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PRRSV抗体水平、仔猪脐带血中PRRSV载量进行检测。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在母猪繁殖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窝均产仔数、平均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0.01),窝均死胎数极显著降低(P<0.01)。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第30天,试验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90天,试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AST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尿素(UN)含量极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0.01)。在PRRSV抗体检测方面,第30天,试验组S/P值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90天,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离散度有降低趋势,符合正态分布。在仔猪脐带血PRRSV抗原检测方面,对照组抗原阳性率为10%,试验组为0。综上所述,感染PRRS的集团化猪场应用香菇多糖和七清败毒颗粒可以有效地提升母猪繁殖性能、影响部分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维持猪群PRRSV抗体S/P值稳定、降低仔猪PRRSV阳性率,起到很好地防控PRRS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8.
靳艳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243-243,250
介绍了香菇子实体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主要包括褐腐病、跳虫、白蚁及蓟马等。  相似文献   
129.
晚清报刊中含有不少食药用菌专篇文章,对于研究中国近代食药用菌历史和文化而言具有重要价值。初步选录《日本地蕈》(1898)、《香菇种法》(1899)、《茯苓获利》(1900)、《宣化蘑菇产》(1900)、《老河口木耳》(1900)、《稻藁造蕈》(1901)、《中国产白木耳》(1902)、《造菌法》(1907)、《草菇》(1907)和《续种冬菇法》(1907)十篇文章,同时录入《中国各省产物调查录》(1905)中的食药用菌部分,供广大研究者和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0.
李红梅 《食用菌》2017,(1):50-51
<正>袋料香菇能否安全越夏是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袋料香菇安全越夏技术要点,现总结如下。1室内养菌技术1.1菌筒摆放及防杂处理盛夏高温季节,将菌筒移至室内呈"井"字形排列,接种穴位侧放,以利透气,每层三个菌筒,高8层,堆与堆之间隔宽40 cm的作业道,便于通风散热。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25℃,以利菌丝尽快定植蔓延。室温不宜超过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