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2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511篇
林业   673篇
农学   719篇
基础科学   319篇
  571篇
综合类   3065篇
农作物   264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307篇
园艺   937篇
植物保护   373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494篇
  2011年   526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桃园残枝粉碎还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桃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北京地区桃园生产土壤覆盖方式单一的问题,该文对新的土壤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于2013-2015年在北京市平谷区矮化密植桃园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进行3种处理对土壤团粒结构、土壤紧实度、土壤水分特性、土壤有机质、CO2释放速率、果品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果树生长期,残枝粉碎覆盖对土壤特性具有显著影响,二月兰种植1 mm大团聚体含量比清耕和树枝覆盖分别多31.7%、22.2%;0~20 cm土壤紧实度,清耕无覆盖比二月兰种植大14.8%,比残枝覆盖大21.8%;与对照相比,土壤CO2释放速率提高193.46%;果园树枝覆盖、二月兰种植、清耕稳定入渗率分别为4.22、8.41、10.01 cm/h;二月兰种植和残枝覆盖土壤有机质含量较清耕分别增加183.2%、119.8%(P0.05);果园残枝覆盖较清耕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增加6.1%,单果质量提高7.9%。因此,果园残枝覆盖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942.
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B04是一株生防菌,本文采用De Wit模型研究了B04固体发酵的最佳基质配比,利用盆栽试验及田间实验研究B04固体发酵菌剂对草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B04固体发酵基质的最佳配比是蚯蚓粪与麦麸质量比1∶1,在料水比1∶0.8、pH 7.2~7.5、28℃条件下,发酵周期7 d,菌体数量能达到5.3×10~(10)CFU·g~(-1)。盆栽试验证实,B04固体发酵菌剂能显著促进草莓生长,增加草莓植株生物量,并降低草莓发病率,生防效果达到64.35%。田间实验表明,B04固体发酵菌剂能明显改善草莓品质,提高草莓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增加糖酸比。  相似文献   
943.
【目的】通过分析果实不同生育期叶片光谱反射率对N、 P、 K的响应,探寻采用叶片光谱指数诊断N、 P、 K敏感时期,为新疆莎车‘叶尔羌’扁桃简便快捷的非破坏性营养诊断提供最佳时间窗。【方法】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利用Unispec-SC光谱仪测定莎车‘叶尔羌’扁桃在不同N、 P、 K施肥水平下果实座果期、 膨大期、 硬核期、 成熟期叶片的光谱反射率。【结果】‘叶尔羌’扁桃果实不同生育期叶片光谱反射率波动取决于波长,在可见光波段变异最小。光谱反射率总体上呈现硬核期>座果期>膨大期>成熟期。在不同N、 P、 K施肥水平下,‘叶尔羌’扁桃果实不同生育期光谱指数(ND705)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者极显著差异(P<0.01)。叶尔羌扁桃果实座果期、 膨大期、 硬核期、 成熟期叶片氮素的敏感波段分别为815~894 nm,375~398 nm,608~616 nm,429~437 nm; 磷素的敏感波段为766~802 nm,1023~1063 nm,708~713 nm,1130 nm; 座果期、 膨大期、 成熟期叶片钾素的敏感波段分别为815~894 nm,345~368 nm,475~491 nm。【结论】果实成熟期与硬核期是N、 P、 K叶片光谱营养诊断的敏感时期。叶尔羌扁桃果实座果期、 膨大期、 硬核期、 成熟期叶片N素的敏感波段分别为815~894 nm,375~398 nm,608~616 nm,429~437 nm; P素的敏感波段为766~802 nm,1023~1063 nm,708~713 nm,1130 nm; 座果期、 膨大期、 成熟期叶片钾素的敏感波段分别为815~894 nm,345~368 nm,475~491 nm。  相似文献   
944.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土施不同剂量维生素 B6 后对果实营养品质和香气品质的影响,为提高富士果实品质提供新的营养途径。 【方法】 于 2013 年和 2014 年在山东蒙阴县进行了富士苹果田间试验。试验设两个施用时间分别为 4 月和 6 月,在富士苹果距主干 60 cm 处土施维生素 B6,剂量分别为 0、3、5、7 g/plant。果实成熟时测定果实的氮磷钾含量、可溶性固形物、Vc 等营养品质指标及香气物质成分。 【结果】 2013 年和 2014 年果实中氮、磷、钾含量均以 4 月份施 B6 7 g/plant 处理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4 月、6 月份土施 B6 7 g/plant 处理的各项品质指标基本都显著高于对照,同等剂量不同施用时间果实各测定指标 4 月与 6 月份之间差异显著 (除 2014 年硬度外)。2013 年和 2014 年施用 7 g/plant 处理的总酯类挥发性物质的相对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酯类物质中 2-甲基丁酸乙酯的相对含量在 2013 年和 2014 年的所有处理 (除 2013 年 4 月施用 3 g/plant 和 2014 年 6 月施用 7 g/plant 处理外) 都明显高于当年对照。两年中 4 月施用 7 g/plant 处理果实中的 2-甲基丁酸乙酯的含量在当年处理中最高,并与其它处理存在显著差异。果实中丁酸乙酯、己酸乙酯、2-甲基丁酸丁酯、2-甲基丁酸异丙酯相对含量在 2013 年和 2014 年 4 月和 6 月施用 7 g/plant 处理中都明显高于对照。 【结论】 4 月施用维生素 B6 提高果实的营养品质和单果重效果最佳,6 月施用提高果实的香气品质更佳;本研究条件下,维生素 B6 的适宜用量为 5~7 g/plant。   相似文献   
945.
果品产量是衡量区域农产品生产功能的重要指标。果品产量的空间离散化,有助于揭示区域内部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和获取微观尺度的果品产量数据。该研究依据地形起伏度和土地利用分区将平谷区划分为平原区、浅山区和深山区,并分别建立离散化模型进行修正,将村果品产量离散到500 m×500 m格网下的果园图斑上。结果表明:(1)村果品模拟产量与果品实际产量的相关性系数由总体样本建模的0.585提高到分区建模的0.690,表明分区建模是一种有效的方法。(2)各区影响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存在差异。平原区果园面积对果品产量呈现线性影响;浅山区和深山区果园面积对果品产量的影响较为剧烈,呈幂指数关系,并且增加海拔高度和坡度2个变量后模型的拟合效果均有改善。(3)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综合影响下,平谷区果品产量呈现地带性分布。其中,产量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于地形相对平缓、自然本底较好、农民劳作便利的浅山带;而平原区和深山区分别受政策限制和地形限制,果品产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46.
为了综合评价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对砂糖橘果实品质的影响,文章以健康砂糖橘植株和具有HLB症状植株上采的果实为试验材料,对两类果实的外观、内在、感官、果皮及果肉着色等品质指标进行量化比较。结果表明,与健康砂糖橘相比,感染HLB的果实单果重明显变小变轻,果形发生显著变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固酸比、可食率和出汁率显著减小,而可滴定酸含量及果实硬度明显增加;两类果实在果皮及果肉着色上差异显著。通过人为感官评价,感HLB果实的综合风味明显下降,果实萎缩,部分变僵硬,果实有异味,食用价值变低。HLB对砂糖橘的大小、果形、果实硬度、果皮果肉色泽亮度、感官及内质存在显著影响,造成砂糖橘品质严重下降,应高度重视砂糖橘感染黄龙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947.
新疆杏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新疆杏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组成与含量特征,揭示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5个新疆杏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果皮和果肉为试验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检测各样品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对比分析果实发育过程中其组成与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从新疆杏果实中共检测到3种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蔗糖和葡萄糖为主要糖。果实成熟时,果皮中两种主要糖分别占总糖含量的60.7%—79.1%和13.5%—34.7%,果肉中占总糖含量的65.5%—82.4%和8.2%—25.9%,果皮、果肉中果糖的含量相对较低,仅占总糖含量的4.6%—10.6%和6.5%—10.7%。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3种可溶性糖和总糖的含量均明显增加,各种糖的比例也发生明显变化。葡萄糖占总糖的比例不断减少,果皮中葡萄糖占总糖比例从79.4%降至13.5%,果肉中从74.1%降至8.2%;而蔗糖的比例不断增加,果皮中从11.0%增加到79.1%,果肉中从11.0%增加到82.4%,成为成熟果实中最主要的糖。从新疆杏果实中共检测到6种有机酸,包括苹果酸、奎宁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和富马酸。成熟果实中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是最主要的有机酸,占总酸含量的94.6%—98.3%。果实发育过程中,苹果酸和草酸呈下降趋势,柠檬酸、奎宁酸和富马酸呈上升趋势,酒石酸无明显变化规律。果实发育前期(幼果期至膨大期),总酸的含量明显增加,而在果实成熟过程中(转色期至完熟期)迅速下降。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尽管苹果酸占主导地位,但各品种在有机酸的积累模式上有明显差异,依据其变化特点可分为2种模式:由苹果酸和奎宁酸或苹果酸向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3种主要有机酸共积累。果实成熟时,3种共积累酸的比例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库尔勒托拥’(KE)、‘阿克牙勒克’(AK)和‘克孜佳娜丽’(KZ)中,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索格佳娜丽’(SG)中,奎宁酸苹果酸柠檬酸;‘苏联2号’(SL)中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的比例相当。果皮和果肉在可溶性糖、有机酸的组成、含量和积累模式上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疆杏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积累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糖的积累模式由葡萄糖积累型向蔗糖积累型转变,有机酸由苹果酸和奎宁酸积累型或苹果酸积累型向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3种酸共积累的模式转变,糖、酸积累模式的转变在新疆杏果实甜度和酸度以及风味品质决定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8.
以果桑(Morsu alba L.)品种大十(M.alba cv.Big ten)为材料,分别覆盖聚乙烯白色地膜、黑色地膜和银黑反光膜,在果桑萌芽开花前于行内覆盖,比较了开花前不同地表覆膜对果桑果实桑白果病发病率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膜覆盖均能显著降低果桑果实桑白果病的发病率,对成熟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同时也显著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和抗坏血酸的含量。说明地表覆膜可以有效预防桑白果病的发生,但是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尚待进一步试验确认。  相似文献   
949.
为了引导农民选择好的甜玉米(Zea mays L.)品种,从湖北省仙桃市种子市场收集表现较好的品种,并以现在广泛种植的金中玉作对照,通过展示试验,选出果穗性状优于对照,且产量不低于对照的品种.结果表明,金银518、金银818、金钻3号、楚甜双喜虽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果穗性状优于对照,市场前景好,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50.
[目的]优化枇杷果酒酿造的工艺参数。[方法]以湖北省荆门市当地的枇杷鲜果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考察不同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起始糖浓度、p H和发酵时间对枇杷果酒质量的影响。[结果]枇杷果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发酵温度15℃,起始糖浓度20 Brix,p H 3.6,酵母接种量0.4%,前期发酵时间6 d。[结论]所得果酒透明清亮,色泽淡黄,酒体醇香,为枇杷的深加工利用提供了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