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9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聚多曲霉Snef210对南方根结线虫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根结线虫病在我国乃至世界危害日益严重,安全防控该病害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农业生产问题。本研究筛选到一株可毒杀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生防真菌Snef210,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Bain.et Sart.) Thom et Church。该菌株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J_2)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原液处理24 h后校正死亡率达90.1%,处理3 d后对卵孵化的抑制率达92.8%。盆栽试验中,与对照相比,菌株发酵液10倍稀释液土壤处理对番茄根部的根结减退率为66.7%。聚多曲霉代谢产物丰富,多用于抗菌和抗肿瘤的研究,本文首次发现其对南方根结线虫有效,是一类潜在的控制植物线虫病害的新型生防因子。  相似文献   
122.
两种农药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接触杀法测定15%卫根微乳剂和15%阿维.毒乳油两种农药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杀线虫活性。结果表明:两种农药对南方根结线虫均有杀线虫活性,其中15%卫根微乳剂LC50值和LC90值分别为1.9515,10.7637 mg/L,而15%阿维.毒乳油LC50值和LC90值分别为40.3744,545.7819 mg/L,室内毒力测定说明15%卫根微乳剂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更强的杀虫活性,明显高于15%的阿维.毒乳油。  相似文献   
123.
生姜对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的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就生姜感染南方根结线虫后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生姜体内各种生理生化指标主要在初次侵染前期和二次侵染前期表现出一定的反应,其余时间则基本丧失这种反应,且生姜不同部位对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的反应程度也有很大差异,以叶片的反应最为剧烈,根系次之,根茎反应最弱.结合南方根结线虫的生活周期,本文提出了生姜对南方根结线虫的生理生化反应主要表现在侵染初期,对再次侵染则部分丧失敏感性的论点.  相似文献   
124.
南方根结线虫拮抗链霉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生物测定和温室防病试验 ,对分离自江苏省南京、淮阴和上海三地 3 0份土样的 3 44株放线菌菌株进行筛选 ,得到了 1株对南方根结线虫有较高生物活性的链霉菌菌株LH1 2 1。其培养滤液在离体条件下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有较强的触杀作用 ,4h内击倒率达 1 0 0 % ,1 2h内致死率达 1 0 0 % ;番茄植株上的活体防病试验表明 ,2ml/株培养滤液对根结和卵块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52 .8%和 63 .5%。遗传稳定性试验表明LH1 2 1菌株能稳定产生杀线活性物质。LH1 2 1培养滤液主要通过直接触杀二龄幼虫或干扰其侵入植株而达到防治目的。根据形态、培养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 ,将LH1 2 1鉴定为玫瑰暗黄链霉菌  相似文献   
125.
南方根结线虫对生姜生长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试验结果表明,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生姜后,首先损伤根系,进而显著降低生姜植株的株高、地上鲜重、根系鲜重和根茎重,减产47.96%。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可使生姜叶片中赤霉素(GA)、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含量显著降低,感病生姜的脱落酸(ABA)则表现为前期降低,后期增加的趋势,并促使叶片中GA/ABA的迅速下降,严重影响了生姜的生长,使感病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提前衰老。感病生姜根茎GA、IAA、ZR、ABA的变化规律与叶片相似,但9月份ZR、IAA含量的迅速上升,与根结线虫建立侵染据点、形成巨型细胞,从而造成根茎的局部疣裂有关。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可引起病株根系GA/ABA升高以及GA含量在生长后期上升,促进营养物质向根部运输,从而造成根系的补偿性生长;但IAA和ZR含量的下降不利于根结线虫建立侵染据点,不能在根系中形成过多的根结。  相似文献   
126.
厚壁孢子轮枝菌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江苏大豆孢囊线虫和番上的南方根给线虫卵中筛选分离到厚壁孢子轮枝菌。琼脂平板法测试这种食线虫真菌有寄生南方根结线虫卵的能力,发现一菌株的卵寄生率达90.8%,高于同时分离到的淡紫似青霉。试验还表明不同来源的菌株,卵寄生半差异很大。温室盆钵试验60天结果,0.1%的菌剂用量即可明显降低番茄上的南方根结线虫幼虫群体数量和根结指数,卵寄生率可达53.7%。该菌在根围土壤和根表面的残留量分别是3.7×10 ̄5个菌落/克土壤和6.3×10 ̄5个菌落/克根。菌剂处埋对番茄植株的影响,1%的用量,地上部鲜重平均比对照重3.3克,每克根长比对照增长近1倍。各处理的番茄根和叶片均未出现任何病斑。  相似文献   
127.
番茄砧木及品种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了测定3种番茄砧木及7个番茄品种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病程度, 采用室内盆栽番茄人工接种南方根结线虫法调查番茄植株对根结线虫的抗性指标, 结果表明: 国外引进的5 个番茄抗性品种(Trofeo、Beatrice、1411、Romana、Garry) 及两个番茄砧木( Energy、He-Man) 均为抗性品种; 荷兰的Cairo和国内的耐线虫番茄品种中华一号为感病品种, 番茄砧木Beaufort为中感品种。  相似文献   
128.
苍耳杀线虫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苍耳叶5种溶剂提取物对番茄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的活性。结果表明,苍耳叶5种溶剂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杀线虫活性,其中丙酮与甲醇提取物120mg干粉/mL的防治效果最佳,分别为75.54%和73.83%。不同溶剂对苍耳叶的提取率间存在明显差异,且这种差异与不同溶剂提取物杀线虫活性间的差异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同时苍耳叶提取物对番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9.
安徽省潜山县栝蒌根结线虫发生危害及大田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有效防治栝蒌根结线虫,调查了安徽省潜山县栝蒌根结线虫及其发生,并分析了栝蒌根围土壤线虫的组成。通过线虫形态学鉴定,认为潜山栝蒌上的根结线虫为Meloidogyne incognita。栝萎根围土壤中有口针线虫占调查总量的50.7%,根结线虫2龄幼虫(J2)占31.8%。对当年栝萎J2在土壤表、中、下层的分布和年发生调查结果表明,J2在各层的分布量因月份不同而不同,并分别于3月初到9月中旬问出现2次虫口高峰;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除有机肥外,各试验小区在施药后49天J2虫口相对减退率在89.6%以上;施药后124天,克线丹和1.8%阿维菌素处理的小区增果率为250%~480%,收到很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30.
为进一步筛选高效寄生线虫真菌和阐明其寄生线虫卵的机理,本研究从湖北省烟草南方根结线虫雌虫分离到1株具高效生防潜力的菌株HBF1。形态学、rDNA-ITS和翻译延长因子tef1-α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长梗木霉菌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其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第10 d寄生率为80.45%。通过简并引物设计和RACE技术克隆其几丁质酶基因,分析该基因序列及与其他几丁质酶的同源性。该菌是1株可以产生几丁质酶的南方根结线虫卵寄生真菌,第10 d几丁质酶的活性达到高峰,为24.88μmol/h/mL。本研究首次从长梗木霉HBF1菌株中克隆到1个几丁质酶基因TlChi46,该基因DNA全长1 793 bp,含3个内含子和1个1 27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23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45.9 kDa,等电点5.23。同源性比对表明和昆虫寄生菌几丁质酶的亲缘关系较远。从长梗木霉HBF1中克隆得到的几丁质酶基因编码的几丁质酶的功能域可供进一步研究,高效产几丁质酶并有效寄生南方根结线虫卵的长梗木霉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