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遮荫对生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遮荫条件下生姜叶片叶绿含量增加。遮荫降低了到达叶片的光量子通量密度,叶温度降低,气孔限制值增加,气孔导度有所降低,脆间CO2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下降。同时遮荫降低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但有助于根系活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2.
强光胁迫下SOD对姜叶片光抑制破坏的防御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晴天条件下,田间姜叶片的光化学效率(Fv/Fm)和表观量子效率(AQY)上午随PFD升高而降低,12 ̄14时后随PFD的降低而升高,中午前后丙二醛(MDA)含量达到最高,而光全速率(Pn)出现低谷,表明午间强光使光合作用发生光抑制,甚至光氧化。超氧物岐化酶(SOD)14时以前呈增加趋势,之后逐渐降低。苗期遮荫60%,Fv/Fm与AQY明显提高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减弱,Pn降低且日变化曲线变为  相似文献   
103.
曹欣祥  李仕辉  张国宏  宋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76-15077,15091
[目的]探讨生姜渗透脱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建立生姜渗透脱水的传质数学模型。[方法]以生姜为研究对象,以NaCl溶液为渗透液,在不同的渗透脱水条件下考察物料失水率、固形物增加率的变化。[结果]确定了不同条件下生姜失水率、固形物得率常数,建立了生姜渗透脱水传质模型。在一定实验范围内,生姜脱水率、固形物得率均随渗透时间、渗透液浓度及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最佳条件为:渗透液浓度20%,渗透时间1.00h,渗透温度50℃。[结论]该研究为生姜脱水工艺的改进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从生姜根际土壤分离得到62个细菌分离物。以姜茎基腐病病原菌(Pythium myriotylum)为指示菌,共选出7株对姜茎基腐病菌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细菌菌株。经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16S rD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等,X-11、JK-14、SF-19、SF-23等4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JK-19、JK-28、JK-25 3株鉴定为类芽孢杆菌属(Peanibacillus spp.)。SF-19、SF-23、JK-25、JK-19、JK-28、X-11和JK-14的16S rDNA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JQ283970、JQ283971、JQ283972、JQ283973、JQ283974、JQ283975、JQ283976和JQ283977。进一步分析表明,7株拮抗菌对Rhizoctonia solani、Fusarium graminearum、Verticillium dahliae等多种类型的病原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拮抗菌可导致病菌菌丝细胞顶端膨大、菌丝体畸形、分隔增多等变化。  相似文献   
105.
安徽省姜青枯假单胞菌生物型鉴定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海沃德制订鉴定青枯假单胞菌生物型的方法,对舒城、铜陵、桐城、临泉、阜阳、全椒、巢县、屯溪和休宁等9县市分得的32个菌株进行鉴定。其中4个菌株SC78、SC710、SC81和SC93能利用乳糖、麦芽糖和纤维二糖,不能利用甘露醇、山梨醇和甜醇,属生物型Ⅲ;其它28个菌株则相反,属生物型Ⅳ。生物型Ⅲ的4个菌株是由前作番茄、辣椒和茄子田中的姜瘟病株上分得的;它对姜株致病力较生物型Ⅳ弱。  相似文献   
106.
为研究褐煤基有机肥及土壤调理剂对姜田土壤养分、作物生长的影响,于山东省昌邑市开展生姜种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褐煤基有机肥及土壤调理剂的施用,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显著提高土壤养分;与对照相比,各处理有机碳含量提高了1.4%~2.3%,中微量元素中钙含量增加了0.6~1.9倍,镁含量增加了0.3~6.3倍;各处理病情指数显著降低,其中白绢病病情指数降低了15.4%~23.1%,根结线虫病情指数降低了7.7%~26.8%;在增产方面,单株姜重增加了0.8%~15.0%,每公顷产量提高了6.0%~11.6%,增产效果显著,以施用褐煤基有机肥7500 kg/hm2+土壤调理剂375 L/hm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7.
为了解潍坊市散户种植生姜农药残留情况,在全市范围内抽取127批次散户种植生姜样品进行检测,检测农药169种。结果表明,生姜农药残留总检出率为50.4%,有机磷类农药检出22个批次,有机氯类农药检出14个批次,酰胺类农药检出2个批次,杂环类农药检出9个批次,烟碱类农药检出24个批次,三唑类农药检出1个批次,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出1个批次,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农药检出18个批次,其他类农药检出4个批次,未检出除草剂类农药。共检出不合格生姜9批次,整体合格率为93.0%。不合格项目为农药残留超标,发现违禁农药2批次。  相似文献   
108.
1999~2001年连续三年多点研究生姜的营养特性和平衡施肥技术。结果表明,生姜茎叶、姜块和全株养分含量的高低顺序为K>N>P>Mg>Ca>Zn,全株N、P、K、Ca、Mg、Zn等6种养分含量的比例为100:12.6:147.2:1.4:5.2:0.2,含K量接近含N量的1.5倍。全生育期对该6种养分的吸收比例,全株为1:0.126: 1.468:0.014:0.05:0.003,对K的吸收量最多,N次之;每500kg生姜吸收的养分平均为4.107kg0.516kg、6.031kg、0.057kg、0.207kg和0.009kg,N∶P∶K约为2∶1∶3。氮磷钾配施的各处理能显著增加生姜产量,同时可有效提高姜块中维生素C与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改善姜块的内在和外观品质,提高农民种植生姜的经济收益。生姜平衡施肥方案为纯N 375kg/hm2,P2O5 90kg/hm2,K2375kg/hm2,硫酸锌15kg/hm2,较农民习惯施肥具有极为显著的增产节本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09.
为了建立适合山东鲁中地区生姜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体系,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管理模式对生姜产量、养分效率及土壤硝酸盐的影响。4个管理模式分别为农民习惯模式、高产高效模式、再高产模式和再高产高效模式,其中农民习惯模式按当地农民常规种植进行,高产高效、再高产和再高产高效模式分别为设置一定增产增效目标下各种管理措施的优化组合。结果为:与农民习惯相比,高产高效、再高产和再高产高效3种模式均显著提高了生姜的产量和氮肥的养分效率,其中产量分别提高11.85%、25.75%和23.34%,氮肥养分效率分别提高47.94%、11.24%和33.14%。再高产模式下产量最高,高产高效模式下氮肥养分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0.
不同肥料组合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酸性土壤不同养分组合对生姜产量、品质及养分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N、P、K养分组合能使生姜显著或极显著增产(11.1%~79.4%),增产效果以高N(N2)组合大于低N(N1)组合,以配施Mo肥(N2P1K2Mo)组合增产最为显著.不同肥料组合使生姜粗蛋白、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分别增加1.3%~35.5%(N1P2K2、N2P1K1组合除外)、5.5%~92.7%(N2P2K3组合除外)和2.9%~36.7%(N2P2K3、N2P2K2Mo组合除外),降低粗纤维含量2.8%~11.9%(N2P2K2Mo组合除外),改善生姜品质.不同肥料组合降低生姜地上部全N、P、K含量和根茎全P、K含量,提高地下部全N含量.不同肥料组合提高生姜根茎N/P和N/K,降低K/P,而对生姜地上部N/P、N/K、K/P作用不一致.综合产量和品质效应,以N2P2K1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